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21.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geosensor networks demand new models of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with dynamic spatial inform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spatial change in dynamic regions (such as may be derived from discretizations of continuous fields) founded on embeddings of graphs in orientable surfaces. Continuous change, connectedness and regularity of dynamic regions are defined and local transition rules are used to constrain region evolution and enable more efficient inference of a region's state. The model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the detection of global high‐level events based on local low‐level ‘snapshot’ spatiotemporal data. The approach has particular relevance to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ith geosensor networks, where technological constraints make the detection of global behaviour from local conditions highly advantageous.  相似文献   
22.
本文报道一种构建宽频带高分辨率超导重力仪(SG)的方法.与已商业化的GWR超导重力仪类似,新型超导重力仪同样使用磁悬浮超导检验质量来构建弹簧振子结构,不同的是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更高,可以有效覆盖地脉动频带.同时,利用基于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的位移传感技术,大幅提高了位移传感灵敏度,以保证仪器在测量带宽扩展之后仍具有与GWR仪器相当的测量分辨率,从而实现对时变重力信号与地球背景噪声信号的同时高分辨观测.宽频带超导重力仪核心部件垂向超导加速度计(VSA)的设计、组装和初步测试已经完成.结果表明,加速度计的噪声本底为8 μGal/Hz1/2@0.1 Hz,实现了对地脉动信号的高分辨率测量.而为了将仪器噪声本底降低到GWR仪器水平,加速度计的固有频率需要进一步减小,该部分参数优化工作正在进行.本文将对垂向超导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测试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3.
Passive microseismic data are commonly buried in noise, which present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signal detection and recovery. For recordings from a surface sensor array where each trace contains a time‐delayed arrival from the event, we propose an autocorrelation‐based stacking method that designs a denoising filter from all the traces, as well as a multi‐channel detection scheme. This approach circumvents the issue of time aligning the traces prior to stacking because every trace's autocorrelation is centred at zero in the lag domain. The effect of white noise is concentrated near zero lag; thus, the filter design requires a predictable adjustment of the zero‐lag value. Truncation of the autocorrelation is employed to smooth the impulse response of the denoising filter. In order to exte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lgorithm, we also propose a noise prewhitening scheme that addresses cases with coloured noise. The simplicity and robustness of this method are validated with synthetic and real seismic traces.  相似文献   
24.
水体后向散射系数(bb)是水色遥感的重要参数之一,其现场准确测量的关键是测试仪器的严格定标。文章将针对我们从美国Hobilabs公司引进的HS-6后向散射测量仪的实验室定标和定标中的注意事项、数据结果分析以及自然光对实验室定标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5.
地磁房湿度变化较快或过大都易引起地磁数据的异常变化,且室内湿度不易控制,地磁房、磁通门磁力仪探头湿度智能在线分析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显示监控地磁房、磁通门磁力仪探头湿度的变化,超过湿度阈值则发出报警信号,进而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控制探头观测环境的湿度,提高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6.
试验井位于汕头市衡山路,观测系统为井下宽频地震计TBG-60B和地面宽频带地震计TDV-60B,频带为60S~50 Hz,选取的地面观测数据与对应的井下观测数据都是同一时间的,使用童汪练研究员的地噪声分析软件和MATLAB绘图工具,研究台站环境地噪声随观测井深度的变化特征,得到井深与观测地噪声之间的对比关系,为井下地震台站勘选和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发现地噪声水平从覆盖层进入到基岩有很大变化,从强风化层进入到中微风化层也有明显变化,考虑钻井建设成本和台站建设地噪声水平要求之间的综合效益,在粤东地区典型的地质结构条件,较佳的平衡点应该是至少需要进入完整中微风化层基岩10 m。  相似文献   
27.
接地导线源电磁场全域有效趋肤深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推进广域电磁法的发展和应用,本文以接地长导线源为例,研究了可控源电磁场全场域的有效趋肤深度.利用频域电偶极源在均匀半空间产生电磁场的闭合表达式,计算了不同电磁场分量定义的有效趋肤深度,并讨论了在不同频率、不同偏移距、不同电导率情况下,有效趋肤深度的变化特性.根据有效趋肤深度随偏移距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平面波趋肤深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多项式拟合的办法在五个不同频率范围内给出了适用于全场域的有效趋肤深度快速估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量定义的有效趋肤深度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随偏移距、频率、电导率等参数的变化趋势是类似的,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都趋近于平面波趋肤深度.理论模型的研究表明,有效趋肤深度可以作为测量参数选取和数据解释工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南海北部为张裂大陆边缘,在新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本文首次利用南海北部某区域长排列地震数据的远偏移距折射波速度计算方法获得南海北部地层层速度,并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提出了非初至折射波的概念.本方法在共偏移距剖面上识别、拾取折射波层位,得到折射波走时的横向连续变化数据,利用不同共偏移距同一折射波层位的到达时差计算该折射层位的速度结构.该方法在南海北部陆坡某区域地震资料的应用,揭示了新生界地层层速度的整体结构,反映了新生代不同时代地层的速度变化特征,为进一步利用折射层速度资料探讨南海新生代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与常规初至折射波法相比,远偏移距折射波能够提供更多的地质信息;该方法的初步应用能够对远偏移距折射波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视角.  相似文献   
29.
瞬变电磁传感器阻尼特性的标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瞬变电磁法(TEM)认为临界阻尼匹配时传感器响应快、无振荡,为最佳匹配方式.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标定环的TEM系统标定模型,理论证明当略欠阻尼匹配时传感器响应最快、时域畸变最小,为最佳匹配方式.本文采用基于实测数据的背景场剔除方法将一次场和大地响应剔除,通过对不同阻尼状态下标定环早期响应畸变的定量评价,实验证明传感器在略欠阻尼匹配状态下二次场响应畸变最小.本文理论和标定实验均证明,在纯二次场观测方式下,采用略欠阻尼匹配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早期响应畸变、提高系统浅层探测能力,是浅层探测时传感器最佳匹配方式.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LN-3A数字地震水位仪在安装及运行过程中,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通讯及观测数据曲线出现的各种故障及异常,针对故障及异常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为一线台站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仪器故障、找出观测数据曲线异常原因提供借鉴,为仪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观测资料的连续、准确、可靠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