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7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海水小球藻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Marine’,Chlorella,俗称海水小球藻,是水产养殖中一种常用的饵料微藻。其细胞较小,呈卵形或圆形,在形态上与绿藻纲小球藻属中的许多种类极为相似,因而人们常把它与绿藻纲的小球藻混为一谈。为了澄清人们长期以来对海水小球藻的模糊认识,本文对海水小球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与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及一种微绿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以明确海水小球藻的分类地位。1材料和方法1.1藻类的培养取刚扩大的海水小球藻和盐生…  相似文献   
112.
太湖光合自养真核超微藻遗传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真核藻类叶绿体16S rRNA的引物PLA491F、OXY1313R,通过PCR、构建基因克隆库的方法初步调查了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光合自养真核超微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太湖自养型真核超微藻主要为隐藻(Cryptophyta),其次为硅藻(Bacillariophyta)、金藻(Chrysophyta)和定鞭藻(Haptophyta).该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太湖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3.
温度波动对浮游藻类生长及多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覃宝利  杨州  张民 《湖泊科学》2014,26(3):432-440
以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及梅尼小环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春季藻类演替期间主要门类藻对温度波动的响应,实验在恒温(20℃)和昼夜波动(20±5℃)2种温度模式下测定了3种藻的生长和不同形态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曲线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铜绿微囊藻和梅尼小环藻的生长曲线在波动温度组显著低于恒定温度组,而且温度波动对梅尼小环藻的生长抑制明显强于铜绿微囊藻.随着实验的进行,3种藻在2个温度处理组中的生长速率逐渐趋近,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实验中段3种藻的生长速率对2个温度处理的响应差异显著,其中温度波动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速率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梅尼小环藻起到短暂的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影响,表明铜绿微囊藻对短期(3~6 d)的温度波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铜绿微囊藻的游离多糖含量在温度波动条件下显著增加,而固着多糖和总多糖的含量显著减少;蛋白核小球藻和梅尼小环藻多糖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表明温度波动可能不利于铜绿微囊藻固着多糖的积累.因此,相对短期的温度波动有利于铜绿微囊藻生长优势的确立与维持,而相对长期的温度波动可能会通过影响铜绿微囊藻固着多糖的积累而影响其生长优势的维持.  相似文献   
114.
三氯生对小球藻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氯生(Triclosan) 对小球藻(Chlorella spp) 生长状况、藻细胞光合色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检测三氯生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采用概率单位-浓度对数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随药剂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且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96 h 半抑制效应浓度 ( EC50 ) 为 0.065 0 mg·L-1,属于高毒;三氯生明显抑制小球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并对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有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几种典型藻种吸收光谱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球藻、扁藻、裸甲藻和它们的混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培养连续观测其吸收光谱,对不同生长期藻类的吸收光谱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藻类675 nm处吸收系数与Chla浓度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藻类的比吸收光谱。由于色素组成及其比例的不同、色素的包囊效应以及附属色素对吸收的贡献,不同藻种的比吸收光谱有所差异。研究表明,在Chla浓度范围为(27.69~2 856.47)mg.m-3时,比吸收系数在特征波段下的吸收值在440nm为(0.016 9~0.087 9)m2·mg-1,在675 nm为(0.011 2~0.054 9)m2·mg-1。  相似文献   
116.
从胶州湾海洋异养细菌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共存体系中,分离出6株形态特征差异较大的异养细菌,并做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enature Gel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其中一株对小球藻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其余菌株则没有明显的效果.6株细菌能在小球藻产生的胞外溶解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e rials,DOM)溶液中生长良好,共存细菌对提高菌藻体系对无机营养盐的吸收具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7.
基于小球藻的T-R方法光程放大校正因子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基于小球藻的T-R方法获得的光程放大校正因子适用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小球藻的光程放大校正因子与Tassan(1995)和Mitchell(1990)的结果可比,适用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海区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的测量。研究结果同时也验证了T-R法在高悬浊水体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8.
为研究异养培养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去除对虾池塘养殖尾水氮、磷营养盐的效果,本实验通过对异养藻种的光自养转换、盐度驯化,并以不同初始密度接种入养殖尾水,定期检测水体中氨氮、磷酸盐、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等指标,分析其对营养盐的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光照强度6 600 lx、光照周期16 h∶8 h(L/D)、温度25±0.5℃条件下,接种细胞密度为1.0×105个/mL、5.0×105个/mL、1.0×106个/mL的蛋白核小球藻均在接种初期快速进入指数生长期, 10 d后进入生长平台期, 20 d藻细胞生物量分别增加39.25、7.98和4.07倍;蛋白核小球藻能明显降低养殖水体中氮、磷营养盐浓度,起到去氮除磷的净化作用,磷酸盐的去除率随藻细胞的生长持续上升, 21 d去除率分别为58.8%±0.72%、72.9%±1.7%、81.4%±9.86%;对氮盐的利用规律依次为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氨氮6 d的去除率达81.9%±6.0%, 96.2%±1.16%, 95.4%±1.24%,硝酸氮21d去除率达82%±1.35%、93.3%±4.41%...  相似文献   
119.
小球藻△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已报道的△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获得了小球藻NJ-7的内质网型△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CvFAD2)的部分序列,然后采用RACE的方法分别克隆到5'片段和3'片段,拼接后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到全长cDNA.该基因全长为2 032 bp,ORF为1158 bp,编码385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44 ku.根据已经得到的CvFAD2序列推导成氨基酸序列与一些已知物种的FAD2氨基酸序列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75%,莱菌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57%,石榴(Punica granatum)57%,麻疯树(Jatropha curcas)5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南极小球藻CvFAD2基因与真核微藻(衣藻和普通小球藻)的FAD2基因聚在一起,介于真菌与高等植物之间,并且真核微藻FAD2基因与高等植物的同源性更高,推测其在进化上与高等植物的亲源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