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469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941.
两种光强条件下亚心形扁藻各生长阶段的产氢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在光照生长后,经过暗培养诱导其可逆产氢酶,然后转移到光照下可产生氢气。在300 mL产氢反应器中对海洋亚心形扁藻产氢情况的考察表明,不同的光强条件可导致扁藻产生不同的生长曲线,而在不同的培养阶段,扁藻的产氢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别。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高光照强度(E=13000 lx)条件下,扁藻生长较快,而且可以获得更大的产氢能力,300 mL密度为3×106个/mL、叶绿素质量浓度为5.8 mg/L的藻液最大产氢浓度可达17.5%,比低光照强度(E=5000 lx)时提高了32%,叶绿素含量降低了61%。根据产氢前后以及暗诱导后扁藻生理状态的考察结果,可以推测出是不同生长阶段扁藻的生理状态差异导致了其产氢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2.
为获取遥感影像混合像元中各组分的空间分布状况,提出一种新的遥感影像超分辨率制图方法,用于继混合像元分解之后的亚像元定位。将元胞自动机理论移植到不同空间尺度的演化上,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尺度元胞自动机模型(ANN-CA),并利用该模型提取北京市海淀区城镇用地超分辨率信息。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表达图像像元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3.
944.
本文利用A.Banejee与S Mukherjee的方法证明了一类非线性微分多项式具有一个2阶拟公共值的亚纯函数的唯一性定理,改进了方彩云与方明亮,I.Lahiri与Mandal,以及A.Banerjee等人的有关结果.  相似文献   
945.
由"真动物"构成的动物界(不包括海绵)通常被划分为双胚层动物、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3个亚界.寒武纪大爆发经历了爆发的前奏-序幕-主幕3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处于早寒武世初期(依次以小壳化石的首次辐射和澄江动物群爆发为代表),另一个则发生在"寒武前夜"(即前寒武纪末期),以伊迪卡拉生物群为代表.这次独特的三幕式大爆发分步完成了动物形态演化谱系树(简写为TOA)的成型.已有化石证据显示,动物树的3大主体或3个亚界的起源及其早期辐射分别发生于寒武纪大爆发这3个主要阶段.澄江化石库中发现的早期后口动物亚界涵盖了该亚界中所有6大分支(棘皮类、半索类、头索类、尾索类、脊椎类和绝灭了的古虫类)的原始类群,澄江动物群时代标志着寒武纪大爆发的顶峰,完成了动物树框架的成型,从而宣告了寒武纪大爆发的基本终结.其学术重要性超越了中寒武世的布尔吉斯页岩,因为前者位于动物树形成的"源头",而后者仅代表此后的"一段流程".在动物演化历史上4个最具转折意义的重大创新事件(即多细胞动物起源、两侧对称动物起源、后口动物起源和脊椎动物起源)中,第一个发生在伊迪卡拉纪甚至更早的时期,其余3个则可通过梅树村化石群和澄江化石群观察到其完成的主体过程.已灭绝的古虫动物门,是初具鳃裂构造的原始分节动物,作为由原口动物向后口动物过渡的一个珍稀"缺环",很可能代表着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根.古囊类兼有两侧对称的古虫类和一些原始棘皮动物的镶嵌体征,最可能代表棘皮动物的一个根.在早寒武世动物演化谱系中,后口动物的"顶端类群"的代表是被誉为"第一鱼"的昆明鱼目,目前已知包括昆明鱼、海口鱼和钟健鱼,它们具对眼、脊索与串珠状脊椎软骨共存的原始脊椎,代表了真正的脊椎类或有头类始祖.相反,包括云南虫属和海口虫属的云南虫类,既没有成对的眼睛也没有可信的脊椎软骨,而且其背神经索也未扩大成脑,甚至不具备低等脊索动物的肌节,因此与真正的有头类或脊椎动物无关.其实,这类奇特动物与古虫类共享相似的躯体构形,应该代表着低等后口动物中的一个侧枝.自达尔文以来,进化生物学一直在动物世界的悠长演化历程中,努力追寻"人类远古由来"的一些重大形态学创新事件的证据,无疑,古虫动物门原始鳃裂构造的出现以及第一鱼之头颅和原始脊椎软骨的形成,应是这条历史长河中人们期待已久的两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946.
亚甲基蓝在水体系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体系中亚甲基蓝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高压汞灯照射下,亚甲基蓝在人工海水中降解得最快,蒸馏水次之,而在天然海水中降解得最慢.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重金属离子(Cu2+,Zn2+,Cd2+,Hg2+)和腐殖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亚甲基蓝的光降解;而丙酮能促进亚甲基蓝的光降解.由此可见,重金属离子和腐殖酸可能是造成亚甲基蓝在天然海水中降解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47.
巴布亚新几内亚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居世界前列。按明铜储量2000万吨,年产量约20万吨,是世界上重要的铜生产国之一;金储量3110吨,年产量60-70吨,世界上重要的黄金出口国之一;银、铜、钴、石油、天然气资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较低的矿业投资成本、较宽松的外汇政策、日趋活跃的矿业数令市场极为吸引世界的有利因素,但社会动乱、土地权属不清、劳动力成本上升、基础设施落后也是投资该国的重大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948.
本文简要阐述了GIS和GPS技术在莱州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执法监察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方法、GPS测量设备的选择和数据采集方法、土地和矿业执法监察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949.
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ws)属于海洋蓝细菌,是目前已知数量最多、细胞体积最小的产氧光合微生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大洋的真光层,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参与者.原绿球藻在适应地球海洋环境的漫长过程中不断进化,是古老生命体——蓝细菌的最新进化形态之一.原绿球藻通过多样的生态型和亚生态型,提高其基因组多...  相似文献   
950.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东营凹陷岩性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的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分为暗色泥岩和油页岩两套,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两套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排烃门限深度为2 600 m.两套烃源岩的总排烃量和总平均远景资源量分别为59.67×108t和25.65×108t,其中暗色泥岩的总排烃量和总平均远景资源量分别占总量的72.18%和72.2%,而油页岩仅分别占27.82%和27.80%,表明暗色泥岩的资源潜力更大.综合分析后认为,沙四上亚段为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层,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