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91.
工业区的等级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梁仁彩 《地理学报》1989,44(1):57-67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工业区的函义,它的形成与发展。将工业区分为三个等级类型:(1)一级工业区(大工业地带);(2)二级工业区(基本工业区);(3)三级工业区(基层工业区),并概述了各类工业区的结构特征及上下级工业区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92.
土工织物具有加筋、过滤、排水、隔离、防渗、防护作用。以巫山老县城沿江滑坡的性质、形态、结构特征、危害、成因机制和稳定性为基础,介绍了土工织物试验相关的工程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93.
占玮  陈朝隆  孙武  班鹏飞 《热带地理》2021,41(6):1292-1302
利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和POI数据,采用断裂点分析法得出城市实体地域的范围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入交通便利系数和相对引力常量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广佛都市区内部各个城市实体地域间的引力强度和方向。结果表明:1)广佛都市区形成了以核心区为中心的“7+1”城镇体系结构;2)“七边形”正向城市体系结构围绕核心区域生成,“六边形”负向城市体系结构围绕西南区域生成,“西强东弱”格局明显;3)城市三角结构是广佛城市引力结构的基本单元,发展较好的城市组团为“核心区—顺德—南沙”“核心区—顺德—高明”“核心区—三水—花都”“核心区—花都—从化”,而“核心区—增城—南沙”和“核心区—高明—三水”组团则发展动能不足;4)广佛都市区引力势能大小及结构稳定与城市经济职能强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
基于日高铁流量视角的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初楠臣  张平宇  姜博 《地理研究》2018,37(11):2193-2205
构建中国180×180的O-D城市日高铁流量矩阵,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研究其高铁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 中国高铁网络松散,东、中部网络密度大于东北与西部,以长三角为核心的东南与其他区域不均衡特征凸显,东、中、西、东北包含不同的高铁区系与核心。② 日高铁流量表现为沿京沪高铁“廊道型”向东西两侧递减弱化的“非对称性”格局,形成京沪、京广、杭福深相串联的高铁大三角主骨架;高铁中心要素也呈现沿京沪、京广、沪昆、杭福深等向线路两侧不规则递减格局,“廊道效应”显著。③ 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对高铁要素掌控能力大于西北侧,省会或区域中心城市多为高铁通达服务“中介”,一线城市高铁空间溢出效应有向二、三线城市过渡态势。  相似文献   
95.
马鞍山绿松石中水的振动光谱表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室温和变温条件下对安徽马鞍山绿松石中水的结构特征进行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松石中部分水分子与Cu2 结合成[Cu(H2O)4]2 水合离子,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绿松石的颜色;马鞍山地区绿松石中结晶水的脱失温度约为303℃~310℃,结构水的脱失温度约为346℃~375℃。绿松石中H2O,OH-的振动是导致其水的激光拉曼光谱形成的主要原因,ν(OH)振动导致的强拉曼特征谱峰在3470 cm-1,3502 cm-1~3505 cm-1之间的弱谱峰则隶属3470 cm-1的次级谱峰,ν(H2O)的拉曼谱峰主峰位于3442 cm-1~3449 cm-1处。由ν(MFe,Cu-H2O)伸缩振动致平缓的拉曼谱峰主要分布在3074 cm-1~3303 cm-1附近。  相似文献   
96.
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黔北、黔东、黔中4个剖面土样中的石英颗粒形态和表面特征,发现土样中的石英有3种类型:碳酸盐岩中的原生碎屑石英,呈次圆状或圆状,表面有被长时间、长距离水搬运的痕迹,无风成特征;燧石团块石英,具有新鲜的表面,呈不规则的尖棱状、次棱角状,表面基本无搬运痕迹;晶形较完整的次生石英,呈棱角状,晶形较完整,晶面有微生长晶体,无搬运特征。这些信息指示,3种石英均具有原位特征,前两种石英是直接对基岩的继承,第三种石英是风化壳剖面的次生产物,该结果为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物源及原位特征的确认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500 hPa高度场资料,采用EOF和非线性主成分分析(NLPCA,Nonline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非线性特征,并将两种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相比较,结果表明:NLPCA在提取资料场序列的低维非线性相关结构方面比传统EOF有明显的优越性.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遥相关型有明显的非线性结构特征,特别是EU型和PNA型,当非线性主成分NLPC取正负极值时,EU和PNA型并不是呈现完全的反位相结构.NLPC取负极值时,EU型的活动中心位置比NLPC取正极值时位置偏西,特别是欧亚大陆中部的距平中心,负中心比正中心偏西,强度更强;PNA型的4个距平中心在NLPC取正极值时比负极值时更集中,副热带太平洋的正中心、北太平洋的负中心比NLPC取负极值时的反符号中心偏东,强度更强.  相似文献   
98.
贵州南部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贵州自动站雨量资料、FY-2C卫星红外辐射亮度温度(tbb)资料等,对2006年6月12日夜间贵州南部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类似于MCC(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特征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及其缓慢东移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直接原因.对流层中低层大量的水汽输送和对流有效位能的积累为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层弱冷空气入侵使偏南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地面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的形成是暴雨发生的可能触发机制.中尺度天气系统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配置,暴雨区南、北两侧的正、反垂直环流构成了中尺度次级环流圈的垂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9.
Nino海区SSTA的时频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0~2003年Nino海区SSTA资料,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SST变化的多尺度结构及其强度变化。结果表明,Nino海区的SSTA序列表现为多层次相互嵌套的时频结构,存在着2~7a、8~20a和30a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经检验显著变化周期为2~7a,10a以上和1a以下的周期信号较弱。冷暖事件的能量主要集中在2~7a的尺度上,以准4a尺度的周期振荡最为显著。同一事件在不同海区的频率结构也不相同,1970年以后各尺度上冷暖事件的强度明显增大,有向低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
渤海湾风暴潮天气系统及风场结构个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资料、中尺度模式(MM5)模拟结果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3年10月11日渤海湾风暴潮的天气系统及风场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强冷空气从偏东路径南下与强盛的暖湿急流及地面倒槽的共同作用,形成持续强东北大风是引发渤海风暴潮的主要强迫动力,风应力海水向岸输送(增水)范围约100km持续时间10~12h,风应力增水作用与天文大潮相叠加直接导致风暴潮的发生。1985年以来渤海湾成灾风暴潮发生的几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