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9篇
  免费   1604篇
  国内免费   1029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273篇
地球物理   415篇
地质学   3166篇
海洋学   20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16篇
自然地理   6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滇西北地区富碱岩体(脉)地质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喜山期富碱岩体广布于滇西北地区 ,通过对其地质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 ,认为富碱岩体 (脉 )由正长 (斑 )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火山岩组成 ,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 ,并形成区内富有特色的岩浆岩系列 ;该系列岩浆岩以富碱高钾为突出特点 ,具有正常的岩浆演化趋势 ,不同岩带岩石地质学和岩石化学方面有区域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2.
The composition of quartz inclusions and trace elements in ore indicate that gold-bearing fluid in the Xiadian gold deposit,Shandong Province,stemmed from both mantle and magma,belonging to a composite origin.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experimental studies,gold-bearing fluid initiative localization mechanism and the forming environment of ore-host rocks are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The composite fluid extracted gold from rocks because of its expanding and injecting forces and injecting forces and flew through ore-conducive structures,leading to the breakup of rocks.The generation of ore-host faults and the precipitation of gold-bearing fluid occurred almost simultaneously.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old ore veins and basic-ultrabasic vein rocks and intermediate vein rock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old ore veins and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migration of ore fluids.  相似文献   
83.
Traditional models of urban development are no longer adequate to describe current metropolitan transformations. These are now at the centre of a debate concerning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In Italy, delays in resolving problems of urban and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despite the legal framework provided by Law 142/90, have weighed heavily on the larger urban areas of the country: Rome, Naples, Milan, which have not been able to tackle the issue of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Recent legislation, while not providing a pre-defined institutional solution, allows separat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to collectively establish metropolitan institutions of `variable geometry'. The Milan urban area is not one city, but a system of mutually-dependent cities, linked to each other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by a transport network still requiring much investment. The vitality of its economic structure (especially its small firms) is held back by seriously inadequate infrastructure and low external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provincial capital may boast `historic centrality' but the most interesting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is to be found on the periphery and in th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it, in the recovery of derelict industrial areas and dormitory towns established in the 1950s and 1960s, especially to the north. Recovery of derelict areas, green areas, and better transport links within the urban area and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re the key elements in the reorganization of `Greater Milan'. In this situation of rapid transformation the most appropriate political strategies involve negotiated planning.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84.
山东省宋家沟金矿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 ,产于莱阳群林寺山组断裂破碎带中。牟—即断裂带为切割莱阳群的断裂 ,对金矿起控制作用。早白垩纪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为深部含金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并在其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成矿。稀土元素特征和氧、硫同位素特征亦说明宋家沟金矿的物质来源以深源为主 (幔源及下地壳中的金 ) ,是早白垩世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鲁中南岩溶水资源综合类型及合理调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鲁中南岩溶区是中国北方半干旱温带岩溶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该区岩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大面积分散补给而局部富集等特征。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洞穴为主,地下水类型多为裂隙溶洞型。在对该区岩溶水补给,富集,径流及排泄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初步将本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地下岩溶水径带变化带水资源类型和排泄带水资源及地下岩溶水资源类型。对该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调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6.
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是吉林省实施“生态省”建设工程的主导产业之一,本文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客观评价了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条件,得出吉林省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显著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基于吉林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将全省分为东部山区、中部松辽平原区、西部松嫩平原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四种区域类型,并分别提出了其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宏观策略。  相似文献   
87.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8.
辽南滨海黄土粒度环境信息高分辨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雪铭 《地理研究》2002,21(2):201-209
对辽南滨海黄土粒度研究证明 ,滨海黄土是在第四纪冰期寒冷气候下的产物 ,但是 ,由于滨海黄土所处靠近沿海的地理位置使得这种黄土的形成机制具有独特性。冰期时渤海湾西岸海面下降出露的冲洪积物和海底砂是滨海黄土除西北内陆地区以外的另一重要物源 ,搬运以风砂跃移方式进行。滨海黄土的粒度中包涵了丰富的有关渤海湾海面变化的信息。辽南滨海黄土剖面中的粒度拟合值、 2 - 3Ф粒级百分含量反映了渤海的海退、海侵过程和末次冰期蒙古高压的强弱 ,这种变化与滨海黄土 3个孢粉组合带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相吻合 ,同邻近地区的海面升降变化和深海岩芯氧同位素阶段也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滨海黄土粒度的拟合度是本区古环境变化的重要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8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与河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论述,提出了在拟定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方案中,应通过强化节水,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将水资源作为商品等措施,促进河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0.
文章阐述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河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加入WTO后开发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开发区环境营造,运行机制,筹资方式,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河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