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3篇
  免费   838篇
  国内免费   774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301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2969篇
海洋学   342篇
天文学   1697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50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文章从分析风暴潮的危害入手,探讨了风暴潮灾的形成原因,指出:异常天气系统的出现、天文大潮前后、地理环境因素和人类经济活动四条件相叠加,即会造成破坏性很强的风暴潮灾。针对同暴潮灾形成机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避免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62.
由于喜马拉雅山和西藏高原的隆起,增加了上新世末或更新世初中国西、中和东部的隆起差异,同时在中亚和中国西北部形成干燥地区,黄土开始在中国中北部堆积,结果,以前分散的河流体系汇合形成黄河,虽然Zhu(1989)赞同黄河形成于早更新世末,但Zhang(1989)认为黄河形成于晚更新世末,尽管这些结论不同,  相似文献   
63.
弧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探讨:以东亚陆缘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弧后盆地大地构造体制的讨论,作者认为基属活化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作者提出结论认为,由于东亚岛弧系岩石圈的均衡作用及海沟外侧冷却大洋岩石圈块体的下沉拖曳牵引等作用,使软流圈在岛弧系下方发生分异,这种分异作用带动东亚陆缘向东扩张,从而产生弧后的张开。  相似文献   
64.
国外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海岸沙丘的研究已从主要对其地貌形态的研究转向海岸海丘与海岸变迁尤其是全球变化关系的研究上,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的研究倍受关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里介绍了国外在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及其成果,并以此探讨了国内今后开展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研究的主要方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65.
本文将Barban定理中和式形式加以推广,得到关于函数μ(n)的这种和式的估计。  相似文献   
66.
67.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南海深海平原海山、海丘分布规律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南海深海平原有众多的海山、海丘分布,相对高差1 000m以上的高大海山即有18座,并对其中14座主要海山予以命名.海山和海丘的排列方向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有北东向线状海山和链状海山、东西向链状海山或海丘、南北向链状海山或海丘和北西向链状海山或海丘.海山、海丘的排列方向明显受南海板块构造运动控制,高差悬殊的海山和海丘系由玄武岩浆沿海盆断裂构造线上溢发而成.  相似文献   
69.
基于海洋的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阐述开展基于海洋的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海洋的绿色GDP核算的两个主要步骤,即海洋资源与环境的资产形成核算和流量核算,给出了相应的基本核算框架。  相似文献   
70.
本文就弧后盆地及其形成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简要地讨论,认为在岛(山)弧后方除现今所通称的弧后盆地以外,尚可存在广义上的弧后盆地。它们远离弧体位置,但由于俯冲带的远端“抬头”,同样可引起地壳的裂陷,其构造作用叠加于先期断陷带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