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甘肃省地震局在兰州市区及附近布设的数字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对2004 年12 月11日兰州陨石坠落的过程进行了初步反演和分析。结果表明,23时36分23秒陨石进入兰州地区26km的上空,经历过一次较小的爆炸,然后向东北方向坠落,于23 时36 分42 秒在13 km高空发生最终爆炸解体,没有较大陨石体坠落地面。  相似文献   
92.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9):F0003-F0003
实行开放式的办所策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广泛吸纳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瞄准世界前沿领域,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提升科技竞争力。干旱所设立了“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面向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开放。以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为合作平台,初步实现了产学研的结合,实现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参加各类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所开展学术交流和访问,与澳大利亚气象局等国外机构签署了国际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兰州大尖山核试验监测地震台阵的勘址工作,包括本地区的地质背景、气象条件以及中心建筑(CRF)和各子台建筑的的工程地质情况。该台阵投入观测后表明:台阵所在地区的气象、地质条件等观测环境完全满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国际监测系统(CTBTO/MS)勘选台阵的要求。兰州大尖山地震台阵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甘肃省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微震活动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4.
利用兰州临时微震台网的数字记录对2006年4月19日兰州Ms2.5地震进行了定位和震源机制反演,用P波初动和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出的震源机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该地区的地震分布对可能的发震断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
处于季风三角区顶点部位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的兰州-临夏地区高分辨率(23.6~88a/cm)黄土、古土壤记录揭示出在曾认为是温暖湿润的末次间冰期,无论是夏季风还是冬季风均表现出千年尺度上的急剧快速变化。变化幅度常达末次间冰期冷暖期气候变幅的1/3~1/2,变化形式多半为夏季风的突发性暴发与冬季风的逐渐增强相结合。即在夏季风盛行期有猛烈的持续降温;在冬季风盛行期也有强烈的增温。在末次间冰期最盛期(氧同位素5e亚阶段)它表现为夏季风的三次突然暴发和两次明显的冬季风增强,与最近格陵兰冰芯GRIP所揭示的末次间冰期气候不稳定性事实吻合。这说明突发性和不稳定性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可能在北半球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96.
兰州九洲台黄土沉积年代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陈发虎  张宇田 《沉积学报》1989,7(3):105-111
据上、下粉砂层在剖面上出现的位置、黄土-古土壤地层层序、14C、热释光(TL)和裂变径迹年龄以及古地磁测量结果,兰州九洲台黄土仅仅是距今140-150万年以来才沉积而成的,因而距今220-240万年以来形成的结论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7.
兰州观象台     
1 兰州观象台概况 兰州观象台的前称是兰州地震台,始建于1953年。当时位于兰州市翠英门兰州大学内(现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装有小51型地震计,1954年1月22日正式记录。为了迎接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我国在兰州市刘家坪建成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观象台,是我国综合性地球物理观象台之一。台址由中国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和前苏联著名地震学家果尔什科夫和基尔诺斯选定。地处我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南北地震带中部、兰州东盆地盐场堡以北、白塔山以东、黄河北岸Ⅲ级阶地的后缘,距黄河最近约1.5 km,距城区5 km,海拔1 5…  相似文献   
98.
兰州最老黄土剖面的岩石、粒度、孢粉、沉积模式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州北部永登县地沟村山城湾岭剖面发现兰州地区迄今为止最老的黄土沉积,形成于1.84Ma.BP;有18个完整的黄土—古土壤序列;黄土平均粒度为23.57μm,古土壤为19.10μm,黄土主要由粉砂粒组组成;草本花粉占90%以上;总结了黄土成因及沉积模式;对比确定了上、下粉砂层的层位。  相似文献   
99.
工程开挖的结构效应与防治对策──以兰州西郊滑坡为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开挖引起的滑坡作用不仅取决于斜坡带本身的地质结构,更取决于工程开挖与斜坡地质结构相互作用,因此科学地工程开挖可以避免这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以2001年7月1日发生在兰州西郊白垩系砂岩顺层山坡上天然气长输管道管沟深开挖引起的岩层滑动和由此造成的兰州市煤气管道大变形问题为例,揭示了层间剪切带的工程开挖效应和对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此类地质灾害教训。  相似文献   
100.
黄万堂 《甘肃地质》2002,11(2):93-96,86
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学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其形态特征、自然属性及成因 ,可分为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遗迹等几类。加强地学科普宣传 ,发展地学科普旅游 ,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打造地球科学文化 ,还可宣传兰州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