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24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人肠道微生物体外厌氧发酵技术,研究人肠道微生物对不同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解利用。分别将五个志愿者的肠道微生物接种到以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酵解48h后,采用TLC和PAGE分析分子量变化,PMP-HPLC分析单糖组成变化,GC分析短链脂肪酸的生成情况。结果发现:在人肠道微生物体外降解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体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寡糖和低分子量组分(10—20k Da)含量显著降低,而且酵解产物的单糖组成没有变化,说明被人肠道微生物彻底降解利用;而人肠道微生物对高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20k Da)的降解和利用度很低,产物的半乳糖和甘露糖的比例明显下降。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在酵解后均生成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但在高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发酵液中还生成了支链脂肪酸(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研究结果表明,人肠道微生物能够彻底降解利用复杂的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寡糖和低分子量组分,但是对高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解率很低。单糖分析说明人肠道微生物能够降解和利用多糖中的所有单糖,产生有利于肠道健康的短链脂肪酸,但是只有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能够抑制支链脂肪酸生成。  相似文献   
52.
网箱养殖大黄鱼越冬期间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质法(GC-MS)对越冬期间海水平均温度在20,16,12,10和8 ℃条件下的2龄大黄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水温的降低,机体会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EPA[C20:5(n-3)],EPA在肌肉中的含量从20 ℃时5.71%增至8 ℃时8.06%,在肝脏中从20 ℃时6.76%增至8 ℃时8.44%。由此可见,在越冬禁食条件下,大黄鱼机体通过自身的脂肪酸动态转化和代谢,减少饱和脂肪酸含量,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此增加膜的流动性,抵御寒冷。  相似文献   
53.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发育早期的脂肪酸组成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法分析了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的未受精卵、胚胎、仔鱼、稚鱼及幼鱼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特点及含量变动,旨在研究条石鲷发育早期脂肪酸的组成和变化规律。共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8种。结果表明:(1)鱼卵中主要脂肪酸依次为C16:0、C22:6(n-3)(DHA)、C20:5(n-3)(EPA)和C18:1(n-9)(油酸);(2)胚胎及内源性营养阶段,主要利用C16:0、C18:0以及C18:1作为能量来源,EPA和DHA被优先保存下来;(3)摄食轮虫和桡足类AA、EPA、DHA含量显著提高,摄食卤虫则C18:1(n-9)、C18:2(n-6)及C18:3(n-3)含量迅速增加;(4)在稚鱼期必需脂肪酸AA、DHA含量不足,而EPA过高,可能引起细胞膜磷脂中DHA与EPA比例失衡,出现稚鱼"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54.
以副溶血性弧菌VP-X-3为试验对象,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其细胞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以色谱峰的数量、色谱峰高及脂肪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的皂化和甲酯化条件对细菌细胞脂肪酸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皂化和甲酯化条件都对细胞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较低温度皂化处理利于增加色谱峰数量和色谱峰高。甲酯化温度过高容易破坏脂肪酸,尤其是长链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高温甲酯化条件下,时间越长,甲酯化效果越差。试验得到较为理想的气相色谱前处理条件:2 mol/L NaOH-甲醇溶液2 mL,70℃水浴10 min;10%(V/V)H2SO4-甲醇溶液2 mL,70℃水浴15 min。此条件下的色谱峰的数量多达29种,色谱峰高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条件下的峰高。  相似文献   
55.
基于脂肪酸标记的长江口海区浮游动物常见种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鑫  李超伦  孙松  刘梦坛 《海洋与湖沼》2012,43(6):1083-1090
脂肪酸不仅是浮游动物的重要组分,也被作为生物标记来指示动物的食物组成及其之间的营养关系。本文运用脂肪酸标记法对长江口附近海区6个浮游动物常见种的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雌体和桡足幼体都表现出明显的植食性。但雌体中16:1ω7的含量要明显高于18:4ω3,表明雌体对硅藻的摄食较多;桡足幼体的18:4ω3要高于雌体,说明桡足幼体对甲藻的摄食较多。磷虾(Euphausia spp.)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ω3系列脂肪酸的含量很高,说明其作为饵料可以给摄食者提供较多的脂类营养物质。中华哲水蚤和磷虾较低的22:6ω3/20:5ω3比值说明他们的营养地位较低。箭虫(Sagitta spp.)的20:1和22:1脂肪酸含量很高,指示了其对植食性桡足类的摄食。蝶水母(Ocyropsis crystallina)、瓜水母(Bero cucumis)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tetraphylla)的20:1+22:1脂肪酸所占比例较高,指示了其对植食性桡足类的摄食,但是水母类的总脂肪酸含量都很低。几种水母和箭虫的22:6ω3的含量要明显高于20:5ω3的含量,说明它们在浮游食物网中具有较高的营养地位。  相似文献   
56.
利用海洋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雄超  牛荣丽 《海洋科学》2012,36(1):108-116
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清洁环保,易生物降解,燃烧后排放的氮氧化物和CO2少,且可直接用于现有的柴油发动机,因此成为了一种良好的化石燃料替代物[1]。  相似文献   
57.
对体质量500~600 g的野生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和仿自然水体养殖中华鳖(下称仿生鳖)的腿部肌肉、裙边及肝脏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鳖肝脏中粗蛋白、水分、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仿生鳖(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仿生鳖(p<0.05);野生鳖和仿生鳖肌肉和裙边中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仿生鳖裙边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鳖(p<0.05);野生鳖肌肉共测出32种脂肪酸,仿生鳖肌肉共测出25种脂肪酸,野生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仿生鳖(p<0.05)。  相似文献   
58.
黑海参(Holothuria atra)体壁经Folch法提取总脂,用HCl-甲醇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总脂中的脂肪酸组成。从黑海参中共分析出28种化合物,包括25种脂肪酸甲酯和3种脂肪醛二甲基缩醛。黑海参体壁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2.93%,以C16:0(5.49%)和C18:0(4.38%)为主;不...  相似文献   
59.
日本枪乌贼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国家标准营养分析方法及仪器分析方法测定了日本枪乌贼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日本枪乌贼中粗蛋白含量9.29%,粗脂肪含量1.43%,水分含量85.82%,灰分含量1.79%;18种氨基酸占总干重的55.09%,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4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0.80;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碳四烯酸ARA及十八碳二烯酸LA之和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4.94%;富含无机元素镁,磷,钙,锌。日本枪乌贼蛋白质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丰富,粗脂肪含量较低,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海产品。  相似文献   
60.
基于动物油脂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模型开展古代样品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可细化脂肪来源,有助于探究动物资源的加工利用、相关载体的使用功能及先民饮食策略,从而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提供重要信息.目前该模型已得到国外诸多地区现代动物样品的验证,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尚不明晰.文章对陕北地区石峁遗址和高家洼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