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4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陈兴群  陈其焕  张明 《台湾海峡》2002,21(2):217-223
厦门东侧水道海域水体叶绿素a年平均值为 2 .79mg/m3,变化于 0 .64~ 8.0 1mg/m3之间 ;初级生产力年平均值为 2 61mg/(m2 ·d) ,变化于 1 5~ 52 5mg/(m2 ·d)之间 .叶绿素a含量以春、夏高 ,秋、冬低为特征 .初级生产力以春、秋高 ,夏、冬低为特点 ,季节差异较明显 ,尤其春、冬季的差别较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具有较高水平的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这与该海区地处亚热带 ,水温高、光照充足 ,营养盐比较丰富有关 .  相似文献   
82.
沿海生态城市的海洋指标体系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云凤  崔胜辉 《台湾海峡》2007,26(4):508-515
生态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海洋指标体系可以指导沿海生态城市的建设,促进沿海城市的海洋资源与环境管理.本文剖析了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括健康、安全和发展.其中健康包括活力和结构;安全包括暴露水平、敏感性和恢复力;发展包括发展的潜力和协调能力.论述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结构;在此基础上,以厦门市为例,构建了沿海生态城市的海洋指标体系,讨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3.
社会问卷调查往往需要针对多目标测度不同类型的数据,而传统的抽样方法主要针对单目标对象,且数据类型为数值型数据。本研究以厦门岛出行调查为例,调查问卷包含了住区特征、居民社会经济状况、就业情况、出行方式、出行目的与时间等方面的指标,提出了以变异度模型为主的新方法。以厦门岛住区居民出行所带来的能耗问题收集的少量先验问卷信息以及历史数据为基础,通过模型表征测度不同类型变量的空间变异性,将其作为空间分层的依据从而完成抽样布点方案,评价精度通过抽样方差进行。结果表明:① 综合多种因素分层可以灵活地解决调查中涉及类别数据以及数值型数据的问题,将影响抽样问题的各类型因素体现到样点空间布点方案中,扩大三明治空间抽样的应用范围;② 三明治空间抽样各层样点的分布以及容量受层变异度值(相当于方差)的影响,但其样本容量并不是简单随着区域的层变异度值的增大而增大,空间抽样样本容量同时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地理空间的大小也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③ 变异度模型成功地量化了各种类型数据,通过少量的预调查得到更详细的抽样方案,其抽样精度为0.0002,样本容量35,满足了问卷调查的目标需求并将抽样样本容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4.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的浮游植物色素进行了测定,并首次运用CHEMTAX软件对该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分析,同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群落组成的作用.我们首先改进了RP-HPLC分离方案,分离的时间缩短了近1/3,达到了提高分离效率的目的.利用改进后的RP-HPLC方案进行色素分析显示,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期间,主要的特征色素是岩藻黄素(fucoxanthin)、19’-丁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butanoyloxyfucoxanthin)、19’-己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hexanoyloxyfucoxanthin)和多甲藻素(peridinin),月平均含量分别在267.824~655.076、20.118~126.764、65.693~214.115、26.955~203.927μg/m3的范围变动.CHEMTAX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硅藻是主要优势类群,其次是定鞭金藻和甲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6.14%~79.27%、4.50%~37.40%和4.83%~21.37%.总生物量从2月到6月呈增长趋势,温度是主要的决定因子.硅藻和定鞭金藻所占生物量的份额呈相反趋势变化,表明种间竞争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5.
淤积型海湾整治修复属于海域空间整治工作中较为典型的整治形式,有着目标多重、手段多样、效果多面的综合性特点。本研究在分析海湾淤积环境问题成因机理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淤积型海湾整治修复工程效果评价的流程和技术方法,形成淤积型海湾整治修复效果综合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为例进行应用。研究表明,海湾淤积问题成因、整治措施和修复目标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因素。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的效果综合评价指数为84. 2,达到了较好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86.
