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9篇
  免费   840篇
  国内免费   994篇
测绘学   763篇
大气科学   1488篇
地球物理   967篇
地质学   1453篇
海洋学   502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383篇
自然地理   126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原季风对500hPa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8--2008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1958—2007年中国560站夏季降水资料,设计了一个区域西风指数,探讨了高原夏季风和500百帕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时间一频率多层次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以及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夏季风对区域西风带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近61年来,两者总体变化趋势相反,前者增强后者减弱。除了都具有1—2年、27—28年和线性趋势变化的共同周期外,还呈现出各自的周期变化,并且均发生过一次年代际气候跃变现象,前者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者发生在80年代中期,高原夏季风由偏弱转为偏强,区域西风由偏强转入偏弱,在跃变前后两者各种周期的时间尺度和强度存在明显的不同。如果排除1—2年周期的不确定性,预计接下来高原夏季风将直接进入偏弱期,区域西风指数可能在3—4年后才转入偏强期,并且高原夏季风会比区域西风指数提前发生突变,对区域西风指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高原夏季风不仅自身对我国夏季降水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它通过影响中纬度西风带的活动,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992.
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1961—2006年我国599个站的冬季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冬季各月最低(高)日均温度、低温日数及三种极端温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冬季各月最低、最高温度的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2月份升温最显著,日均气温低于5℃的冷日数和日均气温低于-10℃的严寒日数在冬季各月都是减少的。全国近46年冬季极端低温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1986年出现一次跃变,2006年最少;极端高温日数普遍增加,1995年出现跃变,1998年达到峰值;霜冻日数在27°N-46°N间区域显著减少,跃变点在1987年,最低值出现在1998年。  相似文献   
993.
上海软土的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无侧向变形的单向压缩试验仪,对原状和重塑上海软土进行了压缩试验和流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压力和超固结比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以及压缩特性和次固结变形特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原状上海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着压力而变化,而重塑上海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压力变化不大。上述研究得到的结论及相关参数可为工程实践、上海软土流变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94.
陈娟 《岩土力学》2011,32(2):471-473
由总应力强度指标计算的 ,并不是试样破坏时的真实破裂角,而仅是一个假想的破裂角,与之对应的平面是一个假想的剪切破坏面。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破坏时的真实破裂角,是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计算的 。分析论证了在关于土的抗剪强度计算的相关公式中,有效应力强度指标与总应力强度指标不可混用,且公式中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应与有效应力相对应、总应力强度指标应与总应力相对应。  相似文献   
995.
基于非牛顿指数描述的非达西渗流定律,同时考虑地基内部竖向附加应力随深度线性变化以及变荷载的影响,建立了一维固结控制方程并应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同时对不同参数单级加荷下的固结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非达西渗流比达西渗流下固结速率要慢,且渗流模型中非牛顿指数越大,土层的固结速率越慢;土层厚度越厚,固结速率越慢,因此,传统固结理论中室内土样与地基土层之间的相似关系不再成立;作用于土层的平均附加应力越大,土层的固结速率越快;在单面排水情况下,附加应力分布对土层固结速率有较大影响;相反,双面排水条件下土层固结速率与附加应力的分布是无关的;荷载的加荷速率越快,则土层的固结速率越快。最后,讨论了达西渗流计算固结变形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96.
龚彦峰  张俊儒 《岩土力学》2011,32(4):1062-1068
目前,在单层衬砌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基于挪威法的Q系统支护设计法,但该方法涉及的参数有6个,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测试这些参数经验性较强,准确性不高,而且费用较高;将Q法直接移植到中国的单层衬砌设计困难较大,不适合中国国情。在此背景下,提出以屈服接近度和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为基础的单层衬砌设计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合武铁路大别山隧道2号斜井进行了工程实践。首先通过地质勘查得到隧道所在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确定隧道围岩的屈服接近度,进而提出单层衬砌支护参数及喷射混凝土的力学控制指标,完成结构的预设计;根据隧道施工过程中实测的围岩松动圈范围,运用松动圈支护理论修正设计,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单层衬砌设计方法体系。实践表明,提出的单层衬砌设计方法经济适用、对施工干扰小,适合信息化施工,且施作完成的单层衬砌结构安全可靠,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97.
