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2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地性线的不规则三角网优化构建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自动增加特征点消除平三角形的方法,并通过重构等高线验证了构网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能很好地消除不合理的平三角形,优化三角网结构。  相似文献   
32.
针对多层轮廓线三维重构问题,研究了真三维复杂轮廓线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引入参考基准面概念,提出了一种顾及局部平展特性的真三维TIN生成算法。该方法在递增生成表面过程中,利用了加权最小三角化方法,动态建立参考基准面,将三角面片自身形态和局部邻接轮廓点的相对空间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了面片的遮掩重叠和自相交,使得重建表面和原始表面的拓扑差异最小。选取三维地震量测的多层反射波剖面数据进行了实验,并对不同算法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本文算法快速可靠,重建出来的三维表面过渡光滑、自然,更接近实际的表面形态。该方法对于石油、地质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形态辅助解译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3.
基于数字地价模型的地价监测点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字地价模型的建立、格网数字地价模型向TIN转化、TIN节点与宗地图层叠加拟合完成地价监测点的定位配置、结合市场比较法的监测点地价更新、TIN数字地价模型更新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数字地价模型运用于地价监测点配置的具体方法。并将这一配置模式与以标准宗地为载体的配置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4.
基于内马铁路一期工程地质资料,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某局部不规则二维场地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Python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二维等效线性化计算程序。开展50年超越概率63%、10%和2%水准下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对不规则地形不同位置处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规则地形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显著。本文研究结果对内马铁路一期工程地震动参数确定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可为跨越不规则地形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武汉台超导重力仪9年多连续观测的重力长期变化资料分析,得到长周期重力潮汐参数、该频段气压回归因子C、极移重力效应因子P和长周期气压回归因子C1分别为:C:-0.383(±0.014)×10-8m·s-2/100Pa;Mm:1.1173(±0.0720),-1°.1787(±3°.6943);Mf:1.1432(±0.0484),5°.2235(±2°.4253);Mtm:1.2276(±0.2245),-17°.5648(±10°.4758);C1:-0.312(±0.015)×10-8m·s-2/100Pa;P:1.9047(±0.0695).重力长期变化在Chandler周期附近的振幅约为3.26×10-8m·s-2。  相似文献   
36.
煤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毛善君 《测绘学报》1998,27(4):331-337
地下煤矿开采所面对的空间目标具有灰色、动态变化的特征。本文在分析煤矿空间信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用于煤矿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模型包括全要素的结构化不规则三角网(TIN)与GIS一体化数据模型以及网状模型。  相似文献   
37.
扬子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及地块运动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重新审视已有古地磁研究结果基础上,利用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早古生代的古地磁数据,建立了扬子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为研究扬子地块乃至整个中国的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古地磁依据.  相似文献   
38.
塔里木地块新生代古地磁结果及显生宙视极移曲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发表了塔里木盆地新生代古地磁新结果,并综合前人工作成果编制了塔里木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探讨了塔里木地块各个地质时期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39.
以随机微分方程组(1)作为地极移动(钱德勒摆动)的数学模型,求出了(1)的解。此解是二维的正态、平稳、马尔科夫随机过程,它具有遍历性.找到了它的转移概率密度和相关函数.通过对相关函数的研究,如果取ω=5.274,则钱德勘周期重合于强相关周期2π/ω;此外,还发现了另一个周期,即独立性周期π/ω.最后,研究了地极移动模型的最佳预测公式和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40.
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以及一阶差分ARMA模型分别对极移的X分量和Y分量进行了模型拟合,并利用所拟合的模型对极移进行了预测.通过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发布的实测极移数据以及其他方法对比,证明了所建立的拟合模型在短期预报上的有效性.且X分量的ARMA模型在39 d预报跨度内的整体精度优于一阶差分ARMA模型,而Y分量45 d内的一阶差分ARMA模型预报精度比ARMA模型预报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