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517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分析青岛胶州湾及其邻近河流中的壬基酚(NP)及其短链氧乙烯醚母体化合物、壬基酚单氧乙烯醚(NP1EO)和壬基酚二氧乙烯醚(NP2EO)的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在研究区域内设置了17个站位分别采集了海水和沉积物样品,样品经萃取、浓缩、净化后采用气质联用仪测定各污染物的浓度。胶州湾水体中的NP、NP1EO和NP2EO的浓度分别为20.2-268.7、11.2-200.4和4.8-32.5ng/L。胶州湾沉积物中上述3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别为3.6-299.3、3.8-25.2和4.9-103.2ng/g。胶州湾邻近河流中的污染物浓度远远高于湾内,其中墨水河的污染最严重,水体和沉积物中NP的浓度分别达到28656ng/L和31704ng/g。与世界其他海湾NP等污染物的浓度相比,胶州湾属于严重污染地区之一,已经超出了其生物效应临界浓度。研究区域内50%的站位中NP浓度已经超过导致扇贝苗死亡的临界浓度,10%的站位已经超过引起雄性鱼类雌性化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62.
63.
胶州湾双壳类壳体中的Ca,Mg,Mn,Sr元素组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影响双壳类元素组成的可能因素,从胶州湾沿岸不同取样点采集黄海近海常见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褶牡蛎(Oystrea denselamellosa)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分别测量了3种壳体的矿物物相类型和壳体中的Ca,Mg,Mn,Sr元素组成。研究表明:3种壳体分别属于文石质、方解石质和混合质壳;Ca,Mn元素含量在菲律宾蛤仔、褶牡蛎和紫贻贝壳体中没有差别,而Mg元素含量在菲律宾蛤仔壳体中含量较低,在褶牡蛎壳体和紫贻贝壳体中含量较高,Sr元素恰好与Mg元素相反。双壳类壳体中元素组成主要受壳体矿物物相类型的制约,而与水体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弱。  相似文献   
64.
胶州湾北部滨海湿地为研究区域,运用RS和GIS技术提取湿地信息,研究时空变化特征,建立湿地定量评价系统,并对湿地质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自1997年到2007年,该地湿地类型变化较大,沿岸湿地退化现象严重,人为活动影响增大,非湿地面积大量增加,湿地质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65.
胶州湾东北部海域生态环境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4年5月和2005年5月两次对胶州湾东北部海域海水的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铜、铅、锌、镉、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以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烃、硫化物、铜、铅、镉、汞、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测定结果,并结合2001年以来历史资料,对胶州湾东北部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历史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该海域生态环境中除个别要素如活性磷酸盐、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有所增加外,其他污染要素含量相对稳定且有下降趋势,2001—2005年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相对稳定,仅部分要素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66.
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中硫化物形成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州湾李村河口,对多个短柱状岩芯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有机碳和有机氮)、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黄铁矿及活性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碳含量为0.16%~3.21%,有机氮含量为0.002%-0.2%;6个短柱状样的AVS含量变化较大:198.4—0.4umol/g,平均35.6umol/g;活性铁含量为47.5~169.3umol/g,平均91.4umol/g;黄铁矿含量为14.8~41.0umol/g,平均28.7umol/g。通过计算沉积物中活性铁的黄铁矿化度(DOP)与硫化度(DOS)指标,及分析各参数间相关性,发现以下现象:(1)胶州湾李村河口沉积物中的活性铁被转化为硫化物的程度较高,被转化为黄铁矿的程度较低,沉积物中的黄铁矿得到了较好保存。DOP不适宜用作河口区氧化还原状态的判断指标,DOS对氧化还原状态的响应更加灵敏;(2)距河口较近的区域,受李村河河水的影响较大,易分解有机质供应充足,AVS大量形成,其向黄铁矿的转化并不充分,活性铁成为硫化物形成的控制因素。距河口较远的站位,活性铁含量相对充足,有机质含量相对不足,因此有机质含量成为硫化物形成的控制因素,AVS向黄铁矿的转化比较充分;(3)有机质尤其是易分解有机质含量是李村河口硫化物形成、活性铁富集及其黄铁矿化度的主要控制因素。AVS的形成主要受到有机氮的限制,而黄铁矿的形成主要受到有机碳的限制。因此,河流输入物质对河口区沉积物中C、S和Fe的循环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本文利用台站观测、卫星遥感以及专项调查等多种数据,综合分析了近年来胶州湾典型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建桥前后水动力环境等的变化对冬季冰情的影响。结果显示,建桥以来冰情较重的年份冬季气温和年最低气温均处于近30年的低位,重冰期与年最低气温时段相吻合,且以跨海大桥为界,北部海湾结冰现象严重,而南部几乎无结冰。基于区域海洋水动力模型(ECOM)的模拟结果显示,跨海大桥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影响胶州湾北部海冰的生消,即大桥建设使胶州湾尤其是大桥北侧的水动力环境弱化,落潮时桥北侧水体堆积,涨潮时桥北侧向陆一侧水位减小;大桥对桥位南北1.5 km周围涨、落潮流场产生影响;流场的变化又使得悬浮物对流扩散和沉积物输运发生改变,大桥北侧局部区域水深变浅。  相似文献   
68.
实验研究海藻体中二甲基硫基丙酸酯(Dimethylsulfoniumpropionate,DMSP)的简单测定方法。改进顶空进样方法灵敏度低的缺点,采用碱解和萃取吸收同时进行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法测定不同种类的底栖藻中所含的DMSP。并以此测定不同季节胶州湾部分地区近岸表层水体浮游藻所含的DMSP,同时还测定水体中的磷酸盐浓度。结果表明在底栖藻中DMSP含量随季节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不同藻体内DMSP含量相差可达两个数量级,而单位水体微藻中的DM-SP亦随季节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69.
二甲基硫(DMS)在大气化学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痕量气体。本文采用气提-冷阱捕集法处理海水样品,用带有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分析。此方法的精密度为5.5%,回收率为85%,最低检出限为50pgS(DMS)。用此法实测了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的二甲基硫的含量  相似文献   
70.
胶州湾的成因及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胶州湾为一为民陷盆地,棋盘格式卢着主要控制作用。燕山运动晚期奠定了构造格局,全新世海侵形成了今日湾面貌。该文对盆地形成的火山成因观战提出了不同看法,对指导本区域找水,找矿,预防地震等灾害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