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7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283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796篇
地质学   1379篇
海洋学   250篇
天文学   1464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3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在兴安金石金矿外围 4号分散流异常区 ,通过地电化学提取金测量法 ,查明测区存在 5个走向规模小于 5 0 m的金异常区 ,W( Au) 最大值为 72 .4× 10 - 9,高出背景值十几倍 ,并藉综合土壤吸附汞测量 ,高精度磁测和激发极化法等多种物化探方法来确定这些异常区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 ,提出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在金的地电提取高异常区、高汞量异常区、高磁性异常区、低视电阻率异常区和中等视极化率异常区的“三高一低一中”的找矿模式。确定测区的北北东角 (右下角 )一带具备有利的金矿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72.
两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黄土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9,自引:14,他引:9  
北京邻区枣沟、斋堂和赤峰黄土-古土壤剖面粒度和磁化率变化在幅度和相位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在两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磁化率记录具有冰量变化模式,而粒度记录具有轨道周期特点,粒度和磁化率之间的相位关系在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和冰期向间冰期过渡的过程中,既有滞后也有超前的表现,很难单纯以成土作用来解释。由于黄土粒度主要反映粉尘源区环境和古风场强度的变化,而磁化率主要记录的是沉积区的成壤作用,反映夏季风的强度变化,因此剖面粒度和磁化率变化的不协调说明古风场和粉尘源区变化与粉尘沉积区气候变化之间不统一。这可能意味着控制夏季风强度变化和控制冬季风强度变化的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钾-氩和氩-氩定年样品的送样要求及预处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K-Ar和Ar-Ar法定年样品的送样要求及实验室预处理程序,样品粒度以250~180μm为宜;用量则视样品的K含量和年龄情况而定,K含量越高、年龄越老,所需样品量越少,多数样品的用量在几十至几百毫克;对于年龄情况不清楚的样品,10~20g手标本或者1~2g合适粒度的样品可以保证用量。全岩样品常受蚀变和捕虏晶的影响,有效的预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些干扰因素。文章还介绍了用稀HNO3消除碳酸盐、1.7mol/L HF消除轻微蚀变的影响以及电磁选剔除捕虏晶的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77.
地下水矿化度是划分地下咸淡水的重要参数,过去人们常用手工计算。但由于涉及的参数众多,计算过程烦琐,人工计算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一种利用Visual Fortrain和C^ 编制的批量计算地下水矿化度的软件系统,可有效地解决这类烦恼。该系统根据事先由电(磁)测深资料反演出的真电阻率数据,借助水文地质资料划分出不同区块的孔隙度、水质类型及温度等参数,自行判别计算公式,在数秒内可算完一条电(磁)测深剖面下的地下水矿化度。经实际试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8.
岩石受压破裂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实验观测到了4类岩性、18块样品在单轴压力下直至破裂发生全过程中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这些不同频率的信号是零散出现的,其形态为一组组脉冲,宽度为4ms~16ms,幅度为0.1mV~1.4mV。实验发现具同一谐振频率的天线收到的信号频次与其相对于裂缝的位置和方位有关。结果还表明,电磁前兆信号的频度与岩样强度有关,抗压强度高的岩样电磁前兆信号多。微破裂可能产生了偶电层,在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产生了LF频段的磁信号,ULF磁信号则主要由压磁效应产生。  相似文献   
79.
邓韫 《华南地震》2003,23(1):51-56
根据1900~2000年中国大陆、台湾及全球地层记录及前人的研究,论证了地层周期存在的可能性及形成机制。作者认为,是太阳活动、月球运动轨道及各行星运动轨道的周期性变化,通过磁力及万有引力改变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布,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最终致使地展出现周期性的活跃期及平静期。  相似文献   
80.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magnetic fabric of samples from several successive lava flows emplaced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can allow determination of the mean flow direction when magnetic fabric data from individual flows do not lead to reliable result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tained flow direction and the present dip dire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flows were tilted after emplacement. For 2 successive series of flows on the Jeanne d’Arc Peninsula presently NNW dipping, this method shows lava emplacement along a SSW–NNE direction. This indicates a gentle tilting acquired during a period of weak deformation in the whole archipelago. Additionally, the magnetic fabric data allow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emplacement of these two series of lava flows and of formation of the local thick conglomerate interbedded between these s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