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不同贝龄毛蚶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1龄、2龄和3龄个体各100粒,分别测量壳长、壳高和壳宽等壳形态性状,并称其体质量,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呈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通径分析与决定程度分析的结果相似,不同贝龄期影响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壳长是影响1龄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是影响2龄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且两者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44),壳宽是影响3龄毛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与壳高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30)。  相似文献   
32.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青岛近海毛蚶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在十二种等位基因酶中共检测到了二十七个基因座位,多态位点比例为51.85%,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布从1.030…2.577(平均值1.381±0.345),位点杂合度观察值分布为0.029…0.612(平均杂合度0.133±0.036),在六个基因座位上存在相当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文中讨论了杂合子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介绍魁蚶间断升温育苗方法,从改善亲贝蓄养条件入手,促使亲贝快速成熟自然产卵,并进行洗卵。在幼虫培育时,加强营养,加大换水,及时筛选不同大小的幼虫分池培养。严格海上中间培育管理,使每立方水体出苗量达31万个(大小0.5cm),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4.
海洋污染对毛蚶超氧化物歧化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体内、体外染毒实验,研究了海洋中常见污染物0#柴油、二甲苯以及重金属镉离子(Cd2+)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3种污染物对毛蚶肌肉中SOD均表现出不同程度诱导作用;0#柴油和二甲苯体内、体外染毒对毛蚶SOD活性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这两种污染物对毛蚶SOD活性变化的剂量-效应曲线均为抛物线型;Cd2+在体内、体外染毒对毛蚶肌肉SOD活性诱导曲线均不呈抛物线型,低浓度Cd2+对毛蚶SOD活性表现为显著诱导,随后曲线迅速下降,表明毛蚶对Cd2+污染反应十分敏感,也表明Cd2+对毛蚶毒性作用较强,3种毒物对毛蚶的毒性强弱次序为,Cd2+,0#柴油、二甲苯.  相似文献   
35.
在6~24℃室内可控温范围内,每3℃为一个梯度,以魁蚶壳长、体质量日增长率以及存活率作为指标,研究了温度对3种规格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幼贝(小规格壳长6.565 mm±0.225 mm、体质量53.704 mg±5.830 mg;中规格壳长10.114 mm±0.446 mm、体质量181.918 mg±24.797 mg;大规格壳长14.725 mm±0.315 mm、体质量562.416 mg±42.791 mg)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规格魁蚶幼贝在6~24℃水温下均能生长,但在水温6℃及24℃下的壳长和体质量日增长率均较低;水温9℃时3种规格的幼贝的存活率均最高,水温24℃时3种规格幼贝的存活率均最低;水温6~21℃时3种规格幼贝的存活率随着规格的增大而提高,水温24℃时3种规格幼贝的存活率随着规格的增大而降低;小、中、大规格幼贝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10.7~22.3、6.9~23.2、3.7~23.3℃,较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14.3~19.5、15.8~21.6、11.5~21.0℃,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18、18、15℃。实验结论为,随着规格增大,魁蚶幼贝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扩大,最适生长温度降低,本实验确定了魁蚶幼贝适宜的生长温度,为更有效地开展魁蚶中间培育和底播增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6.
中国5 个海区不同群体毛蚶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10个形态性状,对中国5个海区5个野生毛蚶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塘沽群体和山东青岛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广西北海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建立了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其贡献率分别为:34.70%、19.80%、15.00%,积累贡献率为69.50%. 判别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5个群体毛蚶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45.45%~95.45%、P2为36.36%~95.45%,综合判别率为74.50%.  相似文献   
37.
含C1q结构域蛋白(C1qDCs)在无脊椎动物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C1qDCs免疫功能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从毛蚶中鉴定出一个含有典型C1q结构域的基因(命名为SsC1qDC),并分析了其对主要病原感染的响应特征。SsC1qDC的cDNA全长序列为711bp,编码含有N端信号肽和199个氨基酸的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sC1qDC与双壳贝类的C1qDCs聚在一起。SsC1qDC在毛蚶卵细胞到眼点幼虫时期的表达量随发育阶段显著增加,且该基因在成体毛蚶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和闭壳肌中表达水平较高。副溶血弧菌刺激可显著诱导SsC1qDC基因高表达,敲降SsC1qDC基因表达后毛蚶死亡率和血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且导致毛蚶血细胞总数和吞噬活力显著下降。同时,敲降SsC1qDC基因的表达可显著抑制母源免疫相关基因Vg、LSZ、Dscam、TEP和SsC1qDC-3的表达,而C3、PAF3、SsC1qDC-1和SsC1qDC-2等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本研究结果表明, SsC1qDC在毛蚶抗弧菌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贝类免疫学和抗...  相似文献   
38.
就盐度和温度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受精卵孵化和幼虫生长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毛蚶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5~30℃,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速度成正相关;适宜盐度为18~30,在盐度18~26的条件下,盐度和孵化率成正相关,畸形率差异不显著.幼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盐度为20~25.在温、盐都适宜的范围内,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而当其中一个条件为极限时,交互作用显著,同时幼虫生长的温、盐范围比受精卵孵化适宜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