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97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凝胶层析技术从泥蚶血细胞裂解物中纯化得到两种血红蛋白Tg-HbⅡ(异源四聚体)和TgHbⅠ(同源二聚体),回收率分别为48.15%和24.91%。胰蛋白酶酶解Tg-HbⅡ,酶解液经反相C-18色谱柱分离纯化得7种血红蛋白源多肽F1~F7。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酶解多肽抑菌活性,结果发现7种多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恶臭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坚强芽孢杆菌均无抑菌作用,但多肽F2~F7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且多肽F2~F7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的MIC值在0.012~0.200mg/mL范围内。荧光显微镜观察酶解多肽杀菌效果发现多肽杀菌迅速,5min内弧菌细胞几乎全部死亡。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的和经抗菌肽处理后的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细胞内部结构完整,而经抗菌肽处理过的细胞其细胞壁完整,但因缺乏细胞内容物支持导致局部区域内陷,细胞质膜明显收缩,细胞内物质外流形成许多空泡从而导致细胞死亡。研究结果表明血红蛋白源抗菌肽对泥蚶致病菌弧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通过破坏细胞内部结构而起到杀菌作用,这些发现为血红蛋白抗菌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2.
为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钝缀锦蛤(Tapes conspersus)精巢周年发育情况、精子发生过程及成熟精子超微结构,本文采用组织切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技术对钝缀锦蛤精巢发育过程、精子的发生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广西北部湾钝缀锦蛤未见雌雄同体情况,观察的个体皆为雌雄异体。一周年的采样结果中,雌性个体138个、雄性个体102个,雌雄的性比约为1.35︰1。1年即为精巢发育的一个周期,发育时期可以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共5个主要分期。精细胞的发育可以划分为5个主要分期,即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成熟精子期。精子全长约59.27 μm,属于鞭毛型,由头部、中部、尾部3个部分共同构成,精子头部呈圆锥型,由细胞核和顶体组成,顶体呈倒“V”型。电子在顶体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顶体前部电子分布少,后部分布多。中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5个圆形排列的线粒体和一个中心粒复合体。轴丝与质膜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尾部,轴丝的双联体微管结构横切面表现为“9+2”型。此外,本实验观察到少部分精子尾部呈双尾结构。  相似文献   
133.
A study of the cheirolepidiaceous conifer Pseudofrenelopsis gansuensis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Wangqing Jilin Province in China was conducted in detail using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chniques. In total, nine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were recognized for the cuticle of this fossil plant, which are helpful in th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cuticles of ordinary epidermal cells, subsidiary cells, guard cells and hypodermal cells of the stomatal apparatus. A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ticle ultrastructure was obtained. Pseudofrenelopsis gansuensis is the second species of this genus for which the cuticle ultrastructure has been statistically examined with 30 measurements and estimated confidence interval values. The close comparison of the cuticle ultrastructure characters, including statistical data, among Cheirolepidiaceae and other fossil conifers provides potential evidence of the taxonomic significance of this genus: ten characters are potentially valuable for specific separation, eleven parameters for generic separation and three parameters seem also to be useful for Family determinati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preliminary statistical element analyses of the cuticles based on three ratios in two species of Pseudofrenelopsis, P. dalatzensis and P. gansuensis, should also be examined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134.
日本沼虾精子在真虾部Caridea生殖进化中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成熟精子的形态结构,并和真虾部其它动物及对虾部的精子结构作了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日本沼虾的进化地位。具备丝状核物质和泡状核物质是日本沼虾成熟精子的重要特征之一,真虾部精子的细微结构可以作为分类依据。日本沼虾精子顶体结构较对虾部简单,在系统进化上,可能处于较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5.
以组织学、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自孵化后的担轮幼虫至1a龄幼鲍10个时期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食道于面盘幼虫早期出现;自围口壳幼虫食道中段的上皮细胞开始分泌蛋白酶;在上足分化幼体食道侧囊形成;在稚鲍,食道侧囊上皮分化成微绒毛细胞、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嗉囊直至稚鲍期才形成;在1a龄幼鲍,嗉囊腔大于胃腔.胃出现于面盘幼虫早期;到匍匐幼虫,胃腔出现单细胞藻.肠出现于面盘幼虫早期;在上足分化幼虫,肠上皮分化为纤毛细胞和微绒毛细胞两种细胞;在稚鲍肠上皮分化成纤毛细胞、微绒毛细胞、Ⅰ型腺细胞、Ⅱ型腺细胞和黏液细胞共5种细胞,肠沟出现.唾液腺形成于上足分化幼虫期.消化腺于面盘幼虫早期出现,自面盘幼虫中期开始分化成嗜碱性细胞和消化细胞.嗜碱性细胞的细胞质由嗜酸性逐渐转变为嗜碱性;至上足分化幼虫,细胞内出现含铁的折光小体.消化细胞自匍匐幼虫摄食起就出现内吞作用,细胞内含大量囊泡.研究表明,发育到稚鲍时,消化系统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已基本接近成鲍.  相似文献   
136.
梅景良  闫琳  王湘平 《海洋学报》2009,31(2):120-128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了斜带髭鲷的后肠、头肾及脾脏中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器官组织中均发现有肥大细胞,但以后肠和头肾分布较多;这些肥大细胞的表面具有胞质突起或表面折叠。根据其特征性胞浆颗粒所含特殊亚结构的不同,可初步认为斜带髭鲷肥大细胞可能存在Ⅰ型和Ⅱ型两种亚型。Ⅰ型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后肠粘膜固有层、粘膜下层和头肾的结缔组织中,其特征性胞浆颗粒具有微粒样特殊亚结构;Ⅱ型肥大细胞仅分布于头肾和脾脏的结缔组织中,其特征性胞浆颗粒则具有漩涡样、线团样、蜂巢样、细粒状、无定形和混合型等多种晶格状特殊亚结构。同时,这两种亚型肥大细胞均存在脱颗粒现象。由观察结果可知,斜带髭鲷后肠、头肾及脾脏中存在大量的肥大细胞,并且其特征性胞浆颗粒具有精细的特殊亚结构。  相似文献   
137.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外周血红细胞和血栓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红细胞呈卵圆形或长椭圆形,胞核居中,异染色质呈斑块状分布;胞质中含有线粒体、多核糖体、小囊泡、高尔基体和边缘带;可见核正处于分裂的细胞或双核细胞,以及凋亡红细胞。血栓细胞形态多样,细胞表面有的无突起,有的有短的突起或长的丝状伪足;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异染色质呈片状或网状分布;胞质中含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微管,少量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致密颗粒和大液泡;由大量空泡和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小管构成的表面相连小管系遍布于胞质中,成为血栓细胞的一个显著特征;偶见血栓细胞以其丝状伪足抱裹异物颗粒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