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5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Dune mining has had an enormous impact in some coastal reg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cepts of rehabilitation, restoration and revegetation as applied to dune mining for heavy mineral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dune rehabilitation, some case studies of rehabilitation and its success, the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success of rehabilitation,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a dune rehabilitation plan,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for pilot studie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plan. Studies in Australia and South Africa in particular, provide successful models to draw upon in formulating the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52.
人类活动对江汉湖群沼泽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尚辉 《湖泊科学》1992,4(4):71-76
从破坏植被加速湖泊淤积速度、围湖造田使湖泊日渐萎缩、江湖隔绝促进水生高等植物生长、垸湖沼同体而互相转化等方面论述了人类活动加速了江汉湖群湖泊沼泽化的进程,并提出缓解湖泊沼泽化的措施;人类活动既具有加速湖泊沼泽化进程的作用亦具有延缓甚至逆转沼泽化进程的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53.
本文旨在针对当前海域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下,缺乏低效用海客观评价体系的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打分法等技术,在DPSIR框架下,从指标选取、权重设立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构建低效用海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浙江省普陀区进行应用示范。结果显示,普陀区41个填海项目中,有17个项目评价等级为优,有4个评价等级为良好。等级为一般和较差的项目各10个,占评价项目48.7%。这表明普陀区填海项目中批而未填、填而未建或闲置用海情况较为明显。本研究在指标体系构建和实际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对于低效用海的节约集约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围填海累积效应对钦州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图资料和卫星影像,确定了钦州湾2004年与2019年两个历史时期的岸线与水深。基于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型建立高精度的水动力模型,分析了近15年来围填海工程的累积效应对钦州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与岸线的改变使得钦州湾外湾潮汐振幅减小、茅尾海内潮汐振幅增加;潮流场改变明显,外湾中部流速普遍增加,围填区域潮流减弱明显,但潮流性质未改变,依然为落潮占优;钦州湾纳潮量有所减小,主要发生在外湾区域;而余流减弱,并且出现涡旋,这不利于水体的向外扩散。通过染色实验发现,钦州湾水体半交换周期在有无径流的情况下都明显增长,且在围填海区域水交换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5.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固城湖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在江苏固城湖湖心采集了连续岩芯,进行了多环境代用指标(有机碳、氮、磷以及金属元素)的分析.210Pb CRS模式计算表明,1980s后沉积速率平均约0.067 cm/a,与137Cs 1986年时标得到的沉积速率吻合.而1920s至1980s,固城湖沉积速率变化较大,在0.056-0.167cm/a之间,其中1960s沉积速率最高,对应于该阶段固城湖强烈的人类围垦活动.元素Cu、Pb、Zn、Cr的含量在表层增长迅速,对比参考元素的变化,表明固城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为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岩芯0.5m到1.78m深度的AMS 14C的树轮校正年龄在8000-6500BC之间,光释光数据表明同等深度其绝对年龄在7-8ka之间,多环境代用指标在岩芯30cm深度左右出现了大的转折,表明近代存在沉积物缺失的可能。这也许与该区春秋末期以来的反复围垦活动有关,人类活动改变了湖泊沉积的模式.有资料表明,固城湖彻底与太湖隔绝是在公元1556年胥溪河河段下坝建成之后.若依此时间对应于岩芯30cm深度,得到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067cm/a,与1980s以来的沉积速率一致,有可能指示固城湖至下坝建成以来才出现沉积物的持续沉积.  相似文献   
56.