井底压力对岩石破碎的影响机制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德帅  冯江鹏 《岩土力学》2011,32(Z1):205-208
钻井液井底压力与地层孔隙压力是影响岩石破碎的重要因素,由于岩石具有一定的渗透率,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钻井流体与地层流体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靠近井底的地层孔隙压力发生变化。实际的地层孔隙压力随时间与距离变化的规律可以使用一维不稳定渗流模型来描述和计算。在此分析基础上,综合分析地应力、井底压力及钻头牙齿吃入地层产生的应力,计算出任意平面上所受的剪应力和正应力,然后使用摩尔–库仑准则来判定岩石的破坏。建立这样一个综合各种因素的井底岩石破碎模型,可以将各种因素尤其是实际井底压力差的作用清楚地表达出来。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欠平衡钻井提高钻速的力学机制,并为随钻地层孔隙压力监测dc指数法的适用范围提供明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98.
黄土结构性力学特性研究与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生俊  陶虎  许萍 《岩土力学》2011,32(Z2):42-50
大孔隙、高孔隙比、欠压密的非饱和黄土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结构性是影响土力学性质的关键因素。在讨论土结构性力学特性研究途径的基础上,从反映土的结构可稳性和可变性的综合结构势出发,阐述了反映力、水作用的黄土压缩变形结构性参数、应力结构性参数和应力比结构性参数,以及与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对应的反映结构特征的构度。通过黄土的单轴抗压试验、非饱和直接剪切试验、三轴试验和真三轴试验,揭示了结构性参数和构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分别与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湿、剪变形过程等结构性临界状态的概念。将正常固结土视为结构性参数或构度等于1的无结构性土,在修正剑桥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临界状态线和等向压缩曲线随结构性参数的变化,建立了结构性屈服面方程,为建立结构性弹塑性本构方程打下了基础。同时,阐述了黄土隧道围岩和黄土地基稳定性分析中应用结构性强度变化规律研究成果的途径,深化了黄土体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MSCTE评价克罗恩病(Crohn)活动指数(CDII)与Harvey-Bradshaw指数(HB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两家医院病理证实的30例CD患者为研究对象,HBI评分后行MSCTE检查并根据CD影像指数评分表评价Crohn病活动指数,比较CDII与HBI在CD活动度分级差异及相关性。结果:CDII与HBI在CD各分级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CDII和HBI在CD活动度各级中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DII与HBI呈显著相关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Because of the strong uplift of the Qilian Shan since late Cenozoic,the drainage basins that are derived from the mountains have undergone strong tectonic deformation.So the typical geo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drainage basins may indicate the strong tectonic movement in the region.For example,the Shule River drainage basin,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Qilian Shan owns unique geo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y indicate the neotectonic movement. Stream networks of the Shule drainage basin extracted from the DEM data based on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 are graded into five levels using Strahler classification method.Four sub-catchments,numbered 1,2,3 and 4 are chosen for detailed analysis.Furthermore,the four sub-catchments,the hypsometric integral curves,Hack profiles,SL index and average slope of the Shule drainage basin are determined by GIS tools.In addition,we analyzed the slope spectrum of the Shule drainage basin. The average elevation of the Shule drainage basin is very high,however,the slope of the drainage basin is very low,the gentle slope occupies so large area proportion that the slope spectrum shows a unimodal pattern and a peak value is in low slope region (0°~5°),so tectonic movement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drainage basin.Under the intensive impact of the tectonic movement of the active fault and regional uplift,the hypsometric integral curve is sigmoid,revealing that the Shule drainage basin is in the mature stage.The Hack profile is on a convex,the longitudinal profile is best fitted by linear fitting and the abnormal data of the SL index of the Shule River has a good fit with the section through which the active fault traverses,that means the tectonic movement of the active fault has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river's SL index.It is worth noting that lithologic factors also have great impact on the river geomorphology in some s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is,we recognize that in the interior of active orogen,the evolution of river geomorphology usually is influenced by tectonic movement and reveals the regional neotectonics in tu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