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8篇
天文学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3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2008年6月25日, 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顾功叙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 在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原白家疃地震台)召开.  相似文献   
12.
一百二十多年前,德国人怀揣殖民目的,建立了青岛观象台。而将青岛观象台发扬光大的是我国现代科学的先辈们。他们孜孜以求,用一支笔、一台镜子、一颗热忱的心指向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并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3.
张郁 《气象知识》2019,(3):21-25
沈阳,因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这里春有桃李争妍,夏有烈日炎炎,秋有天高云淡,冬有白雪皑皑,四季分明、风光无限。翻开沈阳观象台历史画卷,有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士,有镇守“龙兴之地”的清朝官员,有建立现代观测体系的日本研究员,也有一代代坚守岗位的观测员,他们共同见证了沈阳观象台的百年沧桑。  相似文献   
14.
一、现状及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1.业务项目单一,虽然目前观测业务已切换到观象台,但也只是观测次数增加而已.仪器性能稳定性差,保障能力低,缺少必要的备份设备,尤其自动站检定周期较长.  相似文献   
15.
原沈阳观象台位于辽宁工业展览馆东侧、文化路立交桥的东北角,无疑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原观象台的气象记录具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的特征.特别是热岛温度效应更为突出为消除热岛效应对气候的影响,保证气象记录的真实性,观象台于1989年1月迁出城内,新址在浑河南岸东陵区的浑河堡村.基本消除了热岛效应的影响。为连续和正确使用观象台新、旧址的气象记录,我们应用新址和邻站苏家屯区气象站连续6年(1989~1994年)的观测记录,对原观象台的热岛温度效应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的8月,中国夏都——西宁风和日丽,气候宜人,青海气象部门好不热闹:中国气象局在西宁召开大气本底国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成立10周年;庆祝青海省气象局成立50周年。我等8位退休老同志有幸应邀参加了以上的活动。青海气象事业的蓬勃发展使我们深受鼓舞和欢  相似文献   
17.
2004年5月25日,一条爆炸性新闻从古老的尧都——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东坡沟传出,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信息的冲击波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像涟漪迅速层层扩散,最现代的通讯工具承载着最原始的气象文明,一夜之间完成了4100a的旅程,与现代气象文明实行了最完美的链接。  相似文献   
18.
军山气象台作为国人自主创办的民间气象台,它的天气预报技术和当时的“中央观象台”不相上下,长期天气预报更是开创了江苏的最早记录。1创建与发展1.120世纪30年代前的黄金发展期1905年,清末民初我国著名实业家张謇受到日本东京帝国博物馆的启发,在江苏通州①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其中1906年在博物苑中馆落成测候室。南通博物苑测候室配有从日本购进的气压表、干湿度计、雨量器等气象仪器,在可供参观的同时也作简易观测。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元大都城墙东南角楼旧址修建观星台(至清代又改名为观象台),并在城下建紫微殿等房屋,将铸成的浑仪、简仪、浑象放在台上,将圭表和漏壶放在台下。又增修晷影堂。至此,北京古观象台和附属建筑群,大体上即具备了今天所见的规模和格局,以后主要是仪器设备的变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