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沙澧河流域致洪预警系统基于中小河流致洪预警气象服务需求,以气象与水文相结合,应用地理信息(GIS)先进技术,利用气象常规数据、地面自动雨量站资料、数值模式、卫星雷达资料及水文雨量、水位数据等资料,运用动力学诊断和统计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模式输出法、相似预报等方法,输出暴雨和水位增量预报模型。该系统通过C/C++语言编程,集气象水文信息显示分析、数据库、预报模型和用户界面于一体,建立了涵盖流域暴雨预报、水位增量监测预测、洪涝灾害预警服务等多功能的可视化业务技术平台。在本地基层台站首次将气象和水文两个学科结合,建立降水、水文和洪涝数据库;首次对沙澧河流域进行暴雨形势分型,并建立流域暴雨预报模型;首次建立沙澧河流域五大水库水位增量预报模型。自系统运行以来,成功对沙澧河流域出现的几次致洪暴雨进行了预警,服务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2.
黎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海南省洪水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莹莹  张帆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3):107-111,F0004
以民族村寨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正遭遇不可挽回的破坏和面临消亡的危险,除非采取保护它们的行动。如何运用好旅游手段把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努力保持历史文化村寨的特点和优势,又不将历史文化村寨变为城市旅游的附庸,是值得当代旅游规划者深思的问题。针对海南省王下乡洪水村的特殊情况,运用实地调查和系统分类的方法对洪水村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实例分析,对黎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目标、内容、现实问题等进行探讨,从而得出有利于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特殊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83.
GPS对地震预报的推进和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丽江Ms7.0地震和昆仑山Ms8.1级地震为例,论证了GPS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以及面临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分析研究落后于观测、怎样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与其它手段结合互补、连续GPS台网密度太稀疏等。  相似文献   
84.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K、B、Li盐类资源富集区,承担着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重任,却存在成矿规律不明确、可采卤水资源找矿效果不显著的瓶颈,盐湖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强调将柴达木盆地盐湖作为一个地球化学系统进行探讨,重点梳理了盐湖元素富集机制的核心问题,集成分析了盐湖同位素地球化学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总结提出柴达木盆地盐湖K、B、Li成矿地球化学系统,以服务于盐湖成矿规律研究和资源勘查评价。盐湖成矿地球化学系统是指在地质单元和时空区域的多维系统内,控制成盐元素活化—迁移—富集—保存的多种地球化学过程子系统的总和,是各类地质动力条件、构造成矿要素、气候水文过程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组合的有机整体,并十分注重地球化学在其中的应用。盐湖成矿地球化学系统的提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对象、研究技术方法体系和研究视角进行有效限定,属于盐湖矿床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并有望为盐湖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一种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85.
时历杰  王敏 《湖泊科学》2019,31(2):590-608
本文综合利用Na+,K+,Mg2+//Cl-,SO42--H2O五元体系干基图、水图、钠图,研究柴达木盆地一里坪盐湖硫酸盐型卤水水化学特征受外来淡水补给掺杂、选择性溶解、年温差等多因素影响产生的季节性变化,其中温度为主要因素.当卤水温度降低至0℃,开始析出芒硝,水化学变质系数MgSO4/MgCl2比值急剧下降,水化学特征由硫酸镁亚型向氯化物型转化过渡.通过20~25℃晶间卤水L10和L20蒸发实验研究,确定了一里坪卤水蒸发路线、液固相组成、物相鉴定、水化学特征系数、离子行为等变化及成盐特征,并与25℃ Na+,K+,Mg2+//Cl-,SO42--H2O五元体系介稳相图理论预测计算综合对比,二者吻合性比较好,整体相对误差能控制在5%范围内,利用相图理论计算能够很好地指导实际硫酸盐型卤水蒸发析盐.利用水化学特征系数KCl/MgCl2、MgSO4/MgCl2,研究了25℃硫酸盐型盐湖卤水钾盐成盐特征,当变质系数MgSO4/MgCl2高于0.13时,卤水钾盐矿物析出的同时,伴随有泻利盐共同析出.利用含Li+、borate、Mg2+水盐体系相图,研究一里坪老卤水深度蒸发中Li、B的行为,理论预测计算结果,剩余老卤水Mg2+/Li+比值降至27时,卤水中的Li、B始终以离子形式赋存于卤水中继续富集,此时卤水的累积成卤率仅为2.50%~3.20%,须引入新的工艺技术进行Li、B提取.研究结果为极高镁锂比、高镁硼比的硫酸盐型卤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6.
Lithium and its compounds have very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the new energy sources, new materials, and information technique industries. Lithium has two types of resources in nature: hard rock, e.g. Spodumene (LiAlSi2O6), Petalite(LiAlSi4O10), Lepidolite(K(Li,Al)3(Si,Al)4O10(F,OH)2), and brines, e.g. salt lake brines, oil well brines, underground brines etc. The biggest producer of Li commodities SQM in the world produces Li compounds from brines of famous salt lake Atacama on the central Andes Mountains in Chile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李扬声自拟定眩方联合氟桂嗪胶囊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 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 例。对照组予氟桂嗪(脑灵)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李扬声自拟定眩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与功能评分,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血流动力学指标,血脂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47%(34/38),对照组为73.68%(28/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与功能评分、两侧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及其口径和血脂各项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扬声自拟定眩方联合氟桂嗪胶囊治疗眩晕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桂林市环境问题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市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岩溶塌陷、漓江水资源、酸雨、土壤汞污染、石漠化、滑坡、崩塌等。文章阐述了桂林市所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的特征、现状、危害、成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9.
大陆漂移, 板块构造, 地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津 《地球学报》2009,30(6):717-73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提出的依据; 论述了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 由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发现了大洋中脊、洋底扩张, 解释了大陆张裂的机制, 并建立了全球板块构造理论, 形成现代地学思想的革命; 李四光在大陆漂移说提出的同时已在积极地探讨和论述大陆地壳水平运动问题, 并结合中国大陆实际, 发展了陆内碰撞变形理论, 即包括全球大陆构造体系在内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他强调地质力学是一支脚站在地质上, 另一支脚站在力学上来研究地壳运动和变形现象。后来更扩大了其在资源、环境方面的应用。文章对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全球板块构造理论及地质力学三者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 论述了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方法的现代意义、超前意义, 提出要重视和发扬李四光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 建议深入学习李四光的著述, 结合地质调查新成果去丰富它和发展它。  相似文献   
90.
Harzburgitic xenoliths cut by pyroxenite veins from Avachinsky volcano, Kamchatka, are derived from the sub-arc mantle and record element transfer from the slab to the arc. Olivine and orthopyroxene in the harzburgites have Li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7Li = +2.8 to +5.6) comparable to estimates of the upper mantle (δ7Li ~ +4 ± 2). The pyroxenite veins, which represent modal metasomatism and may therefore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tasomatic agent, have mantle-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that suggest overprinting of their mantle source by an aqueous, slab-derived fluid. These include relative enrichments of Pb over Ce, U over Th and Sr over Nd. Li is enriched relative to the HREE, and ortho- and clinopyroxene from the veins are in Li elemental and isotopic equilibrium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surrounding harzburgite. Vein samples (δ7Li = +3.0 to +5.0) do not record a significant slab-derived δ7Li signature. These observations can be reconciled if slab Li diffusively re-equilibrates in the mantle wedge. Modeling demonstrates that Li equilibration of small (1–2 cm width) veins or melt conduits is achieved at mantle wedge temperatures within 101–105 years. We conclude that strongly fractionated Li isotopic signatures cannot be sustained for long periods in the sub-arc mantle, at least at shallow (<70 km) depths.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