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阿克苏河流域无站控制区地表水资源及可利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克苏河是"四源一干"中最大的源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80.6×108m3,入塔里木河水量34.2×108m3,占阿拉尔站以上3条源流输水量的73.5%,对塔里木河的形成、发展、演变和生态环境起着决定作用.无站控制区调查面积7 110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4.2%.2005—2007年对中国境内阿克苏河无站控制区主要19条河(沟)洪水水量、洪水沟基流和17条泉水水量野外调查计算,阿克苏河流域无站控制区间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68×108m3.其中,洪水沟总洪量0.6050×108m3,洪水沟基流总量2.0569×108m3,泉水天然补给量4.0185×108m3.在6.68×108m3的地表水资源总量中,可利用量为3.2×108m3.  相似文献   
12.
山顶点是一个容易意会却难以量化的地理特征。从山体地貌的认知着眼,对不同类型山体的山顶点控制区域进行分析,研究山顶点的高程、控制区的高差阈值、山体面积及平均坡度等山体地形特征的量化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闭合等高线树山顶点控制区分析模型;并对山体地形特征进行量化表达,形成以山体控制区为约束条件的规格格网DEM数据的山顶点提取方法。使用1∶25万的祁连山DEM数据对新方法进行实验验证,提取准确率为96.8%。为验证新方法的普适性,选取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等山体的DEM数据进行实验,山顶点提取结果理想,准确率较高,说明该方法适用于多种山体类型。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中国沿海角木叶鲽4个群体57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在长度为549 bp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中,检测到3个插入/缺失位点,24个变异位点(包括11个简约信息位点),共出现了37个单倍型,其中9个为共享单倍型。角木叶鲽整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d)和核苷酸多态度(P)i结果分别为0.979±0.008和0.00655±0.0037,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度和低核苷酸多态度分布模式。中性检验结果显示,角木叶鲽种群的Fu’s Fs为显著负值,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呈现单峰分布,表明角木叶鲽在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5,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都为负值(-0.0067~-0.0460)但不显著(P>0.1),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内个体间(102.15%),均表明我国近海角木叶鲽种群无明显的分化,可以作为一个渔业管理单位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耕地质量监测是新时代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动态、实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举措.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精准化监测耕地生产力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从省级、耕地监测区层面系统分析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控.基于陕西省2005~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对耕地利用水平分区和经济水平分区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11种笛鲷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6种笛鲷鱼类的相应序列进行结构分析,可以将笛鲷鱼类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三个区域,找到了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以黄谐鱼为外群,采用NJ法和ME法构建笛鲷鱼类的分子系统树。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适合于笛鲷鱼类的系统发育分析,而且支持Allen关于笛鲷属的系统形态分类学观点。  相似文献   
16.
集成影像与LiDAR数据重建三维建筑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SPOT-5 HRS/HRG影像是我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的主要数据源,西部1:5万测图工程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地形图测绘的重大项目.针对SPOT-5卫星影像为CCD线阵推扫成像的特点,提出和研发了一套基于通用成像模型,即有理多项式模型(RFM)的稀少控制的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算法.为综合评价提出的区域网平差方法的性能,同测绘生产单位合作,选择多个实验区或作业区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试验,试验表明,对于覆盖大范围区域的SPOT-5 HRS立体影像,仅用少量地面控制点即可满足我国1:5万地形图测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中国近海主捕鱼种之一, 在海洋食物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导致其出现种群数量衰退以及个体趋于小型化等现象。为了解中国近海竹荚鱼的种群遗传格局, 文章以线粒体DNA控制区为遗传标记研究了东海大陆架、福建近海和南海北部湾竹荚鱼群体的遗传结构以及种群历史动态。结果表明, 中国近海竹荚鱼整体呈现高单倍型多态性(Hd=0.998±0.001)和高核苷酸多态性(π=0.01259±0.00041)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单倍型网络图呈现为星形辐射状的单一谱系, 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也未发现谱系分化。不同海区地理群体的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东海群体和南海北部湾群体间无遗传分化, 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99.39%)。中性检验和核苷酸歧点分布分析结果暗示各海区竹荚鱼群体(东海、南海北部湾)以及整个群体均经历过近期的种群扩张。中国近海竹荚鱼群体呈现为遗传均匀的种群结构, 可以作为一个单一的种群加以管理, 人类高强度捕捞压力尚未影响其种群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the entire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control region (CR) of Pholis fangi was amplified vi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llowed by direct sequencing. The length of the mtDNA CR consensus sequence of P. fangi was 853 bp in lengt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cognition sites as were previously reported in fish species, the mtDNA CR sequence of P. fangi can be divided into 3 domains, i.e., the extended terminal associated sequence (ETAS), the central conserved sequence block (CSB), and the CSB domain. In addition, the following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mtDNA CR sequence of P. fangi:2 ETASs in the ETAS domain (TAS and cTAS), 6 CSBs in the central CSB domain (CSB-F to CSB-A), and 3 CSBs in the CSB domain (CSB-1 to CSB-3). These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mtDNA CR of P. fangi was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most other fish species. The mtDNA CR sequence of P. fangi contained one conserved region from 656 bp to 815 bp. Similar to most other fish species, P. fangi has no tandem repeat sequences in its mtDNA CR sequence.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mplete mtDNA CR sequenc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genetic differences within P. fangi populations of the same geographical origin and between P. fangi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  相似文献   
19.
对话解焱     
臧敬 《地球》2012,(3):70-72
《地球》:对现有保护地进行重新分类和分区划分,肯定是比较耗时耗力的过程,一旦《保护地法》通过,整个重新规划大概需要多久?解焱:可以一步一步来做,比如说严格自然保护类,其实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或者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到严格自然保护类中;有很多湿地或者草原的保护区,可能就很容易划到第二类,物种和栖息地管理这一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很容易的划到自然公园类。我觉得划类倒不是说存在很大困难,但是反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福建近海鮐鱼(Scomber japonicus)2个群体共62尾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探讨了闽东、闽南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获得长度为864 bp的控制区全序列,在所分析的62个样本中,共检测到3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6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为0.960,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9 85,核苷酸差异数(K)为8.508,提示鮐鱼是一个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的稳定的大种群.构建的单倍型邻接关系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全部存在于群体内个体间,2个群体间具有相似的遗传结构.群体间和群体内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均为0.01.Tajima’s D中性检验及核苷酸不配对分析暗示鮐鱼是一个平衡的大种群,mtDNA控制区符合中性理论进化.结果显示,福建近海鮐鱼遗传多样性较高,闽东、闽南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扩散能力、种群大小、栖息地环境和台湾海峡环流促进了鮐鱼2个群体间频繁的基因交流,可能是闽东群体和闽南群体具有相似遗传结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