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从治河治林到核算“生态账本”,信息化时代的测绘地理信息挥动着令人惊喜的科技能量棒,推动着“测绘﹢”越拓越宽。那些曾养在“深闺”的数据资料和技术成果是如何牵手各行业,精准对接需求,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请看测绘地理信息“十年磨剑,霜刃初试”,跨界服务生态“智治”。  相似文献   
52.
地质钻探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钻探技术是取得地下实物资料、验证地下信息推断与解释、最终圈定矿体、计算储量、评估品位唯一的技术手段,是实现取得宏观影响大成果的重要技术支撑.我国钻探技术和装备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近些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5158m“科钻一井”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钻探技术成...  相似文献   
53.
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原油主要来自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是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经T2源断裂向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倒灌运移后,再在浮力作用下沿断裂配合的砂体连通侧向运移的结果。针对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成藏运移过程中主要受活动性断裂控制的特点,将尚家地区断裂在源岩的大量生排烃期划分出继承性活动断裂和未发生活动的遮挡断裂,并建立活动性断裂控制断裂两盘储层砂岩对接侧向输导油的运移模式。揭示出活动性断裂控制断裂两盘砂岩对接控制油侧向运移至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各断块中,运移过程中遇到遮挡断层圈闭或是断层岩性圈闭油会在其中聚集成藏,运移过程停止,这种运移模式使得油在构造高部位分布具有复杂性和随机性,且这些特性随着油源区的远离而加剧,而扩大了油在纵向上的分布层位,油在靠近油源区的断块的上部层位注入并聚集起来,为正常的上油下水的油水系统,而远离油源区的断块下部层位也可富集油气,可出现两套或是多套的油水系统,油水分布复杂;而远离油源区的圈闭油气聚集时期早于靠近油源区的圈闭油气聚集时期,同一断块上部层位油气的聚集时期早于下部层位油气的聚集时期。  相似文献   
54.
塔里木地块与古亚洲/特提斯构造体系的对接   总被引:32,自引:15,他引:17  
塔里木盆地为环形山链所环绕,北缘为古亚洲体系的天山弧形山链,南缘为特提斯体系的西昆仑-阿尔金弧形山链。自新元古代晚期以来,塔里木地块及周缘地区经历了古亚洲洋盆和特提斯洋盆的开启、俯冲、闭合以及微陆块多次碰撞造山,发生多期的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特别是受印度/亚洲碰撞(60~50Ma)以来的近程效应和远程效应影响,使塔里木盆地周缘发生强烈的隆升、缩短及走滑变形,形成了现今复杂的环型造山系,完成了古亚洲体系和特提斯体系与塔里木地块的最终对接。塔里木地块与周缘两大构造体系的焊接是从早古生代开始的。研究表明,早古生代末期塔里木已与西昆仑-阿尔金始特提斯造山系链接一起。此时,塔里木地块东段与中天山增生弧地体碰撞,而西段在晚古生代与中天山增生弧地体碰撞。塔里木盆地周缘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存在早古生代中期和早古生代晚期的两次造山事件,致使塔里木盆地内映现两个早古生代构造不整合面:晚奥陶世-志留纪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和中晚泥盆世与早古生代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的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构造研究表明,塔里木早古生代台地位于盆地的中西部,盆地东部为陆缘斜坡和深海/半深海沉积盆地,与南天山早古生代被动陆缘链接。印度/亚洲碰撞导致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与不断推进,使特提斯构造体系与古亚洲构造体系在西构造结处靠拢及对接,终使塔里木盆地最后定型。  相似文献   
55.
本文阐述了天然气管道在穿越赣江复杂地质条件下定向钻穿越工程的施工工艺情况,结合施工过程前后对该工程的简要分析、研究,确定施工思路:导向孔对接钻进、双向岩石预扩孔、钻具选配等方案的遴选及风险的防范,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6.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在坚硬岩石与松软土层交互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对接穿越施工的技术难点和施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7.
一是在“细致”上做文章,实现涉土事项办理与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无缝”对接。制定《青田县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涉土事项办理工作须知》发放至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细化农村私人建房规划和用地审批、设施农用地审批、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等事项办理流程,明确代办人员应收取的材料。  相似文献   
58.
自煤层气水平对接井领域引入美国Vector公司生产的RMRS旋转磁测距系统以来,我国煤层气和水溶开采领域的定向对接井的施工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大多数应用仍局限于传统的U形井组,属于由一个垂直井和一个水平井组成的井组。而华晋焦煤柳林煤层气项目DS井组是由2个水平井组成的煤层气井组,采用国产“慧磁”钻井中靶引导系统使2井实现“点对点”对接。重点介绍了“点对点”精确中靶作业施工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9.
CFL-03型风廓线雷达收发对接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风廓线雷达的数据应用过程中,雷达获取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而风廓线雷达的收发对接过程又直接影响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对雷达的收发对接技术进行研究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对于该类型风廓线雷达的对接方法采用一种间接测试的方法,对接过程中要反复调整频综脉冲、发射脉冲、收发开关脉冲、封闭脉冲等的波形作用时间和脉宽。另外,收发开关脉冲的后沿并非标准矩形脉冲的后沿,位置难以确定,其后沿设置的位置离发射脉冲太近会产生高频头被击穿烧毁的现象,太远则会影响低层风的测风质量。以CFL-03型风廓线雷达为例,介绍了风廓线雷达的一般收发对接技术和改进的对接技术,以及频综、发射脉冲、收发开关脉冲、封闭脉冲等相关时序的确定方法。经过实践验证,两种对接技术都满足了设备的使用要求,而改进的收发对接技术,更直观形象,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60.
武国忠 《江苏地质》2013,37(3):400-405
对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成果汇总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难点进行了总结与研究,包括预测模型建立、矿产地筛选、最小预测区筛选、二级归并区圈定及级别划分、海量图元属性对接、综合预测区圈定及级别划分、二级归并区与综合预测区资源量统计、综合预测区地质描述整理、勘查部署区顺序拟定等,提出了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应用MapGIS二次开发技术编制了自动化处理软件,实现了预测成果的快速汇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