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7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测绘学   521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270篇
地质学   733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157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26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基于GIS的攀西地区铂族元素成矿地质条件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攀西地区以良好的铂族元素(PGE)成矿地质背景,而成为我国铂族元素找矿热点地区之一。本文在建立攀西地区铂族元素矿床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该地区的铂族元素成矿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峨眉山玄武岩、基性一超基性岩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出研究区的深大断裂对铂族元素的富集表现出很好的控制作用,峨眉山玄武岩为铂族元素的矿源层之一,岩浆岩为铂族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成矿物质及成矿能量。  相似文献   
72.
Th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1303 Hongton M=8 earthquake has been established. Using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G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amage and isoseismal of the earthquake are studies. By comparing with the standard earthquake intensity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the abnormal damag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is found, so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b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tectonics, site condition and basin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n the ground motion generated by earthquake source and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s near source also a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n seismic zonation, anti-earthquake design,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ding produced by the abnormal density distribution are discussed.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important fundamental research “The Basic Research of Important Project in Damage Environment” and The important project “Th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Research and Anti-earthquake Structure Research” from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during the 10th Five-year Plan. Contribution No. 04FE1008,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73.
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系统进行了功能设计,并在技术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功能实现的技术路线:在数据管理方面采用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在存储管理方面采用分级存储管理模式,并解决了数据库的分级存储管理技术;在检索应用方面提供了程序调用式检索方式,并通过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了基于B/S结构的程序调用式检索;通过选用HPSS技术解决了由异种机型构成的高性能计算机群存储池问题;通过分别建立实时数据库和综合数据库解决了气象资料的规范化存储和实时业务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应用软件开发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74.
PNN网络在预测MCS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网络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概率神经网络(PNN网络)对1998年夏季影响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东移的环境物理量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高原上MCS移动方向与环境物理量场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使用概率神经网络预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具有较好的效果,从而为研究高原上MCS东移与环境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5.
为完善数字化测图功能,通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的数字影像测图模块(IGS)在金坛市开发区1:500测区中的应用,总结提高测图精度和速度的体会。  相似文献   
76.
土地利用动态管理系统研发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加剧了土地管理的压力,建设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土地利用动态信息系统是大势所趋。本文在阐述建设此系统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讨论了系统研发中几个关键问题,即“动态”管理的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集成管理和决策的初步实现等。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法,对于类似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航天GPS接收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GPS接收机为航天器提供航迹、姿态、时问和相对距离等导航信息,提高航天嚣运行的自主性。文中介绍了清华宇航中。航天GPS接收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给出测试结果和分析。  相似文献   
78.
79.
分析了自动气象站分钟雨量资料获取与转换的必要性,介绍了雨量资料获取的思路与具体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商丘市所有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的共享,并与GPRS、GSM乡级自动雨量站资料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80.
A key geodetic contribution to both the three Global Observing Systems and initiatives like the European Global Monitoring for Environment and Security is an accurate, long-term stable, and easily accessible reference frame as the backbone. Many emerging scientific as well as non-scientific high-accuracy applications require access to an unique, technique-independent reference frame decontaminated for short-term fluctuations due to global Earth system processes. Such a reference frame can only be maintained and made available through an observing system such as the Global Geodetic Observing System (GGOS), which is currently implemented and expected to 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on changes in the Earth figure, its rotation and its gravity field. Based on a number of examples from monitoring of infrastructure, point positioning,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references frames to global changes studies, likely future accuracy requirements for a glob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are set up as function of time scales. Expected accuracy requirements for a large range of high-accuracy applications are less than 5 mm for diurnal and sub-diurnal time scales, 2–3 mm on monthly to seasonal time scales, better than 1 mm/year on decadal to 50 years time scales. Based on thes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s for a geodetic observing system meeting the accuracy requirements can be deri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