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91篇
地质学   540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根据构造环境剪应力值水平区分地震和核爆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培善  成瑾  白彤霞 《地震学报》2001,23(3):246-249
根据地震破裂的断裂力学模式,导出了震源参数与地震发生处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t0之间的函数关系.据此,可以大量计算震源处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或背景应力值.若把核爆炸当作地震来计算,发现核爆炸的t0值平均在20MPa左右,明显地高于同震级地震的t0值.其结果可以作为区分地震与核爆炸的依据.   相似文献   
62.
IntroductionFor the need of a nuclear test ban treaty, international society must make great efforts to find effective methods for discrimination between earthquake and nuclear explosion. Thereupon, many methods of discrimination of nuclear explosion appeared. But, at present, there is some uncertainty to discriminate middle or small nuclear explosion (Peppin, McEvilly, 1974; Richards, Zarales, 1990). When we study tectonic ambient shear stress field of Southern California, we find that str…  相似文献   
63.
深部天然核反应堆——一种可能的山脉隆升动力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板块碰撞造山模式难以解释造山作用在时间上的“滞后”和在空间上的“差位”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山脉隆升的动力来自深部,因此,探索深部地质过程的物理和化学机制及其导致的能量再分配是认识山脉隆升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若干线索表明地幔中的核反应中可能在岩石圈动力学演化过程中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分析U,Th等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在深变质过程中的行为,认为伴随板块俯冲发生的陆壳物质向地幔的再循环有可能在办流圈顶部形成富含U,Th,K等放射性亲石元素和碳质(石墨)的地质体,通过理论上的论证和对Oklo天然核反应堆遗迹的反演表明这些地质体可能有一部分具备了形成石墨核反应堆的条件。这种反应堆在亚临界状态下的断续运行有可能为其上方岩石圈中的岩浆作用提供热源,进入超临界状态时将可能导致深部核爆炸,成为地震,火山爆发和岩石圈破裂的动力来源,据此建立的山脉隆升的动力学初步模式,可以解释造山带的形成,高原的隆升,深源地震及其前兆的成因和金刚石及其相关岩石地壳浅部置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64.
核爆炸与地震相比,围绕爆炸源的初动具有更多的向上记录和更高的振幅周期比,初动可以作为核爆与地震的一个识别标志。某些核爆炸的向下记录。或许是由于低信噪比的原因,记录到的是初至波的第二个半周;其余的也许是由于近P波走时曲线的反射波造成。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区1976~1998年扁脑珊瑚Platygyra骨骼Cu,Pb和Cd含量的研究及其与观测记录的比较,初步认为珊瑚可以记录大亚湾海区重金属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1979年和1991年是重金属含量比较高的年份;由扁脑珊瑚记录推测珊瑚中Cd含量短时间内可能受到了核电站兴建的影响,但近20多年来的大亚湾扁脑珊瑚及海水中重金属状况的总体变化过程可能与整个广东海域水质的变化背景基本一致,而与核电站的兴建和运行似乎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Saline groundwater and drainage effluent from irrigation are commonly stored in some 200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aline-water disposal basins throughout the Murray-Darling Basin of Australia. Their impact on underlying aquifers and the River Murray, one of Australia's major water supplies, is of serious concern. In one such scheme, saline groundwater is pumped into Lake Mourquong, a natural groundwater discharge complex. The disposal basin is hydrodynamically restricted by low-permeability lacustrine clays, but there are vulnerable areas in the southeast where the clay is apparently missing. The extent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leakage of basin brines and the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ir migration are examined using (1) analyses of chloride and stable isotopes of water (2H/1H and 18O/16O) to infer mixing between regional groundwater and lake water, and (2) the variable-density groundwater flow and solute-transport code SUTRA. Hydrochem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evaporated disposal water has moved at least 100 m in an easterly direction and that there is negligible movement of brines in a southerly direction towards the River Murray. The model is used to consider various management scenarios. Salt-load movement to the River Murray was highest in a "worst-case" scenario with irrigation employed between the basin and the River Murray. Present-day operating conditions lead to little, if any, direct movement of brine from the basin into the river.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67.
应用自然电场法研究地下水流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俊业 《物探与化探》2002,26(2):140-142
讨论了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自然电场“8”字图特征,对评价输水管线等渗漏引起的环境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通过热源法对陡河水库渗漏通道的探测发现,陡河水库左坝肩存在着绕坝渗漏通道。在左坝肩基岩10m高程附近存在低温场异常,通过对水库底部附近温度场分布测量,判定出低温水来自上游右支河水的补给,通过低温区分布确定出绕坝渗漏强渗漏通道的位置,在库水位保持在32m时,根据热源法计算出渗漏通道的渗漏量在3.59×105~4.74×105m3/d之间,钻孔发现水库边基岩中的水位比库水位低22m,水位差是造成了水库跌窝事故的主要原因,在11#钻孔中发现了来自河床的细砂,在11#和9#孔中的连通试验证实基岩中的强渗漏通道。  相似文献   
69.
利用环境同位素方法对高水河堤防几个典型段进行了渗漏分析,查明了其地下水的渗漏来源,结果表明,江都船厂段T1#孔、小菜谭段T23#孔中的地下水为河水补给来源,T5#孔附近的黑鱼塘水为当地降雨补给,万寿宫段T7#孔中的地下水为河水和当地降雨的混合。由于环境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只能定性的说明问题,笔者尝试应用模糊聚类方法,选取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值作为指标特征值,并赋与不同的权重,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分析结果与环境同位素、水化学分析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以上犹江水电站左岸地下水渗漏检测及分析为例。介绍以伪随机流场法、综合水量均衡法、水质和析出物化学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渗漏检测与分析的方法技术,检测的结果与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以及水工观测资料是一致的。该方法技术体系不仅能查明水库渗水来源,还对渗漏通道、渗漏原因进行推断分析。避免以往单一方法的片面性,为检测分析水库坝基的渗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