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兴安岭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冰川学界,因为过去多年来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第四纪冰川证据。该地区的冰川问题研究也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的核心所在。近两年在大兴安岭南段的克什克腾地区发现保存有大量完整、典型的古冰斗群  相似文献   
72.
论横浦关     
廖晋雄 《热带地理》1995,15(1):30-39
本文根据浈江流域出土的古文化面貌的历史地理、交通运输、民情风谷,以及实地考察,认为岭南著名的三大关隘之一的横浦关不在大庚岭上,而今始兴县境内浈江与墨江汇合处的汉代城堡遗址。  相似文献   
73.
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和找矿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部贺根山断裂与西拉沐伦河断裂之间,处于古亚洲洋构造与古太平洋构造的叠加部位。具有双层结构特征(基底以二叠纪地层为主,盖层为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发育了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以及众多的多金属矿床。区内矿床以多成矿元素共生、伴生为特点,按成矿作用特征划分为4个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碱性花岗岩成矿系统)。斑岩成矿系统包括斑岩钼多金属、锡多金属2个亚成矿系统,矽卡岩成矿系统包括矽卡岩型铁锡、铅锌银2个亚成矿系统,热液脉状成矿系统包括银多金属、铜多金属、锡多金属3个亚成矿系统,碱性花岗岩成矿系统为稀有稀土成矿系统。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矿床形成于2个主要时期:晚二叠—世三叠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期成矿作用均与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来源既包括深部岩浆带来的物质,也包括区内地层,具有多来源特点。晚二叠—世三叠纪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构造体系。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良好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异常表明大兴安岭南段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4.
刘锐  杨振  徐启东  张晓军  姚春亮 《岩石学报》2016,32(5):1505-1528
大兴安岭南段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造山带(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该区广泛分布有海西期花岗岩类。已有的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类的侵位时代集中于320~240Ma,但对该区海西期花岗岩类岩石成因及成岩背景研究的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仍不一致且存在争论。本文选取大兴安岭南段拜仁达坝等10个典型地区的海西期花岗岩类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岩浆作用的时间、岩石成因以及构造意义。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些花岗岩类的侵位时间为323~240Ma。据地球化学特征,该区花岗岩类可分为两类:Ⅰ类花岗岩的SiO_262.00%,Al_2O_315.00%,MgO含量较低(均2.40%);其具有较高的Sr含量(最高达700×10~(-6))、低的Y和Yb含量(分别为≤18.1×10~(-6)和1.70×10~(-6))和较高的Sr/Y比值(均20),LREE相对HREE强烈富集,显示弱的Eu异常,与经典的埃达克岩的特征相似;Ⅱ类花岗岩的SiO_257.00%,MgO和Al2O3含量范围较大(分别为0.25%~4.12%和10.55%~16.58%),绝大多数样品显示高钾钙碱性特征,Sr含量相对较低(12.2×10~(-6)~334×10~(-6)),Y和Yb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4.1×10~(-6)~40.1×10~(-6)和1.27×10~(-6)~4.58×10~(-6)),Eu异常明显,相对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可归为弧岩浆岩。Sr-Nd-Pb同位素结果表明,弧岩浆岩可能来源于交代(富集)地幔楔,而埃达克岩则来源于下地壳的熔融。综合前人研究认为,在晚泥盆世-中二叠世古亚洲洋洋内俯冲作用形成了区域上广泛发育的弧岩浆岩(弧下加厚地壳熔融形成~320Ma埃达克岩);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缝合;之后至早-中三叠世,大量后碰撞花岗岩侵位,同时下地壳拆沉并熔融形成了本区250~240Ma埃达克岩。中亚造山带东段(至少大兴安岭地区)海西期造山及岩浆作用可能开始于晚泥盆世,结束于中三叠世,时间持续约140Myr,其造山作用显示独特性。  相似文献   
75.
内蒙大兴安岭南段地质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喜周  张振邦 《矿产与地质》2003,17(Z1):298-301
通过对大兴安岭南段控岩控矿构造体系的发生和演化及其对成矿作用控制的探讨,认为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具有更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6.
