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According to the assemblage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biomarkers in crude oils and their geochemical implications, this study ha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riteria for the 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crude oils in the Tazhong area of the Tarim Basin, China. Crude oils from the area studied are classified as three genetic types: type-Ⅰ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low contents of C29 norhopane, extremely abundant contents of gammacerane, low contents of rearranged sterane and relatively high contents of regular C28 sterane; the ge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ype-Ⅱ crude oils are opposite to those of type-Ⅰ crude oils; the parameters for type-Ⅲ crude oils are intermediate between type-Ⅰ and type-Ⅱ. Results of oil correlation indicated that type-Ⅰ crude oils were derived from Cambrian-Lower Ordovicia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ype-Ⅱ curde oils originated from Middle-Upper Ordovicia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nd type-Ⅲ crude oils are of mixed origin.  相似文献   
72.
煤和陆源有机质作为生油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和陆源有机质生油岩是我国第三类主要的生油岩。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这类生油组分、生油岩类型和成烃特征、煤成液态烃的初次运移和煤层孔隙特征的关系、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等问题作了讨论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3.
Experimentally, a feasibility study for adsorption and catalytic pyrolysis of spill oils on Cu/ZSM-5 for recycling of light oils has been conducted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adsorption and pyrolysis of model compounds such as heptane, toluene, and diesel (to stimulate the spill oils) on Cu/ZSM-5 have been investigated on a continuous fixed-bed reactor. By component fitted 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al (XANES) spectroscopy, catalytic active species such as metallic copper (Cu) (77-84%) and Cu(2)O (6-7%) are found in the channels of ZSM-5 during pyrolysis of heptane or toluene. Pyrolysis of diesel effected by Cu/ZSM-5 yields gas (C(1)-C(5)) (32%) and light oil (68%) that can be used as auxiliary fuels.  相似文献   
74.
针对鄂尔多斯靖南地区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存在的煤层、碳质泥地层井壁失稳和定向钻井托压问题,开展了钻井液抑制防塌、地层封堵和润滑减阻技术研究,形成了具有良好防塌、润滑能力的钻井液配方,页岩滚动一次回收率≥98%,极压润滑系数达0.05。通过现场2口井的应用试验,应用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为1.71%和4.06%,钻具摩阻40~80 kN,钻井、完井顺利。  相似文献   
75.
某铁路勘察近水平孔取心钻探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映辉 《地质与勘探》2021,57(1):190-197
采用水平、近水平孔钻探取心是了解隧道地质情况的有效手段。某铁路隧道近水平钻孔设计倾角11°,终孔深度491.1 m,是工区内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一个钻孔。钻探施工中钻遇长段硬、脆、碎花岗岩地层,且伴随持续涌水,施工难度很大。通过改进设备、合理选择钻孔结构和取心钻具、使用环保型冲洗液和高效润滑脂等方法,保障了钻进施工正常进行。同时,就测斜和孔内事故处理提出解决方案,总结了水平钻孔施工安全注意事项。针对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实践证明,该孔采用的设备器具与技术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6.
应用高分辨率质谱分析苏丹高酸值原油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顶胜  窦立荣  万仑坤  史权 《岩石学报》2010,26(4):1303-1312
苏丹Muglad和Melut盆地是苏丹乃至整个中、西非剪切带最富含油气的盆地,所发现的原油主要为中质油(重度为20°~34°API),其次为重质油(重度小于20°API),普遍高含沥青质、高含蜡、高酸值、低含硫。为了探讨高酸值原油的成因,选择了苏丹地区18个不同酸值的原油样品,尝试高分辨率质谱分析上述原油有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高酸值原油的有机酸主要由环烷酸组成;环烷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降解作用程度增加而增大,分子碳原子数分布范围变宽;环烷酸以一环、二环、三环环烷酸为主。生物降解作用是形成高酸值原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凹陷东侧轮古地区有丰富的海相稠油产出,其中包括大型的塔河油田群,在凹陷的西北缘也有海相稠油发现。凹陷东侧海相稠油的地球化学成因已经有较多的研究报道,而西北缘针对海相稠油的研究工作仍然十分薄弱,其地球化学成因仍需深入探讨。本工作以哈拉哈塘凹陷东西两侧的稠油LG7井和DH1-6-9井为例,对比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重点对比分析稠油沥青质中吸附/包裹烃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凹陷东西两侧的稠油藏至少经历了两期油气的充注,其中第一期充注来自同一套烃源岩,后期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改造;第二期充注来自另一套烃源岩,其正构烷烃仍然具有完整的分布模式。凹陷两侧稠油经历了相似的后期成藏过程,在西北缘相应的构造单元中可望发现更多海相来源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78.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在其主要发育期,古隆起南北两侧分别存在昌吉和盆1井西两个沉积凹陷,分布有白垩系、侏罗系和古近系等多套烃源岩。目前已在古隆起所在区域的南部发现了永进油田,在其北部发现了征沙村、沙窝地和莫西庄等油田或含油气构造,油层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和白垩系,其中沙窝地、莫西庄和征沙村3个构造主要目的层为侏罗系三工河组,永进构造目的层为侏罗系头屯河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群。为了揭示研究区原油的油源特征以及车莫古隆起对油源及成藏过程的影响,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原油及相关层位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根据流体包裹体和烃源岩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并结合构造地质资料讨论了车莫古隆起形成与演化对研究区油气源特征、油气藏形成过程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构造或同一构造不同层位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饱和烃和芳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五类,这五类原油在区域分布特征、油气来源及烃源灶位置等方面均存在差别。车莫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生油凹陷的展布特征及主要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历史共同决定了研究区不同油田或含油气构造烃源灶位置的分布及其转...  相似文献   
79.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原油的发现及其主要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东部查干凹陷和西部路井凹陷首次发现了轻质低硫成熟原油,其饱和烃含量在80%以上,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低;饱和烃和芳烃成熟度参数表明它们均为成熟原油,其成熟度相当于镜质相反射率Ro0.8%-1.1%阶段,是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原油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小于-31‰。生物标志物中类异戊二烯含量较高,植烷与姥鲛烷均势;查干凹陷原油三环萜烷含量高于五环萜烷,而路井凹陷原油三环萜烷含量相对较低;两原油中均含有较高的Ts,C29Ts,C30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藿烷为主,C32以上升藿烷含量极低;孕甾烷含量较高,尤其是查干凹陷原油;甾烷中以C29甾烷为主,约占50%,C27和C28甾烷基本均势,异胆甾烷含量高于胆甾烷;重排甾烷含量低,甾烷的含量与萜烷含量相当,这些特征表明原油是典型的湖相原油,其主要的烃源岩是下白垩统湖相源岩而非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80.
成烃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世界上特别是中国未成熟石油的普遍存在,突破了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理论模式。研究表明,沉积岩中可溶和不溶有机质,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参与了油气的生成。在成岩作用阶段,干酪根不产烃,未成熟石油来自可溶类脂物的直接降解成烃作用;干酪根的热降解成烃作用主要发生在深成作用阶段早期(Ro=0.5%~1.2%),产生正常原油;后期是以缩合焦沥青裂解产生高成熟轻质油及油裂解成气为主的湿气阶段(Ro=1.2%~2.0%)。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溶和不溶有机质共同参与成烃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