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由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预测El Nino事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分析了地球自转、大气角动量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与El Nio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表示年际变化的△LOD1的数值由极小逐渐增加并转变为正值约半年后,El Nio的初期开始出现。此期间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也呈现从小到大的过程。通过分析新的地球自转变化测值,预测2001年将出现El Nio。结果还表明El Nio可能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日长年际变化的主要激发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德春 《天文学报》2000,41(2):139-147
将年际时间尺度上的△LOD序列(1958.0-1998.0)与大气角动量变化(纬向风)风的激发和SOI等作比较,表明大气动力学过程是年际时间尺度△LOD变化的重要激发源,在实测△LOD、纬向风激发和SOI中存在的一些相近的频率分量,但是,在实测△LOD中有若干很强的信号(如平均周期约6.3年,平均振幅约0.13ms的主要分量,以及平均周期约9.0年,平均振幅约0.07ms的分量)在纬向风激发和SO  相似文献   
23.
本文是序列文章的第四篇,其内容包括: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固体外核(SIC)自转的动力学方程,考虑了地球的自引力、液核对内核边界的压力和二阶外部引潮力位对SIC自转的影响,并在O(mε)的量级上给出了其实用的表达式.本文的理论推导更加严密和细致,改正了文献〔1〕在推导过程中的某些错误(例如:(B39)、(B44)和(B59c)式).本文的工作是对文献〔1〕有关理论的扩展和改进,对进一步研究内核地球自转的动力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4.
地球自转、大气角动量和太阳活动的30—60天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十三年的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和太阳黑子相对数资料,研究了这三种资料序列中30-60天波动过程,用统计分析和检验方法证实这种波动过程在时间尺度上具有随机游动的特性,定量分析表明,在此时间尺度上,大气环流中带风的作用对日长变化的贡献约为87%。如果太阳活动对地球自转中30-60天波动存在激发作用,其作用过程不能完全证明是直接通过大气影响地球自转的。可能存在其他媒介,如通过海洋再作用于大气和固体地球。  相似文献   
25.
日长、大气角动量和太阳活动指数中MJO的子波变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子波变换分析的基本原理,并用这一方法分析了日长、大气角动量和太阳活动指数的MJO特性。结果表明:几种序列均存在着40-60天高频变化,且这些变化在不同历元处有显著的差别,这些时空变化特性将进一步揭示太阳活动指数与日长、大气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认为,子波变换分析可帮助我们考虑这些序列之间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26.
西南低涡形成的气候特征与角动量输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赛西 《高原气象》1992,11(2):144-151
  相似文献   
27.
近61年夏半年西南低涡的统计特征与异常发生的流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瑶  李国平 《高原气象》2016,(4):946-95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了1954 2014年间夏半年(5 10月)西南低涡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并着重分析了西南低涡异常发生年份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西南低涡多发年,低层流场在西南低涡关键区表现为西南风旺盛且辐合异常强,气旋性切变加大,低纬季风环流增强,导致大量正角动量输送至关键区,有利于西南低涡生成;同时印度洋输送至关键区的水汽通量增加,也有利于降水发生。而西南低涡少发年,低纬季风减弱,关键区为异常北风控制,南支绕流偏弱,水平散度场表现为辐散异常强,造成角动量输送减弱,不利于西南低涡生成;且来自于印度洋的季风水汽输送减弱,亦不利于降水发生。因此,除地形和加热作用外,西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带来的水汽和角动量输送也是影响西南低涡发生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8.
龙卷风生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角动量守恒原理,对龙卷风生成机制作了理论上的分析,对龙卷风的移动路径预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spectral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GCM) of IAP/LASG (SAMIL)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port and balance of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AAM).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SAMIL depicts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AAM transport and balance reasonably well. The AAM sources are in the tropics and sinks are in the mid-latitudes. The strongest meridional transport occurs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The atmosphere gains westerly momentum and transports it upward in the areas of surface easterlies, and downward into the areas of surface westerlies. Consequently, AAM balance is maintained. Systematic biases of the model compared to the reanalysis and observations are revealed.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these biases are investigated. In SAMIL, the friction torque in the tropics is stronger compared to the observations, which is probably due to the excessive precipitation along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 in the model, since the simulated Hadley circulation is much stronger than observed. In the winter half of the year, the transport center i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n the SAMIL model, but it is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in the reanalysis and observations. These discrepancies also suggest that simulations of convection and tropical precipitation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that higher resolution is necessary for a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of AAM transport and balanc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port and balance of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is a powerful tool in diagnosing climate models for potential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30.
使用NCEP资料,利用波谱方法,分析了湖北省1954年12月26日至1955年1月18日和2008年1月11日至2月1日两次长持续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的物理量波谱演变。结果发现:(1)40°N纬圈优势波由4波转2波且纬向动能高值区位于35°N时,有利于湖北省维持低温雨雪天气;(2)低温雨雪过程开始前,高纬和低纬分别有纬向动能高值区,过程结束前,35°N纬向扰动动能高值中心或北跳或南移;(3)低温雨雪过程开始前,30°—35°N的长波角动量先辐合,超长波角动量后辐合,过程开始后,35°—55°N负的超长波角动量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