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413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102.
大黄铜多金属矿区位于赤峰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南部,是在近年来开展1:5万数字化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野外工作中发现的.区内构造处于赤峰-开原深大断裂带中.含矿围岩主要为石炭系酒局子组地层,又叠加了中生代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作用及岩浆侵入活动,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3.
出露于扬子板块北缘大洪山地区的山群自下而上由一套以砾岩为主的粗碎屑沉积和一套以砂质板岩为主的细碎屑沉积组成,伴随有拉斑玄武质岩浆活动。山群整体变质程度不高,形成构造环境复杂,对其构造属性及其与区内所谓的山"蛇绿混杂岩"的时空关系一直存有争议,它们对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在扬子板块北缘的汇聚-裂解响应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笔者在山群六房咀组下部细砂岩中采集玄武质熔结凝灰岩夹层样品1件,碎屑岩样品2件,在上覆地层南华系莲沱组采集碎屑岩样品1件;对玄武质熔结凝灰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碎屑岩样品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玄武质熔结凝灰岩锆石U-Pb年龄814.7±7.3 Ma;山群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存在三个明显的峰值:~900 Ma、~2050Ma和~2650 Ma,最显著峰值为~2650 Ma,上覆莲沱组碎屑岩年龄谱的三个峰值为:~900 Ma、~2050 Ma和~2500 Ma,最显著峰值为~2050Ma,三件碎屑岩样品均与扬子板块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统计峰值一致。山群的碎屑源区可能包括下伏中元古代打鼓石群、太古宙鱼洞子杂岩以及崆岭杂岩。结合前人年代学研究资料和区域构造成果分析,山群沉积时代应为820~815Ma,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与山"蛇绿混杂岩"不是同期同构造背景的产物;山"蛇绿混杂岩"与山群沉积建造依次反映了扬子板块北缘由挤压构造背景向伸展构造背景的转换过程。山群中的碎屑沉积物与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属于裂解背景下形成的同时代沉积-火山建造;结合前人在扬子板块周缘发现的大量约820 Ma酸性—基性岩浆活动记录以及同时代(820~800 Ma)的沉积地层,推测山群形成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之下,与超级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对青海南山构造带西段黑马河岗杂岩体中的石英闪长岩和岗闪长岩以及岗闪长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岗闪长岩及暗色微粒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44.4±1.1 Ma和243.0±1.2 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石英闪长岩和岗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暗色微粒包体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具有轻重稀土明显分异的右倾特征,具弱负Eu异常(δEu=0.65~0.8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Th、K)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Ba负异常。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黑马河岗杂岩体具壳幔岩浆混合特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俯冲环境,石英闪长岩为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演化的产物,岗闪长岩则源自壳源岩浆与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合。黑马河岗杂岩体是中三叠世早期宗务隆洋向南俯冲消减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105.
关于冀东-辽西中-晚三叠世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特征的岗质岩石的源区性质,存在较大争议,且以往对位于其北东向隆起区内的柏杖子岩体的成因研究程度低.对柏杖子岗质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柏杖子岩体结晶年龄为233±3 Ma,岩石具有低MgO、Mg#和Co、Ni、Cr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明显的Pb、Th正异常和Nb、Ta、Ti、P负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87Sr/86Sr (t) 为0.704 45~0.705 24,εNd(t) 值为-7.3~-1.7;锆石εHf(t) 为-13.4~-5.9.综合分析认为,高Sr/Y比值和低Y含量的柏杖子岩体属于华北克拉通正常厚度镁铁质下地壳熔融的产物,岩石高Sr/Y比值、低Y含量和Nb-Ta负异常特征为继承的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内在性质,并具有与太古宙-古元古代TTG岩石系列相一致的Nb-Ta解耦特征,表明柏杖子岩体源区物质有TTG岩石的贡献;岩石Sr-Nd-Hf同位素组成和低相容元素含量特征同样表明岩浆来源于受改造的下地壳熔融.早中生代玄武岩底侵过程中幔源组分的加入对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形成改造,同时提供热源诱发下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熔体向浅表侵位,经历一定程度的斜长石分离结晶,并最终形成柏杖子岩体.   相似文献   
106.
刘宇  周桂玲 《中国沙漠》2010,30(1):92-96
为了探讨禾本科赖草属植物大赖草的交配系统,对其的设计、展示、粉活力、柱头可授期及交配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单的3个丝不同步伸长,其中两个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先弯曲,然后药纵裂散出粉,第三个丝随后弯曲,药纵裂散出粉,3个药的不同步散粉延长了单的“粉寿命”。②药被送出内外稃完成散粉后,羽状柱头伸到内外稃外接受外来粉,避免了单内的雌雄干扰。③大赖草序上小阶段性批量开放(确保了同一时刻开放的小是同步的),还可降低同株异粉对柱头的干扰。④大赖草属自授粉不亲和型,同时同株异授粉也不亲和,大赖草已进化出了特殊的设计、展示和短的粉寿命等特征来促进异授粉。这些特征是大赖草在适应极端的沙漠环境的过程中进化出的一种生殖对策。  相似文献   
107.
湿地外来植物再力花入侵风险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系统地描述了湿地外来植物再力(Thalia dealbata)的生物学特点;提出再力适生区域的气候特征指标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天数大于180 d;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高于-5℃;年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5℃.再力在中国的适生范围为沈阳以北、沈阳-北京-太原-成都-丽江一线以东所围区域.再力入侵风险主要表现在3方面:①再力侵占力强,能在地上和地下高密度占领生境,从而影响其他生物生长,降低群落物种多样性;②繁殖速度快,再力自然生长一年的个体繁殖达到7~12倍,既可通过根茎营养繁殖,又可以种子繁殖;③植株根除难度大,再力为挺水植物,通常生长于水深60 cm及以下水域,营养繁殖体根茎生长在水下淤泥之中,人工根除过程中,根茎的片断残留仍然可以作为繁殖体长出新的植株,并且快速繁殖,扩大其生长面积.在适生区种植再力,容易形成再力的单一优势种群,降低区域物种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大面积侵占水域和河道.再力的入侵风险程度极高,属于"不可引入"物种.最后,提出了再力引种的风险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8.
陕西汉南三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以与欧洲、北美老红砂岩大陆及其邻区中泥盆世早期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大致相当于西欧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期。  相似文献   
109.
陕西汉南三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以与欧洲、北美老红砂岩大陆及其邻区中泥盆世早期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大致相当于西欧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期。  相似文献   
110.
乌兰诺尔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含煤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巴彦组,6号煤是区内唯一可采煤层,其显微组分镜质组含量为85.2%~91.0%,惰质组含量为2.0%~13.4%,壳质组在2%以下。测试分析表明6号煤属中灰、低—中高硫、高热值褐煤,其挥发分高,化学反应性好,燃烧时速度快,反应充分,是很好的动力燃料,适用于火力发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