滨海城市海岸线的空间特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陆海统筹的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将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NDWI)和Canny边缘检测法相结合,从Landsat遥感影像中提取了厦门岛1976-2018年共九景海岸线,并对其进行分形分析。采用自主编写的图像分形维数计算程序计算了研究期间厦门岛海岸线的盒维数,总结分析了其变化趋势以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厦门岛的海岸线具有分形特性,其盒维数的变化范围为1.098 9~1.118 1,先后经历降低、增加、再降低和最后缓变四个阶段,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厦门岛在快速发展进程中,海洋工程对海岸线空间形态复杂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填海造陆工程的实施导致海岸线盒维数降低,而港口、码头建设却导致盒维数增加。盒维数的变化程度间接反映了海洋工程对海岸带的改造程度。本研究对厦门海岸线分形特征的分析,可为该区域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厦门东海域鱼类食物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厦门东海域58种鱼类的营养关系.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将厦门东海域的鱼类食性类型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该海域鱼类的营养级可分为4级:杂食性鱼类、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食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其中低级肉食性鱼类占优势,为63.79%.本文还分析了厦门东海域鱼类的食物网及其能量流动途径,并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厦门东海域鱼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以滨海体育休闲对海域空间支撑要求为出发点,以厦门岛东南部滨海为例,从资源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条件等3方面,构建滨海运动休闲海域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价滨海体育休闲海域空间适宜性,研究结果显示:(1)滨海体育休闲海域空间适宜性由南向北逐渐增强,最北部的观音山区较为适宜开展滨海体育休闲活动;(2)自然环境因素是衡量滨海体育休闲海域适宜性的首要因素;(3)决定水上滨海体育休闲海域空间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为海水浴场健康指数、海域面积、平均流速、低潮高地暗礁面积比例等,决定沙滩滨海体育休闲海域空间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为海滩平均宽度、平均坡度、清洁度等。  相似文献   
89.
本文根据2014年至2017年在厦门文昌鱼保护区黄厝、南线十八线、鳄鱼屿和小嶝岛四处潮下带以及参照点白城潮下带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沉积物粒径数据,探讨底质细化对厦门潮下带文昌鱼栖息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个别黏土含量较高的取样站没有发现文昌鱼且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少。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厦门潮下带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参数和优势种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底质粒径分析表明, 2017年9月,鳄鱼屿和白城潮下带黏土和粉砂含量高于黄厝、南线十八线和小嶝岛潮下带的黏土和粉砂含量。2016年夏季黄厝、南线十八线潮下带黏土和粉砂含量明显高于2014年夏季的黏土和粉砂含量。相关分析表明,5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参数如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H′)和丰度指数(d), 7个常见种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粉砂和黏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均匀度指数(J)和4种常见种的数量与粉砂和黏土含量无显著相关,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粉砂和黏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证实,黏土含量增加到15%和粉砂含量增加到60%有利于多数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但导致白氏文昌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减少,而红角沙蚕(Ceratonereiserythraeenis)、滑指矶沙蚕(Eunice indica)、光滑倍棘蛇尾(Amphioplus laevis)受底质细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0.
颜秀花  蔡榕硕 《台湾海峡》2010,29(3):332-341
初步构建了一个以浮游植物(P)、浮游动物(Z)和营养盐(N,包括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为生态变量的NPZ简单生态模型,并通过与POM三维水动力模型的耦合,建立了三维浮游生态动力学模型,开展了厦门湾全海域三维浮游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厦门海域浮游动植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季生物量最高,秋、冬季较低,但不同的海区达到峰值的季节并不相同;活性磷酸盐含量冬季最高,春季最低,与浮游植物量值有较明显的反位相关系,表明厦门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主要受活性磷酸盐含量限制.模拟结果符合历史观测特征,且模拟值与实测值量级比较吻合,因此所建立的三维浮游生态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描述厦门湾海域浮游生态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