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37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跨断裂水准剖面观测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活动地块的相对运动和变形,其边界带往往构造活动强烈,是反映地壳运动的敏感部位。基于上述思路,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发生后,通过大范围监测布设在青藏块体北部地区及周边主要构造带上的水准剖面,在短期内快速获取了大范围的断裂活动信息和不同断裂带对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响应特征。实践证明,这种监测方式灵活、作业周期短、资料处理快,能及时对震情趋势做出估计,不失为当前区域形变监测工作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2.
地震地表破裂带调查表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的破裂长度为 426km,最大水平位移6m左右,地震破裂位移的分布明显地受断层活动段控制。该次地震的破裂长度远大于统计值,文中应用地壳极限线应变的概念,通过比较中国大陆内部几次走滑型强震的地震破裂最大位移与破裂长度的关系,论述了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中各次级段破裂的相对独立特征,认为该次强震不是一次整体性破裂事件,而是由连续触发的几次地震组成  相似文献   
33.
西昆仑以其强烈的构造变形、频繁的岩浆活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及特殊的大地构造环境而具有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条件。然而由于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所限,该区地质矿产工作程度一直较低。2002~2003年度,作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在麻扎东陆续发现了三处五个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化)体。它们与康西瓦—苏巴什构造带在空间、时间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构成黑恰达坂多金属矿化带。虽然带内矿体品位较低,但规模巨大,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明显的化探异常显示,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4.
本文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以西发生MW9.0级地震后所做的地震趋势预测做了反思,指出:关于全球特大地震近年可能连发,特大地震对几年内世界7级以上地震年频度没有明显影响,但未来几年内7级以上强震可能集中在这次特大地震附近或相关构造上的预测意见是正确的;而有关近年中国大陆及川滇地区可能发生7级强震的预测是错误的;并认为,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释放了已积累的应变可能是这次特大地震不能触发中国大陆及川滇地区发生强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地层相态的恢复对于研究非史密斯地层区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 2 5万野外地质填图基础上作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前陆盆地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该系列图揭示了东昆南前陆盆地在 5个发展阶段中的岩相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古地理展布范围 ,即晚二叠世早期东昆南前陆盆地发育的初始阶段、晚二叠世晚期前陆盆地的扩展至短期萎缩阶段、早三叠世早期前陆盆地的再次扩展阶段、早三叠世晚期盆地发育的高峰阶段和中二叠世前陆盆地的萎缩至消亡阶段。东昆南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
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是经历了晚元古代、加里东末和晚海西期三次碰撞事件而形成的多旋回复合碰撞缝合带,通过对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晚加里东期左旋斜冲韧性剪切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流变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指出该期构造变形是东昆中加里东末碰撞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37.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强震构造条件及未来强震危险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强震构造条件的研究发现,这条断裂带的强震构造条件不仅与所处的区域地壳运动状况有关,而且与该活动断裂带的规模、形态,断裂带的构造组合及断裂带的运动条件等密切相关。在研究了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强震构造条件的基础上,还沿断裂带划出了三个未来强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38.
昆仑是我省找矿重点地区之一,通过1:50万区域地球化学扫面,初步查明了各元素的分布特征,分散、富集规律,明确了找矿方向、目标矿种和重点找矿区段,为解决区内某些基础地质问题提供了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39.
利用相关震例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未来1~3年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构造带及邻近地区发生Ms≥7.0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有增强的趋势,祁连山地震带和东昆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具有交替发生的特征,未来1~3年中强地震主体活动区为大型走滑活动断裂上应力转换部位和挤压会聚构造区,如东昆仑断裂带中东段和祁连山地震带中东段和西段。  相似文献   
40.
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第四纪水系演化过程及其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第四系沉积物的沉积时代、沉积类型及盆山耦合与迁移规律,将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第四纪水系变迁划分了4个阶段:早更新世小型内陆盆地无序水系阶段;中更新世冰川水系与东流水系阶段;晚更新世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向南溯源侵蚀阶段;全新世黄河外泄水系形成与发展阶段。根据研究区及相邻地区黄河水系和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的溯源侵蚀发展历史及趋势分析,认为研究区未来水系发展趋势不一定是加鲁河袭夺鄂陵湖、扎陵湖两湖及黄河水系,而可能是黄河加快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鄂陵湖和扎陵湖将逐渐消失成为河流,黄河水系最终将袭夺柴达木内陆盆地水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