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5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地磁钩扰的全球响应特征研究与初步统计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磁钩扰是太阳耀斑效应的直观表现之一,其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太阳爆发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过程,并能为空间天气建模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山东大学威海地磁台和Intermagnet地磁链与子午工程的地磁观测数据,联合GOES卫星及数字测高仪等的数据,研究了一个由M5.6级太阳耀斑引发的地磁钩扰事件的全球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地磁钩扰特征呈现出南北半球与午前/午后的差异,且地磁响应相对于太阳耀斑存在约3 min的滞后现象,而夜侧无明显扰动;利用位于日侧的50余个地磁台站的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地磁钩扰幅度呈现正态分布,且在当地时正午附近达到峰值;利用地磁数据反演出钩扰发生时电离层的电流体系Ss和宁静日电流Sq,并用该电流体系解释了此事件中地磁数据的变化特征.另外,本文初步统计了1996-2015年的地磁钩扰事件数以及相关的太阳耀斑事件数,分析后发现X级耀斑引发地磁钩扰的可能性最大,达42%,由M级耀斑引发的地磁钩扰事件数最多,A、B、C级等小耀斑引发地磁钩扰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82.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and discuss field‐scale phosphorus losses via subsurface tile drains. A total phosphorous (Tot‐P) export, which averaged 0·29 kg ha−1 year−1, was measured over a six‐year period from the 4·43 ha drainage system of a Eutric Cambisol in Central Sweden. The main part (63%) was in particulate form (PP) while the remainder was either in phosphate form (PO4‐P) or in other dissolved or colloidal forms. A very small area, less than 1% of the soil surface, was demonstrated to be hydraulically active by using a staining technique in soil monoliths taken from the field. The stained macropores were few, but were continuous downward, and were relatively even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eight 7 dm2 areas that were investigated. The transport from the field mainly occurred in episodes during whi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and discharge was characterized by hysteresis loops. On average, half of the yearly P transport occurred in 140 hours. Compared with flow‐proportional and frequent sampling, manual and fortnightly sampling underestimated the transport of Tot‐P and suspended solids (SS) by 59 and 42%,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six years studied. Amounts of different phosphorus forms exported through the tile drains we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from other clay soils in Norther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3.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the star V1118 Ori during the 1992-94 outburst showed that, as during the 1989 outburst, the spectrum resembles that of a T Tauri star with strong hydrogen and Ca II lines, as well as Fe I, Fe II, He I, and Na I lines of moderate intensity.  相似文献   
84.
85.
On 2002 July23,a 2B/X4.8 flare was observed in the Hα line spec-tropolarimetrically by the Large Solar Vacuum Telescope of Baikal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Linear polarization of 3%-10% was detected in the Hα line,particu-larly where the line showed central reversal.The linear polarization is mainly radial on the solar disk and appears at the impulsive phase of the hard X-ray and γ-ray bursts.It is limited to some relatively small regions of the flare.The polarization in a limited small region(~4″-5″)changed its direction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10s).  相似文献   
86.
在研究暗条、耀斑等日面活动体的光谱时,观测谱线上都叠加上一定强度的背景光影响。如何消去这种影响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目前,经典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减法消去法,这种方法广泛为国内学者采用;第二类方法是除法消去法,即国外学者提出的(微)方模型方法。本文通过误差传递方法,比较了上述二大类方法,结果发现,所有方法的误差传递形式都是一样的,但(微)方模型的背景光误差可能要小些,至少从理论上讲要处理得合理些,因此(微)方模型要优越些。然而,从根本上讲,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太阳圆面背景光处理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7.
林元章 《天文学报》1994,35(2):219-224
本文主要根据Ha线心和不同偏带的观测资料,结合紫外CIV1548谱线的测量结果,分析研究了1980年6月25日AR2522活动区中一段暗条在耀斑爆发前15分钟所经历的三次逐渐增强的间歇式扭绞,最终导致暗条破裂和耀斑爆发的物理过程,并且用无力场磁绳近似模拟时间条的扭绞运动,估算了暗条扭绞引直怕无力因子a的变化,轴向电流增大和守能,讨论了暗条的稳定性,试图对暗条的瓦解和耀斑爆发予以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8.
AR6659是22周以来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区,它爆发了22周最强大的高能事件。本文用云南天文台的光球、色球精细结构照片和北京天文台怀柔站的磁场速度场资料,分析了该活动区磁场速度场的二维位形和大耀斑期间的演化特征。本文分析的4个大耀斑均爆发在中性线附近的N极区磁场梯度大的地方及色球速度场的红移区。偏带观测也显示耀斑物质是向红端移动的。耀斑波沿横场传播在离本黑子群几万至十几万公里的地方激起感生耀斑,在原生耀斑与感生耀斑之间往往有耀斑环相连。此外,本文还从演化特征出发分析了耀斑爆发前活动区等离子体的宏观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
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内辐射带质子通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风云一号(B)卫星上的宇宙线成份监测器,在1991年1月30日及31目的耀斑期间及其前后几天,对能量在4-23MeV内的内辐射带质子通量的观测结果,并对这些结果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两次耀斑及其所产生的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内辐射带质子通量有显著的变化:在磁漂移壳参量L≥1.64的空间,质子通量显著增强,增幅在40%-200%之间;在L=1.30-1.60的空间,质子通量的增强也较为明显,增幅在20%以上;总的变化趋势是,L越大的地方,质子通量的增强就越显著.质子事件之后,内辐射带质子通量又逐渐回复到质子事件之前平衡结构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90.
伽马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天宫2号实验室上搭载的一个γ射线偏振仪,于2016年9月15日搭载在天宫2号进入低轨运行,主要用于探测在50-500 keV能区的硬X射线辐射的线偏振.POLAR由25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有64个塑料闪烁体棒,总计有1600个塑料闪烁体棒,具有较大的有效探测面积和视场.在轨运行期间探测到多个小耀斑,它们的硬X射线光子能量通常小于50 keV,无法直接使用在轨和地面的高能定标结果来进行能谱分析.结合拉马第太阳高能光谱成像探测器(RHESSI)对耀斑SOL2016112907能谱的观测和蒙特卡洛模拟,对耀斑期间被激活的闪烁体棒进行能量低于50 keV的低能相对定标.虽然定标得到的能量阈值(~10 keV)和转换因子相对稳定,但是和高能定标给出的结果相比有显著差异,并且不同闪烁体棒显示出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