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坤都地区乔洛吐山林西组剖面,岩性为一套黄绿色岩屑长石细砂岩、黄绿色岩屑粉砂岩、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等细碎屑岩组合,含丰富的双壳类、植物化石,指示时代为晚二叠世。用LA-ICP-MS测得乔洛吐山林西组下部黄绿色岩屑长石细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于267Ma、299Ma、484Ma、726Ma和933Ma五个峰值,最年轻的~(206)Pb/~(238)U锆石年龄为256Ma,最年轻的峰值年龄为267±2Ma,表明该地区林西组的最大沉积年龄不早于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林西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乔洛吐山林西组物源具有长英质物源特性,沉积时期的水体为陆相开阔的淡水环境。结合古生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推测研究区内古亚洲洋在晚二叠世已经闭合,林西组沉积环境为陆相湖盆,沉积物源显示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反映物源区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少量可能来自于华北板块。  相似文献   
77.
徐巧 《地质与勘探》2023,59(2):271-284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为促进区域锡多金属找矿突破,以在黄岗-甘珠尔庙地区多年的野外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运用年代学测试、化学分析及地质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区域锡的成矿作用。认为二叠统基底地层及锡林郭勒杂岩是成矿物质的初始来源,经历的变质过程具有进一步富集的作用,大部分锡矿均遭受了多期次的火山-岩浆活动,最终决定锡多金属成矿的是燕山期酸性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同时成矿作用还受到控岩控矿构造、围岩性质、氧化-还原条件、开放-封闭环境的制约,认为在氧化性花岗岩浆侵入钙质地层条件下成矿作用以铁锡为主;还原性岩浆在侵入具开放性特征的围岩时,成矿作用以花岗岩外带围岩中的热液型脉状锡矿为主,而在侵入具封闭性特征的围岩时,成矿作用以花岗岩内带岩浆凸起部位的花岗岩型锡矿为主。因此,建议将主攻矿种由铅锌调整为锡银,部署重砂及化探方法圈定异常,针对硫化矿体部署电法,针对隐伏岩体部署磁法与重力,还可部署烃、汞、氧气测量等非常规化探方法预测隐伏岩体。  相似文献   
78.
为明确找矿方向,实现找矿突破,在坤得来扎拉格地区开展了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自然重砂测量,对土壤中W、Sn、Pb、Zn等10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自然重砂的重矿物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利用相关分析对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显示区内地球化学元素组合为Pb-Zn-Ag-Cu和Sn-W-Mo-Bi,其中Sn富集分异最为强烈,Sn含量峰值大于300×10-6。通过自然重砂测量查明了矿区内有锡石、石榴子石、钛铁矿、锆石等23种重矿物,并通过重矿物组合特征、锡石延伸系数和地质特征初步查明了矿区锡多金属矿的成因为热液脉型。最终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锡石分布组合特征和异常区内已发现的矿化线索,优选出了坤得来扎拉格Sn-W多金属找矿预测区和坤得来扎拉格南Pb-Zn-Ag-Cu-Sn多金属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79.
章培春  彭勃  赵金忠  王鑫  贺吉  张爱  双龙 《地球科学》2022,47(8):2889-2901
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发育有大量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深入讨论岩石成因对该地区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报道了小乌兰沟正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小乌兰沟正长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9.4±0.7 Ma,属早白垩世. 样品主量元素表现为富硅、富钾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A/CNK值介于1.00~1.11之间,属弱过铝质. 微量元素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强烈亏损B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Eu负异常明显(δEu=0.007~0.009),Zr+Nb+Ce+Y值基本小于350×10-6,含磁铁矿,未见原生白云母和碱性暗色矿物,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 小乌兰沟正长花岗岩εHf(t)值介于+5.5~+8.9之间,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700~947 Ma之间.结合区域研究,小乌兰沟正长花岗岩为上元古界变基性岩与中奥陶统变中性岩在低压、高温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是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0.
大兴安岭南段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集中爆发有多期岩浆活动,深入讨论花岗岩岩石成因及岩浆演化过程对该地区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及成矿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海流特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海流特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2.0±0.7 Ma、141.2±1.1 Ma、139.7±2.4 Ma,属早白垩世。样品主量元素表现为高硅、富碱,A/CNK值为1.01~1.18,平均1.09,属弱过铝质。微量元素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B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Eu负异常明显(δEu=0.012~0.040),Zr+Nb+Ce+Y值介于38.25×10-6~258.2×10-6之间,小于350×10-6,锆石饱和温度为723~778℃,未见原生白云母及碱性暗色矿物。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钾长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且Zr/Hf、La/Ta、La/Nb值低于正常花岗岩范围,Nb/Ta、Y/Ho值处于正常花岗岩区域,稀土四分组效应参数TE1,3介于1.18~1.34之间,大于1.1。综上,海流特岩体属早白垩世高分异I型花岗岩,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存在弱的熔-流体相互作用,具有钨锡、稀有金属等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