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455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2 毫秒
681.
介绍了COSA_LEVEL的功能和特点,阐述了COSA_LEVEL进行精密水准测量数据处理以及沉降监测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给出了COSA_LEVEL在水准和沉降监测等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82.
基于Landtech掌上电脑三、四等水准测量电子手簿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基于Landtech掌上电脑的三、四等水准测量电子手簿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应用TURBOPASCAL语言编制三、四等水准测量电子手簿的实现方法,并对开发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83.
李杰  于澄  朱成林  贾媛  冯志军  韩海华 《地震》2018,38(1):167-177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方法提取沂沭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跨断层流动短水准和长水准趋势变化成分, 计算分析不同断裂的垂直形变速率和受力状态, 结果表明: 沂沭断裂带及其北西向分支断裂近期垂直形变速率均较小, 没有明显的速率异常和受力状态改变; 同一断裂具有分段和分时活动特征, 断裂活动性质与地质考察结果基本一致; 大部分水准观测场地在1995年苍山5.2级、 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前后断裂垂直形变速率和受力方式发生了变化; 山东近几年出现的跨断层水准异常基本结束, 仅存的冯家坊子水准异常存在一定干扰, 沂沭断裂带及附近地区近期发生强震的形变背景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684.
2011年,夏县地震台南山底短水准观测出现反向上升变化,辅助测项水位也出现同步上升变化,显示局部构造应力场由张性变为压性。为进一步研究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计算山西南部2007年以来ML≥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夏县区域内局部应力解表现为挤压环境。结合GPS数据资料,显示2011年夏县局部小区域内挤压活动明显,与南山底水准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85.
基于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震中区周缘和巴颜喀拉地块周缘的跨断层观测、大面积水准测量、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利用断层三维活动量参数和水准平差计算方法,综合分析了地震前后区域地壳形变以及巴颜喀拉地块整体性运动与地震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九寨沟地震前后,远场的西秦岭构造区、六盘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上的跨断层流动场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震中区域的形变并不显著;(2)由巴颜喀拉地块周缘的断层异常活动和地震活动性分析可知,巴颜喀拉地块整体性的SE向顺时针加速运动,造成了九寨沟地震震中区域的应力积累,同时,包括芦山地震在内的几次强震对九寨沟地震有一定促震作用;(3)九寨沟地震后,区域应力积累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应力可能会在"三岔口"区域加速积累。  相似文献   
686.
德州市临盘采油区地面沉降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南市的鹊山上设立了3块岩层水准标石的原点组。使用美国Tri mble Di Ni 12电子水准仪和条码式铟钢水准标尺施测一等精密水准82.2 km,二等精密水准30.8 km,联测各类水准点35个。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表明,在临盘采油区(以后仓西北采油四队LY18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明显的沉降区域,年沉降量为54.3 mm。建议在其周边增埋地面观测标石,进行加密观测,以掌握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87.
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随着沿海大开发的持续推进,地面沉降中心由内陆向港口、海堤及围填海区域发生转移,沉降影响因素也由单一向混合型转变,而InSAR监测的区域全覆盖特性正好可以匹配如今不断变化的监测需求。文章以连云港地区为例,在简述基于InSAR的地面沉降监测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多源数据对比与验证,从而对InSAR监测成果进行验证与评价,最终结果一致性好、可信度高,满足目前地面沉降监测精度要求,为城市地面沉降监测技术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