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9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673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1162篇
地球物理   437篇
地质学   338篇
海洋学   48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一次强对流系列风暴个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54,自引:9,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02年5月14日19:00至21:00影响湖南常德地区的3个对流风暴的探测情况,其中两个为超级单体,一个为飑线。观测到了与超级单体相联系的中气旋和龙卷式涡旋特征(TVS)。上述强对流系统产生了地面大风、大冰雹和龙卷等强烈天气,与雷达的探测相吻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首次探测到了三体散射(TBSS)和龙卷式涡旋特征(TVS)这两个分别指示大冰雹和龙卷的雷达回波特征,并得到了地面报告的印证。  相似文献   
72.
广东近海台风路径异常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49~2000年的52年间在广东沿海近岸转折或沿海岸移动的热带气旋异常路径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还研究了广东沿海的地形特征。结果发现,转折点 (或靠岸点) 主要集中在有明显山脉地形的区域,同时靠岸前热带气旋有移速减慢的特征。另外还发现,转折前强度越强,则转折点离岸越近;靠岸前平均移速越小,则转折角度越大;靠岸前强度越强,则其沿海岸移动所需入射角越小。  相似文献   
73.
本文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及大气探测等资料,对2001年7月27日临汾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产生的环流形势,水汽和热力条件及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揭示临汾市暴雨发生的环境流场和物理量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74.
统计分析了1973年以来影响广西的孟湾风暴天气气候情况及环流特征,总结出该类天气演变的一般规律及预报着眼点,为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5.
This work presents the temporal evol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dioxide (NO2) measured with the help of passive diffusion tub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rural, sub-urban, urban, at La Réunion Island in December 1997 and November 2000 (austral spring), respectively. NO2 concentration exhibits notable enhancement from 1997 to 2000. For instance, its mean concentration was 16 and 20 μg/m3 in December 1997 and November 2000, respectively, at La Réunion Island, especially in inhabited regions due to increase of local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mainly traffic circulation, in the absence of house heating and biomass burning. We also observe a net increase of pollutant levels by a factor two in rural/remote areas within 3 years, which is tied to the extension of inhabited areas and air-flows from enhanced local sources. The increase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is mainly due to enhancement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traffic) since the 1990s at La Réunion Island, which results from a constant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nd consequently, from a higher number of vehicles in circulation. Importantly, in cities like Saint-Denis, where traffic network has been subject to notable improvement (e.g. single to double lanes, etc.), pollutant levels exhibit little variability as in temperate continental latitudes. Semi-continuous NO2 concentration measured in parallel with ozone in November 2000 also showed that daytime photochemical ozone production is influenced by pollutant and precursor (NO2) levels at Saint-Denis, while nighttime ozone increase is mainly tied to dynamical processes. The November 2000 ozone diurnal pattern is notably different from that observed in September 1995, during which a daytime ozone loss was observed, pointing out tha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have been subject to notable changes, i.e., clean to moderately polluted, within a few years at La Réunion Island.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point out that the ‘source enhancement effect’ is superimposed on dynamical and photochemical processes to influence pollutants variability and hence atmospheric chemistry, in a quite ‘pristine’ tropical oceanic region.  相似文献   
76.
沈树勤  胡洛林 《气象科学》1997,17(3):290-297
本文以9015号热带气旋登陆后造成的省淮以南大暴雨天气为例,与8闪一般暴雨天气的热力动力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利用二维点尺度力学模式对地面中尺度锋区引起民环流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伸向东北部一条辐合线的偏北旗帜的中尺度锋区驱动扰动涡旋,在涡旋的上升部位可对大暴雨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77.
冯霞  程麟生 《气象》1997,23(3):8-14
1993年5月4—6日(“93.5”)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极具破坏力的“黑风暴”。为了诊断这次黑风暴发展期的热量和水汽收支,使用了具有高分辨PBL参数化及40km细网络的MM4对该例控制模拟的输出资料和热量与水汽收支方程。对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的诊断结果指出,Q1的垂直积分在黑风暴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呈现一条显著的加热带和冷却带。在黑风暴区,Q1和Q2的区域平均垂直廓线揭示,黑风暴的Q1加热主要发生在对流层的上部,而其中部加热主要出现在发展初期;与Q1相应,Q2在低空和中空分别发生明显的增湿变冷和变干加热。这些结果不仅与因黑风暴过程而观测到的强剧强降温率一致,而且也为改进和发展用于模拟和预报黑风暴的中尺度数值模式提供了一些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78.
用卡尔曼滤波预报南海热带气旋路径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预报南海热带气旋路径,发现采用卡尔曼滤波可以大大地降低预报误差,提高预测模型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9.
中国西北部“4.5”沙尘暴过程中尺度低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利用改进型PSU/NCAR中尺度数值模式(MM4标准版),取模式水平格距40km,46×61网格,垂直方向a取15层,即从地面到模式顶(100hPa),σ=0.0、0.1、0.2、0.3、0.4、0.5、0.6、0.7、0.78、0.84、0.89、0.93、0.96、0.98、0.99、1.00,采用NCAR的30'×30'地形资料,以常规观测资料作为初始场,较好地模拟了此次沙尘暴过程的海平面气压的演变和分布,特别是张掖、柴达本盆地以及敦煌附近的三个中低压。同时,模拟了张掖中低压与蒙古冷高压之间的甘肃河西沙尘暴东大风。敏感性试验表明,沙尘暴中低压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受于物理过程制约;沙尘暴中尺度系统的研究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研究是有区别的,积云对流参数化并不是特别重要,在设计研究沙尘暴的数值模式中,应当合理地处理其他的热力、动力过程及大气外强迫源的作用。模式水平格距、地形真实程度对模拟中低压的位置、中心强度有重要贡献;下垫面变化中低压强度有一定影响。张掖热低压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在有利的环境形势下,特殊地势起了重要作用,表现为直接动力强迫和间接热力强迫。  相似文献   
80.
国内外PMP/PMF的发展和实践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王国安 《水文》2004,24(5):5-9,47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PMP/PMF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实践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内容包括PMP/PMF定义、估算方法、成果合理性检查和概率。PMP估算方法包括概化估算法、当地暴雨放大、暴雨移置、暴雨组合、推理模式和统计估算法。PMF估算着重介绍了由PMP转化为PMF的产流和汇流特点,以及目前在南非和法语非洲国家广泛应用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