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65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51.
中国赤潮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多发年份的R/S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9-2006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公布的中国赤潮发生频率的数据资料,建立近18a来中国赤潮发生频率的时间序列,采用平均差值法、最小二乘法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法这3种趋势分析方法,统计检验了其长期变化趋势。并基于分形理论利用重标极差分析(R/S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计算了Hurst指数,建立了R(i)/S(i)与i的关系模型,对中国赤潮多发年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近18a来中国赤潮发生频率变化的趋势值分别为bAV=0.14356,bLS=0.12875和bAR(1)=0.12861,均为正值,赤潮发生频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赤潮多发年份的变化呈现分布式布朗运动的特征,R(i)/S(i)与i之间存在HR(i)/S(i)=(a×i)的函数关系,具有可预测性。根据预测2007年和2008年仍然是赤潮的多发年份,这与实际统计结果一致。基于目前赤潮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的现状,利用赤潮发生频率的时间序列自身进行赤潮多发年的预测可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52.
从海南洋浦港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强溶藻活性的细菌(编号Z3).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和生理测试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此菌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该菌对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有溶藻活性,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长无影响,表明菌株Z3溶藻活性具有种属特异性.通过该菌的菌体悬浮液和除去菌体滤液对链状亚历山大藻实验表明,此菌株具既有直接溶藻作用又有间接溶藻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