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0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334篇
测绘学   602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832篇
地质学   1105篇
海洋学   337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596篇
自然地理   4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建设我国现代大地测量基准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现代大地测量基准方面的进展主要表现在IGS服务和ITRF的系列精化 ,ITRF2 0 0 0是ITRF中迄今最为精确、测站最为稠密的地面坐标参考框架 ;2 0 0 1年推出新的WGS84,其成果标以WGS84(G1 1 5 0 )。考虑和顾及现代大地测量的特点 ,结合中国实际 ,我国现代大地测量基准应着重考虑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 :高精度、涵盖全部陆海国土、三维、动态。建设我国现代大地测量基准是为用户在我国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提供及时、可靠、适用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其任务应包括建立我国现代化的平面基准、高程基准和重力基准等。  相似文献   
102.
论我国大地测量基础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述了我国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地球重力场等基础建设的基本情况、需求分析与任务建议。提出我国空间大地网应由连续运行参考站、一级网、二级网和三级网组成 ;一、二等水准网复测和高程基准再定义 ;为精化大地水准面 ,要补测重力点和加测GPS/水准点。  相似文献   
103.
扰动重力边值问题与实际数据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应用GPS测量重力点的大地高 ,从而获得地面点的扰动重力 (或称纯重力异常 )值这样新的重力边值条件 ,如何从理论与实际上确定重力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4.
提出了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基准框架内改进与更新原有的大地坐标基准、高程基准和重力基准的建设道路及解决原则。  相似文献   
105.
丽江7.0级地震重力前兆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重阳  李辉  付广裕 《地震学报》2003,25(2):163-171
为了研究1996年丽江MS7.0地震前地震孕育过程或前兆表现,利用滇西地震实验场内高精度重复重力观测数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推断结果,并考虑到观测数据和模型粗差, 采用稳健或抗差-贝叶斯最小二乘算法和多断层位错模型,首次初步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滑动的时间变化分布.结果表明,1990~1997年断层运动的时间变化,较好地反映了1996年丽江MS7.0地震孕育过程.其主要前兆模式图象具有主震余震型特征,遵循地壳内部密度和地壳形变耦合运动模式(简称DD耦合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6.
丽江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的有限矩形位错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乃玲  李辉  申重阳 《地震学报》2003,25(2):172-181
研究了用有限矩形位错模型计算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面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丽江MS7.0地震为例,讨论了确定用于模型计算的断层面参数的原则,并给出了结果.计算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图象特征,并与丽江地震前后观测到的重力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发震断层有限范围内模型可解释同震重力场的变化,但模型对于更大空间范围上的重力场变化并不能给出很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107.
文中运用损伤力学研究方法 ,提出孕震过程中引起地壳破坏的应力 -损伤耦合效应。利用应变等效性假设 ,推导了地壳体的应力 -损伤耦合效应与地表重力变化之间的理论关系。根据岩石力学实验的不同加载途径 ,模拟了 1976年唐山 7 8级地震和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重力演化的不同特征 ,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表明应力 -损伤耦合效应可以作为地震前地壳重力变化的一种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8.
重磁遗传算法三维反演中高速计算及有效存储方法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地下场源区域规则划分成很多小长方体单元,并且通过反演确定这些单元的物性变 化,勾画出场源的分布图像,这种方式逐步成为重磁反演,特别是三维反演的重要方向;遗 传算法等非线性技术进行该类反演将逐步成为发展趋势. 本文指出,在应用遗传算法进行该 类反演过程中,隐含着数据量较大时超常规的计算量,它已成为制约该类反演充分发挥作用 的瓶颈问题;同时,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分离并存储几何格架的计算策略、以及独特的几何 格架等效压缩存储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非线性反演计算速度,为该类反演的有效应用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9.
The spacetime gravitational field of a deformable bod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high-resolution analysis of orbit perturbations of terrestrial artificial satellites has documented that the eigengravitation of a massive body like the Earth changes in time, namely with periodic and aperiodic constituents. For the space-time variation of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the 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volume as well as surface forces on a deformable massive body are responsible. Free of any assumption on the symmetry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deformable body we review the incremental spatial (“Eulerian”) and material (“Lagrangean”) gravitational field equations, in particular the source terms (two constituents: the divergence of the displacement field as well as the projec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field onto the gradient of the reference mass density function) and the `jump conditions' at the boundary surface of the body as well as at internal interfaces both in linear approximation. A spherical harmonic expansion in terms of multipoles of the incremental Eulerian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is presented. Three types of spherical multipoles are identified, namely the dilatation multipoles, the transport displacement multipoles and those multipoles which are generated by mass condensation onto the boundary reference surface or internal interfaces. The degree-one term has been identified as non-zero, thus as a “dipole moment”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e varying position of the deformable body's mass centre. Finally, for those deformable bodies which enjoy a spherically symmetric constitution, emphasis is on the functional relation between Green functions, namely between Fourier-/ Laplace-transformed volume versus surface Love-Shida functions (h(r),l(r) versus h (r),l (r)) and Love functions k(r) versus k (r). The functional relation is numerically tested for an active tidal force/potential and an active loading force/potential, proving a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Received: December 1995 / Accepted: 1 February 1997  相似文献   
110.
中国重力异常的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11,自引:19,他引:1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小波变换及多尺度分析方法的原理,利用二维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中国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分解,并从其中划分出有意义的剩余异常.模型结果证明方法有效.由于本文方法可以将重力异常分解成各种几何尺度意义下的不同成分,这为重力解释和研究地壳的结构提供更多更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