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季风异常,ENSO事件和地气角动量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风异常和ENSO事件是发生在低纬地区的年际大气和海洋异常现象。本文把近年来这方面的分散研究集中到固体地球,全球海气相互作用的地球系统中来,揭示出季风异常和ENSO事件以及其它的大气和海洋事件的固海气相互作用的反映。这一分析具体得到下列认识:(1)南方涛动(SO)是太平洋东西部海温异常与山脉地形共同作用在海平面气压场上的反映;(2)在地球系统的年际变化中,除了大气对海洋的动力作用和海洋对大气的热力  相似文献   
72.
分析许昌麦播期间18例较强降水天气过程的角动量输送及动能转换率的中期变化特征发现.超长波在过程前12天及前7~3天时段内,在60°N一直维持向南的能量输送;相应地,长波在30°N的前12天和前5天时段内,则分别有持续向北的能量输送,且长波在前8~5天时段内,在50~60°N范围内,平均动能向扰动动能的转换率最大。对5例弱降水过程的能谱特征分析发现,只是在过程前7天以前反映为一向南的能量输送.尔后就转为向北的能量输送,且长波的动能转换率变化快,形成不了较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73.
吴斌 《测绘学报》2001,30(1):6-9
本根据现代空间技术测定地球引力场变化的进展,提出了用实测的地球自转参数和实测的低阶重力场变化结合的方法以研究地球角动量变化。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使引起地球角动量变化的质量项和速度场项解耦,使原来较复杂的问题简化。作为本提出的方法的实例,我们用Lageos-1和Lageos-2两颗卫星的SLR资料求解ΔC20,计算出ΔLOD序列,与(ΔLOD-Wind)残差序列相比,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出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月球的起源与地球内部结构极早期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EISEM) ,建立了一个模型 (IAMTM)来模拟地球早期绝热压缩过程中的地球内部角速度的转移。计算的时间范围是从地球吸积完成开始 5Ma。改变不同的参数 ,模型得出结论 ,当t=1 85Ma时 ,由于地心引力不稳定性 ,地球外层的熔融层从地球赤道甩出。抛射过程持续了 0 0 5~ 0 15Ma ,抛射出的物质质量为 1 2~ 2 5M0 (M0 是现在的月球质量 ) ,这些物质碎片相互碰撞聚集逐渐在Roche极限附近形成月球。随着物质分异和地核的逐渐增大 ,地球的半径在抛射后减小到最小值 (R =5 0 75 16km)。随着潮汐摩擦力和地球体积的增大 ,地球自转角速度变慢。 2Ma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增大到 3个Roche半径  相似文献   
75.
海洋角动量变化与洋流、海水质量分布变化密切相关。基于美国马里兰大学SODA海洋同化资料 ,研究了 1985~ 2 0 0 1年期间全球赤道海洋角动量的变化。从数月到年际时间尺度 ,固体地球、大气、陆地水和海洋总角动量守恒。从固体地球角动量变化中扣除大气和陆地水角动量变化的影响 ,可以为海洋角动量的变化提供约束 ,用于检验所得全球海洋角动量变化的准确性。季节尺度上的分析比对显示 ,在赤道的格林尼治方向上 ,海洋角动量变化大于大气角动量变化 ,并与约束序列的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 ;在赤道东经 90°方向上 ,海洋角动量变化比大气角动量变化小一个数量级 ,并与 1985~ 1992年的约束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6.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是否影响了地球自转,答案是肯定的:是。但还有,对于任何地震,不拘其大小,对于涉及质量移动的任何世界性事件,从大气层和海洋的季节性变化到冰川融化和热带风暴,直至汽车在城里头转悠,都会影响地球自转。为了理解这一点只需要用到角动量守恒,然后将其应用于地球系统。  相似文献   
77.
巢纪平  刘飞 《中国科学D辑》2006,36(3):297-304
将热带大气分成两层, 在地面附近是行星边界层, 在这一层中运动是线性的, 当边界层顶辐射平衡温度给定后, 可得到边界层顶的垂直运动; 在边界层上是无黏性的理想大气, 其中的运动是非线性的, 求出了角动量、位温和位势涡度的守恒律, 从而建立了在边界层垂直运动驱动下Hadley环流的惯性理论, 给出了这个理论的若干解例.  相似文献   
78.
大气对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南华  郑大伟 《天文学报》2000,41(2):148-152
采用1979-1995年期间新的大气角动量资料,研究了大气在季节性时间尺度上对日长变化和极移的贡献。结果表明,考虑了风和大气压的贡献后,大气在周年和半年时间尺度上对日长变化的贡献分别可达95%和88%。同时还给出了大气对极移激发的定量结果,其中,大气的周年尺度上对极移X分同的贡献为16%,对Y分量的贡献为43%;在半年尺度上海洋的贡献,才能进上步解决地球自转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王鹏 《天文学报》2021,62(1):11-119
星系的空间排列以及指向并非随机的.星系的主轴和角动量与物质的大尺度分布存在一定的指向相关.这一方向的研究将可以促进我们对结构形成机制的认识,并提供一个独立的视角去检验星系形成过程中的环境效应.本文就相关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