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413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291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795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42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长江三峡地区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意义重大;区内农业、水能、矿产和旅游等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组合配置良好,开发潜力巨大;区域经济开发的交通、能源、出入通道等基础条件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103.
104.
长江中游地区具有优良的区位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地域组合良好,特别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和建材资源,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区内已逐步形成了一批我国及长江流域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本文主要分析了区内矿产资源的组合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找矿、节流、扩展、投资、贸易与保矿”等一系列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5.
仇永炎  熊文全 《气象科学》1993,13(3):261-268
本文从1980—1988共9年ECMWF的7层资料选出所有发生在长江中下游连阴雨和连晴这两类事例的逐日数据,分类对温、湿、压、风以及计算的速度势和辐散风,进行综合平均,探讨这两类事例期间环流特别是热带环流的差异。结果指出,这两类局部地区的天气现象与副热带急流、东亚Had ley环流、以及行星尺度辐散风场相联系。而这些行星系统的差异,除去强冷空气活动外,可能与副高中心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06.
长江中下游地区“84.1"暴雪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爱民  寿绍文 《气象》1993,19(3):20-24
  相似文献   
107.
任美锷 《地理学报》1993,48(5):385-393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由于地面沉降等原因,过去30年的相对海平面上升率远大于全球或全国海平面上升率(约1.5mm/a)。下一世纪,根据IPCC的最佳估计,至203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8cm。我国三大三角洲,根据目前地面沉降情况、发展趋势及政府的控制措施,估计203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量老黄河三角洲(天津地区)为60cm,现代黄河三角洲(山东省东营市地区)为30—35cm,长江三角洲(上海地区)为30—40cm,珠江三角洲20—25cm,以上估计数可供沿海有关决策部门制订今后长远发展规划及拟订政策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长江雾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俞香仁  苏茂  姚扬苑 《气象》1990,16(1):46-49
  相似文献   
109.
长江中下游春季季风活动的特点及其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根梅  吴钟浚 《气象》1990,16(11):11-16
  相似文献   
110.
近20年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趋势季度预报的检验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群 《大气科学》1990,14(1):93-101
本文就作者近20年(1968—1987)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趋势季度预报作了检验,预报评分显著超过了气候期望。通过对预报因子的分析,作者认为季度长期预报能达到基本可行的程度,关键是预报方法应建立在对长期天气过程形成和发展的物理分析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