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蒸馏海水淡化产品水对铸铁材质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多级闪蒸海水淡化产品水水质特点,研究了淡化水对铸铁管网的腐蚀影响.利用稳定指数法、失重法、电化学分析和腐蚀产物的XRD检测等方法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了淡化水对铸铁试片的腐蚀程度及淡化水对铸铁腐蚀产物的类型,可为淡化水进入市政管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新围涂区土壤脱盐与地下水淡化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云 《地下水》2009,31(2):38-39,55
以浙江玉环县漩门二期水库蓄淡工程背景,从土壤盐分统计预报的基本方法——数理统计法出发来预测涂区土壤的脱盐速度,建立了对数函数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检验与讨论,得出适用于该滩涂湿地涂区的土壤脱盐量公式并进行了预测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相类似的对数函数拟合的方法对涂区土壤浅层地下水淡化速度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23.
温菲 《海洋科学》2021,45(1):110-119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内收录的1971—2020年海水淡化文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对国际海水淡化研究领域的国家和研究机构、关键词、参考文献、期刊与基金等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国际海水淡化技术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以反渗透、多级闪蒸、超滤、微滤等研究为主的积累阶段;减压渗透、正渗透、纳米颗粒、石墨烯等海水淡化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从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4.
针对小规模海水淡化需要解决能量回收装置的能回效率与空间问题,将能量回收装置与压力提升泵进行集成一体化设计,研究了一种双缸耦合阀控式能量回收系统。系统两液压缸内活塞各由一个电动推杆推动,叠加高压浓海水压力实现压力交换,同时进行活塞推力的耦合控制,避免了压力交换过程中活塞的压力脉冲波动,保障了反渗透膜工作压力稳定;基于小型海水淡化装置,根据压力能流反渗透工艺节点压力流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电动推杆推力压力0.5 MPa左右的补偿压力曲线。通过AMESim进行液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系统回收率为30%,高压浓海水进口压力为4.8 MPa,增压海水压力4.6 MPa的情况下,通过压力补充增压海水压力可增压到5.0 MPa,反渗透膜压力与流量波动较小,满足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压力需求。  相似文献   
25.
为科学选择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海方案,运用MIKE3数值模拟软件,选取福建晋江附近海域,建立了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海三维数值模型,模型水位振幅误差在10 cm以内,流速、流向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变化规律一致,精度符合要求。考虑多端口、排放口间距、喷射速度等因素对浓盐水稀释的影响,选取了4种不同的浓盐水排放方案,开展了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扩散模拟,计算了不同排海方案下盐升包络面积。结果表明,晋江海域浓盐水排放量为3.5万t/d的海水淡化工程采用扩散器后盐升分布面积显著减少,采用多个排放口且每个排放口多个端口喷射的排放方案,可明显增强浓盐水在受纳海域中的扩散稀释效果,盐升3的分布面积可减少近一半。建议加强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浓盐水排海扩散器的研究与应用,保护受纳海域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6.
向海洋要淡水解决沿海水荒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尖锐,大力发展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术,开发海底淡水资源,是沿海地区解决水荒问题的两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7.
渤海湾海岸带开发对近海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水动力学、水质数学模型,以渤海湾海岸带的几种典型开发活动--围海造地、海水淡化和河口建闸为例,模拟分析海岸带开发活动对渤海湾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沿海围垦造成的潮通量、近岸流场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输移的变化;分析海水淡化工程浓缩海水的排放,高盐度高浓缩污染物对局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河口建闸后蓄积的污水排放方式对河口及近岸海域造成的影响,大量污水一次性排放会增大河口及近岸海域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渤海湾为例,运用MIKE3 FM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渤海湾天津附近海域海水淡化浓海水与电厂温排水混合排放温盐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开展了浓海水和温排水不同混合比例温盐扩散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浓海水与温排水混合排放可以使受纳海域盐升范围显著减小,并且混合比例越高,效果越明显。在温升影响方面,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相比,混合排放会使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增大,表层减小,但当混合比例超过1:30(温排水量约为35 m³/s),表层和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接近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的温升包络面积;综合考虑温盐扩散,当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量在10×104 m³/d,盐升不超过20时,与温排水混合排放比例超过1:30(温排水量超过35 m³/s),盐度在排放口附近可稀释到背景值,由于混合排放密度变化引起的温度下沉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海水淡化浓海水科学排放/推动海水淡化和海洋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9.
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受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对取水口工程建设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影响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浅海取水方式,从基础地理条件、水体环境条件、灾害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四方面筛选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山东省荣成市近岸海域为研究区,基于GIS平台的多因素空间叠置分析实现初步的适宜性空间分区,然后叠加约束条件生成最终的海水淡水取水口选划适宜性空间分区结果,形成具有科学化、定量化和空间化特征的海水淡化取水口选划适宜性评价体系。本研究在理论方法和技术层面上完善了现有的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位置选划方法,评价结果可为海水淡化取水口空间选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Abstract

The Agua Amarga coastal aquifer has been the object of a succession of anthropogenic interventions over the last 90 years: (a) the operation of saltworks from 1925 to 1975; (b) the withdrawal, since 2003, of groundwater from the aquifer along the coast line; and (c) the programme of pouring seawater over the salt marsh, carried out since 2009, to recover the piezometric levels and the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se past and present human activities have affected the natural groundwater regime, and to validate certain 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experimental data on temperature depth profiles and piezometric and salinity changes, a numerical fluid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model was designed and applied to the period 1925–2010, using SEAWAT. This model reproduces, in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way, the flow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that operated during this time, as well as the behaviour of the seawater wedge.

Citation Alhama Manteca, I., 2013. Simula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successive anthropogenic activity in the Agua Amarga coastal aquifer (southeast Spain).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58 (5), 1072–1087.

Editor D. Koutsoyiann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