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681篇
地质学   825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Slurry pipe jacking was firmly established as a special method for the non-disrup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s of sewage systems. Pipe jacking, in its traditional form, has occasionally been used for short railways, roads, rivers, and other projects. Basically the system involves the pushing or thrusting of concrete pipes into the ground by a number of jacks. In slurry pipe jacking, during the pushing process, mud slurry and lubricant are injected into the face and the over cutting area that is between the concrete pipes and the surrounding soil. Next, the slurry fills voids and the soil stabilizes due to the created slurry cake around the pipes. Fillings also reduce the jacking force or thrust during operation. When the drivage and pushing processes are finished, a mortar injection into the over cutting area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maintain permanent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soil and the over cutting area. Successful lubrication around the pipe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a large diameter slurry pipe jacking operation. Control of lubrication and gaps between pipes and soil can prevent hazards such as surface settlement and increases in thrust. Also, to find voids around the pipes after the jacking process, in order to inject mortar for permanent stabilizing, an investigation around the pipes is necessary. To meet these aims,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known methods such as the GPR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system and borehole camera to maintain control of the over cutting area and lubrica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pipes during a site investigation.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a tunnel construction using one of the largest cases of slurry pipe jacking in Fujisawa city, Japa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system were clarified during the tests.  相似文献   
22.
通过试验对悬挂钢尺、GPS测高和全站仪垂直测高三种高程传递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精度比较,并讨论了各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精密全站仪进行结构测试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某大型游泳跳水馆钢结构网架在张拉和加载试验中的变形测量实践,证明其具有作业简便、能够全面反映结构变形情况之优点,且精度较高,成果可靠。  相似文献   
24.
蓄能器容积的变化与夯管锤的工作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活塞的前后运动以及在运动过程中的每一时刻所需要的油量不同的,理想状态就要通过蓄能器的容积变化来调节,就是说蓄能器的容积变化要与夯管锤的冲击振动相耦合。简要介绍了油压夯管锤结构原理,分别解释了油压夯管锤蓄能器与夯管锤的容积压力耦合。  相似文献   
25.
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二阶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用的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建立了框架部分、支撑部分的二阶动力分析模型。用等效线性方法对结构进行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结合工程算例,论述不同场地土、不同层数、不同支撑情况下,二阶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统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薄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通过4个薄钢板剪力墙和1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了薄钢板剪力墙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刚度、承载力、延性和耗能性能。试验表明,利用薄钢板剪力墙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刚度、承载力、延性和耗能性能。试验表明,利用薄钢板剪力墙作为抗侧力构件是可行的。在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设置薄钢板可有效地增加刚度,承载力和耗能性能。  相似文献   
27.
ISO-834标准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的轴压刚度和抗弯刚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火灾后钢管混凝土的轴压刚度和抗弯刚度是钢管混凝土结构变形性能和抗震分析的重要指标,也是火灾后钢管混凝土修复和加固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利用数值方法计算了标准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和纯弯构件荷载-变形关系曲线,分析了受火时间、材料强度、含钢率、截面尺寸等因素的影响规律,最后推导了标准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轴压刚度和抗弯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所得结果可供有关钢管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8.
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均有其应用上的优势。联合应用脉冲瞬变电磁法(TEM)和纵向四极测深法各自的方法技术特点,解决工程勘察中超浅层的管网分布与定位问题:TEM进行场地普查,而纵向四极测深进行准确定位。实践证明,TEM和纵向四极测深联合应用是管网探测快速、经济且有效的手段,在工程勘察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在对火山岩筒、火山角砾岩以及火山喷发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有关隐爆角砾岩筒和次火山岩筒的成因研究,从隐爆作用和隐爆角砾岩筒形成模式的角度分析了火山岩筒的成因,提出了火山岩筒是隐爆作用成因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岩浆作用的过程,认为隐爆作用应属于岩浆作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30.
琼海烟塘梅岭铜钼矿床位于海南五指山隆起东北侧的一个“角砾岩筒”中,该“角砾岩筒”的形成受南北向、东西向构造一岩浆岩带控制,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工业矿体主要集中在岩筒边缘接触带附近,共发现大小铜、钼矿体23个,矿体多呈透镜状、脉状,全为盲矿体,埋深数十米至400余米。矿石为细脉浸染状,Cu品位0.4%~0.9%,Mo品位0.01%~0.1%。蚀变带可粗略划分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青盘岩化带,可能属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