Gully and badland erosion constitute important land‐degradation processes with severe on‐site and off‐site effects above all in sedimentary deposits and alluvial soils of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gricultural use of the affected land is impeded both by the irreversible loss of topsoil and the morphological dissection of the terrain. In various badland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a solution to the latter problem is attempted by infilling of gullies and levelling of badland topography in order restore a morphology suitable for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Gully and badland levelling for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for decades in the large ravine lands of India. This study aims at analys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of land levelling within the Chambal badlands in Morena district, Madhya Pradesh, between 1971 and 2015. Using high to medium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from the Corona, Landsat, Aster and RapidEye missions and a multi‐temporal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we have mapped and quantified areas that were newly levelled within eight observation periods. We analysed the spatial relation of levelled land to several 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at potentially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reclamation site by employ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alysis methods and results from focus‐group discussions in selected villages. Results show that nearly 38 km2 or 23% of the badlands in the study area have been levelled within 45 years. The levelling rate generally increase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but the annual variability is high. We have fou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to badland morphology, vicinity of existing cropland and proximity to villages and drainage lines. From a socio‐economic point of view, availability of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means, access rights to the badland and ownership issu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Considering studies on soil degradation caused by levelling of badlands in other regions,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newly reclaimed fields in the Chambal badlands is questionable.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7.
基于逐年30 m分辨率的岸滩遥感监测数据集(1986—2017年),开展舟山群岛不同主体功能海岛岸滩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1986—2017年期间,受剧烈围填海活动的影响,舟山群岛的大量水域(152 km2)和潮滩(18 km2)被围填成陆地,岸滩不断向海推进,政策是岸滩总体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海岛主体功能类型的岸滩变化特征差异显著:(1)综合利用岛、临港工业岛、港口物流岛、滨海旅游岛的围填海占研究区围填海总量的96%;(2)海洋科教岛和现代渔业岛的岸滩变化幅度较小,占研究区围填海总量的4%;(3)海洋生态岛和清洁能源岛的岸滩资源保育良好,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58.
自20世纪以来,在自然以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洞庭湖湿地面积与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在综合大量历史资料、相关文献以及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分段线性回归方法将近百余年(1900—2020年)洞庭湖湿地面积与格局变化划分为4个阶段,并重点分析了各阶段影响湿地演化的驱动因子及相互作用关系。1900年以来,洞庭湖湿地面积变化可分为1900—1949年的明显下降期、1950—1978年的快速萎缩期、1979—1998年的稳定期以及1999年至今的略微回升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的相对稳定阶段、1950s—1990s的水域向洲滩转化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洲滩向水域转化阶段。不同时期,由于社会经济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湿地演变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导致湿地演变的速率与方向有所不同。围湖垦殖与退田还湖是导致湿地面积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气象波动、水库建设、湖区采砂以及河道整治等则通过改变入湖水文泥沙情势影响湿地格局变化,并影响围湖垦殖与退田还湖等活动。为满足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在湿地演变中的参与度逐渐增加,对围湖垦殖的态度发生了“鼓励—参与—禁止—还湖”的转变,为近百余年洞庭湖湿地演化的核心驱动要素...  相似文献   
59.
基于遥感技术的太湖近15年面积动态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殷立琼  江南  杨英宝 《湖泊科学》2005,17(2):139-142
本文利用80年代后期以来不同时期的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研究了近15年太湖的面积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03年的15年来,太湖面积共减少9.0226km2,其中湖泊围垦了4.4584km2,湖滩地面积0.6968km2,取土围堰面积3.8674km2.  相似文献   
60.
天津海域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水交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海洋数值模型FVCOM,进行渤海湾三维水动力和水交换数值模拟,经实测潮汐和潮流资料验证,模型模拟结果较好。然后采用该模型对渤海湾内的水体水交换能力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天津海域进行围填海工程之前渤海湾水体的半交换周期为300 d左右,围填海之后,水体半交换周期延长25 d,渤海湾西部水体的水交换率下降可达10%,半交换周期延长92 d。尤其是天津沿海南部海域的水交换能力下降严重,围填海之后其水体半交换周期延长可达200 d。渤海湾北部也有部分海域水交换周期延长达200 d。建议在进行围填海工程建设时,应将工程对水体交换能力的影响纳入考虑,避免因围填海工程因素造成的恶劣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