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8篇
  免费   1021篇
  国内免费   1585篇
测绘学   347篇
大气科学   584篇
地球物理   705篇
地质学   4414篇
海洋学   50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406篇
自然地理   39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43年   2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彭光忠 《岩土力学》1986,7(1):23-34
本文利用岩体力学与地质力学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对葛洲坝红色岩体的地质构造特征与岩体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岩体强度特性及其形成机理。提出了地质构造形迹是构成工程岩体力学问题和形成岩体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所采取的研究途径和研究结果,对于岩体工程实践和岩体力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包头市区1951—2010年历年7月气温、降水、日照、天气现象及1991—2010年历年7月自记风等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包头市区历年7月基本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是包头市区一年中最热的月份,97%年份的最高月平均气温、87%年份的最高月平均最高气温、60%的年份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46%年份的月最多大雨以上降水日数、60%的最多月雷暴日数、40%年份的最多月降水量和冰雹日数均出现在7月份。7月中旬前后副热带高压雨带逐渐北抬至河套地区,暖湿气流强盛,开始进入主汛期,高温、降水和强对流天气明显增多,它们的到来不仅给"中运会"带来影响,还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灾难。通过总结7月份包头市区气候状况,提出重点关注和防御的重要天气过程,以此达到警示和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根据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理论和汤山温泉、汤山热水井的地质、地热背景,南京汤山地热系统为一典型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该系统以汤山背斜控热构造提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受迫对流为机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断裂和溶穴入渗并受迫进行深循环。在此过程中,吸取围岩热量形成地热水。在地形高差影响和相应的水力压差作用下形成环流。在巨厚页岩地层的阻隔下,地热水沿断裂带和特定层位出露形成温泉,或赋存于地下。  相似文献   
994.
中印度洋海盆沉积岩心中稀土元素的成岩再活化作用JNPatan等稀土元素(REE)是了解沉积物和沉积岩沉积环境的有效示踪剂。中印度洋海盆(CIB)的硅质软泥稀土元素丰度通常比钙质软泥高,但是比红粘土低,并且显示出正的Ce/Ce异常。Tlig和Stei...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北方喀斯特水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宇彬 《中国岩溶》1982,1(2):135-142
<正> 我国北方喀斯特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南部、华东和中南北部以及西北东部,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广阔区域内。区内除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和淮河平原外,多为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形。有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等水系。主要属亚干旱——亚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局部地区小于400毫米;蒸发量为1500~1800毫米(大部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5~70%。溶蚀量为10(晋北)及30(鲁中)毫米/千年。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利用1979—2012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ORAP5(Ocean Reanalysis Pilot 5)海洋/海冰再分析资料和ERA-Interim气象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1979—1998年和1999—2012年两个时间段探讨了南半球热带外地区气候变化对两种不同形态ENSO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南半球热带外区域气候在1999年前后两个时段对ENSO的响应表现出了较大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79—1998年南半球热带外气候变量对Nio3指数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和空间上的响应强度都普遍大于Nio4指数,说明这一时段东部型ENSO对南半球热带外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要更强一些。在1999—2012年,不同形态ENSO与气候变量的相关性大小并无明显的规律,而且空间响应场的差异性并不大。海平面气压、风场和气温对ENSO变化的响应在南半球冬季表现最为强烈,在夏季最弱。三者在1999—2012年秋季对Nio3指数和Nio4指数的响应场中出现了纬向三波数结构。1999—2012年冬季,有异于海平面气压和风场,在罗斯海和阿蒙森海海域海表气温对Nio4变化的正响应明显强于对Nio3的响应,该特征在混合层温度中也有体现,表明海表气温随ENSO的变化受海洋特征变化影响较大。混合层深度和混合层温度的响应场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混合层温度响应在秋季表现最强,春季最弱,混合层深度响应与之相反。在1979—1998年,海冰密集度对不同Nio指数变化的响应差异主要出现在海冰结冰季节,而海冰厚度对不同Nio指数变化的响应差异在夏季表现较强。海冰密集度和厚度对Nio3变化响应的年代际差异在秋冬季节更加明显,对Nio4变化响应的年代际差异在秋、冬、春季都较明显。  相似文献   
997.
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牟传龙  王剑 《矿物岩石》1999,19(3):30-36
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与金沙江洋的俯消减及洋陆转换过程密切相关,记录了其盆-山转换过程,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时期,由于金沙江洋的俯冲消减,形成了金沙江弧-盆系的空间配置,兰坪地区成为弧后盆地,早中三叠世,金沙江弧-盆系及东西两侧的昌都-兰坪陆块和中咱-中甸陆块的构造沉积式样发生大的转米,开始了兰坪中新生代盆-山转换历史,由于弧陆碰撞作用,使得兰坪分国地由弧后盆地转化成弧后前陆舅地,盆地中  相似文献   
998.
台湾第四纪澎湖海沟动物群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澎湖海沟位于台湾岛和澎湖列岛之间,它是台湾海峡中一段地形比较特殊的水域。据有关资料报道,此海域水深一般为70~80m,最深处可达200m。白湾西南地区有台湾重要的渔港,当地渔民凭借钢索制作的鱼网在深海捕鱼。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从海沟捕捞的哺乳动物化石数以万计。虽然渔民捕捞化石的具体位置不详,但总的范围在东经119”40’~120°50’和北纬22°40’~23°50’之间。1994—1996年间,白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赴台合作研究该馆收藏的、来自澎湖海沟的近500件哺乳动物化石标本以及与其相关的古地理环境问题。这个哺乳动物群包含的主要种类有:似烷熊貉(  相似文献   
999.
周仁元 《江西地质》1999,13(1):8-12
武夷山西麓宁都地区广泛分布一套成层有序的晚元古代浅变质岩系,长期以来被视为单斜构造。本文阐述了研究区基底褶皱的窨配置及褶皱式样,阐明了研究区的各紧密线状复式褶皱隶属区域大型复背斜的北翼,同时地基底褶皱的形成机制与后期改造作了地一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柳永清  孟祥化 《地质科学》1999,34(4):442-450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沉积序列中具有特征的低频(级)和高频(级-级)旋回层序叠加样式和规律。旋回层序内部的沉积构成、微相组构、成岩特点以及高频旋回的复合、叠加严格受复合海平面变动的控制。巨厚鲕滩形成于低频海平面变化的回落时期,但复合叠加于低频海平面变化中的级海平面变化更直接地控制着鲕滩建造的时空发育、进积迁移。鲕滩微相中鲕粒组构特征则主要与高频海平面变化相关。鲕滩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的厚度频率分布、不同级次旋回叠加比率和样式以及大范围空间上的连续可比性规律可能说明它们受地球轨道参数周期性变动的控制。轨道旋回层序具有的特定变化时间周期和频率使得旋回地层学具有了年代学意义,可以对重要地层段、事件层及生物带高精度测年。应用旋回地层学的研究得到了中寒武世毛庄\徐庄\张夏期的界线(面)年龄,即毛庄(期)\徐庄(期)为530.50Ma、徐庄(期)\张夏(期)为526.90Ma,与前人应用生物年代地层学等方法得到的年龄值极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