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赵毅勇  张素琴 《气象》2007,33(S1):92-94
通过对呼和浩特观象台1915—2007年的逐月平均气溫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建立了呼和浩特观象台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序列,利用统计方法对呼和浩特近百年的气溫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发现呼和浩特近百年来温度变化趋势与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情况大致相似,但在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幅度上又与中国平均温度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这包括:(1)呼和浩特年平均温度出现最高的时期是在1920年代和1980年代以后,而不是1940年代;(2)呼和浩特1930年代到1960年代一直在降温,而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西部地区增暖主要出珑在1950年代;(3)近百年朱呼和浩特温度变化出现两次突变,一次在1924年,一次在1931年,由于近百年呼和浩特温度变化的幅度并未超过气候自然变率的范围,所以目前还不能确定从上世纪末到现在温度持续升高完全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但温度持续升高的趋势却是越  相似文献   
22.
利用最近55a山东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并用Meyer小波变换方法,对山东省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进行了分析,发现山东夏季降水呈明显下降趋势,气温略呈上升趋势。小波分析显示两者在中短周期上基本一致,即它们的中短周期基本在11a,5~6a和2~3a左右的时间尺度上变动。而这些基本周期正是太阳黑子活动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周期,说明山东省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周期变化主要受太阳黑子活动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近地层大气湍流微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河资料分析了戈壁下垫面上的近地层湍流微结构,并与其他下垫面上的端流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黑河戈壁滩上的湍流微结构满足局地相似理论,且有不同于其他下垫面的湍流结构特征;横向湍强较强,大小与纵向湍强相当。对湍流进行多尺度分析发现,黑河地区湍流结构呈现明显的多尺度分布,湍涡尺度量级从10^-2到10^2不等; 相比于v方向,u方向上占主要地位的湍涡尺度较大,但是所占比例罗小;随着不稳定度增加,  相似文献   
24.
气候系统具有内在的时空多尺度、结构多层次、本质非线性等特征。例如,从较大尺度上讲气候有冷期和暖期之分,但这个冷(或暖)期中还含有较小尺度的冷、暖期,它们也还含有更小尺度的冷、暖期。气候变化的这种多尺度和多层次性使气候资料时间序列的变化极不规则,甚至显得杂乱无章,大的小的涨落(或距平)都有,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很难识别其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5.
原子钟时间尺度与Kalman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沈斌  房世波  余卫国 《遥感学报》2016,20(3):481-490
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重要参数,分析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然而当前研究有两种分析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关系的方法,分别为分析植被指数与生长季内和生长季间气候因子的关系,然而这两种法差异如何,何种方法更为合适需要进一步分析。利用2000年—2009年生长季的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集和藏北那曲地区3个气象站逐月气象资料(月平均气温、≥0℃活动积温和月降水量),分析比较了生长季内和生长季间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影响的差异,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1)生长季内植被NDVI与同期气温和降水量均呈高度正相关,生长季内时滞时间尺度为1个月时,植被NDVI对月平均气温及降水响应均最为强烈。(2)生长季间NDVI与同期降水量相关性并不明显,气候因子的滞后效应在生长季间也较弱。(3)生长季内和生长季间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所得出的结论有一定差异性,可能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生长季内植被NDVI与水热因子的高相关性与中国季风季候造成的高温多雨出现在夏季有关,而生长季内高水热条件与高植被指数对应的多年重复必然造伪的高相关系数,但这种相关性不一定能真实反映植被与水热条件的关系,而生长季间水热等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年际变化相关性分析不存在水热与高植被指数同期问题,更能真实反映气候因子年际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为了寻求改进地方原子时算法的可能性,基于原子钟的离散动态模型,分析研究了Kalman滤波算法在地方原子时计算中的具体应用。采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18台铯原子钟数据,分别计算出基于ALGOS算法和经典Kalman算法的时间尺度。结果表明,两种时间尺度在性能方面极为相似,短期和长期频率稳定度相当。  相似文献   
28.
Runoff ser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resents an intricate variation tendency under the reinforced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The Morlet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analyze the annual runoff data from 1950 to 2011 at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It can clearly reveal the multi-time scales structure,break point,change and distribution of periodic variation in the different time scales of the runoff series.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that:1) Repeated periodic oscillations accompanied by an extremely large fluctuation are presented in the runoff series with an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wet and dry years,and the major periods of the time series are about 3,8,16 and 23 years respectively.Among them,the presented maximum periodic oscillation is 23 years scale.2) In the 23-year time scale,the wet periods are 1950-1958,1969-1980 and 1992-2003,and the dry periods are 1959-1968,1981-1991 and 2004-2011.3) It can be predicted from the view of long time scales that the low annual runoff will likely occur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29.
In this study, three high frequent occurrence regions of tropical cyclones(TCs), i.e.,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the region S), the south Philippine Sea(the region P) and the region east of Taiwan Island(the region E), are defined with frequency of TC's occurrence at each grid for a 45-year period(1965–2009), where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FO) of TCs is triple the mean value of the whole western North Pacific. Over the region S, there are decreasing trends in the FO of TCs, the number of TCs' tracks going though this region and the number of TCs' genesis in this region. Over the region P, the FO and tracks demonstrate decadal variation with periods of 10–12 year, while over the region E, a significant 4–5 years' oscillation appears in both FO and track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TCs' variation in these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varia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The westward shift of WPS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northwesterly anomaly over the region S which inhibits westward TC movement into the region S. On the decadal timescale, the WPSH stretches northwestward because of the anomalous anticyclone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region P, and steers more TCs reaching the region P in the greater FO years of the region P. The retreating of the WPSH on the interannual time scal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O's oscillation over the region E.  相似文献   
30.
吉林春旱期降水潜在影响因子的分离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60—2012年的地面常规气象指标、大尺度气候指数和NOAA气候分析产品,利用功率谱周期分析、时间尺度分离分析和交叉检验的逐步回归分析等,把吉林省春旱期(4—5月)降水量分离成不同时间尺度的值,并在年代际尺度和年际尺度下分别找到显著相关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吉林春旱期降水存在着2~4 a的年际变化和10 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4月降水与前期3月南半球环球状态指数以及俄罗斯东部高纬地区的低空经向风有关,5月降水与同期北半球环球状态指数和前期4月太平洋中高纬环流有关;在年际尺度上,4月降水与前期3月混合ENSO指数和同期当地相对湿度、华东华北沿海地区的低层经向风有关,5月降水与同期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以及局地相对湿度、地面气压有关。利用选出的影响因子对降水进行预报,估计值和真实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月)和0.81(5月),且选择合适的影响因子比模型结构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