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宋立伟  张宁  巩红林  张茜 《地下水》2012,(4):195-196
西马煤矿区第四系含水层主要由砂、砂砾石,卵石组成,渗透性强,出水量大,水质较好,可以做为供水源地。底部粘土层是阻隔第四系水下渗的主要隔水层,但是由于其分布不均,断层、裂隙、地层露头等的沟通,对煤矿充水有很大危险性[1]。  相似文献   
72.
关于内蒙古高原的隆升,长期以来研究较少,从更新世的冲、洪积物分布在现今1600~1700m海拔高程的山顶上出发,发现固阳盆地东北缘更新统的洪积物的沉积类型、沉积特点和粗碎屑岩系的组分以及孢粉的资料,无不与内蒙古高原隆升紧密相关.内蒙古高原隆升不是孤立的,而是受青藏高原隆升的控制,它们几乎是同步的或者说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73.
蒋坤  王健 《四川地质学报》2011,31(2):145-148
工程区周边地貌特征不但是判识新构造运动的重要标志,而且对河谷发育及区域稳定性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对拟建的大渡河巴拉水电站的河谷阶地以及水电站的上、中、下坝区域内的现存地貌和第四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从研究当地地貌和河谷地貌特征、河流阶地及第四系河床沉积物入手,分析当地地质作用发育史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4.
川西龙泉山西坡更新世泥石流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川西地区龙泉山西坡首次发现了第四纪泥石流沉积。泥石流沉积相组合为AA1B、AA1C、AA1,反映泥石流为洪积扇扇中沉积组合,具有粘性泥石流的沉积特征。ESR测年及孢粉化石组合特征表明泥石流沉积于早-中更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龙泉山泥石流的形成反映了龙泉山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构造隆升,以及四川盆地盆地期夷平面的解体,是对早-中更新世之交青藏高原的隆起、季风的加强、暴雨式降水出现的沉积响应,对于研究四川盆地西部及青藏高原东缘第四纪构造运动及古气候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以区域自然地理及地质历史分析为基础,以环境同位素及大陆盐化咸水后期变化为实证依据,重塑了末次盛冰期以来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流模式演变。研究发现,末次盛冰期以来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流系统经历3个演变阶段:(1)距今18~15ka的低海平面时期,接受持续补给,地下水得到充分交替,发育穿透达到或接近第四系底界的区域水流系统;(2)距今15~12ka的海平面急剧抬升期,地形势差减弱,发育穿透第三含水层组的早期中间水流系统,与此同时区域水流系统趋于停滞;(3)距今2.5ka以来,现代河流地貌成形,高位河床与低位河床及河间低地的势差成为主要驱动力,发育穿透第一及第二含水层组的晚期中间水流系统。随着海平面抬升,后期发育的水流系统切割前期水流系统的一部分并叠置其上。因此,现今河北平原第四系的地下水流系统乃是不同演变时期地下水流系统的时空四维集合体。其他濒海平原,乃至侵蚀强度随时间减弱的内陆盆地,都有可能出现类似图景。距今12ka前后形成的大陆盐化咸水,由上升水流带到浅部,导致浅层咸水以及土地盐渍化,乃是河北平原水资源利用及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键性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76.
泥河湾哺乳动物群与中国第四系下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占祥 《第四纪研究》2000,20(2):142-154
对泥河湾动物群(狭义)与欧洲维拉方经典动物群中属级相同的20种哺乳动物进行形态和进化水平上的对比发现,其中有11种(包括亚种)和晚维拉方期的 Olivola动物群的成员最接近,有4种可与中维拉方晚期的Seneze动物群的成员比较,其中有2种因为仅发现于Seneze,不足以说明它们一定只和泥河湾者接近。另外两种(Lynx shansius和Pseudodamaelegans)确实和Seneze者更接近而不同于Olivolaa者。有两种动物(Borsodia chinensis和Meles chiai)间接地表明泥河湾动物群可能和 Olivola更接近。还有 3种时代意义不大。总之,对比表明泥河湾动物群(狭义)与欧洲晚维拉方早期的Olivola动物群最为接近,其年代应为18Ma左右,接近于海相Vrica剖面更新世/上新世界线(1.796Ma)。  相似文献   
77.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沉积相与生物气成藏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蕴藏着巨大的生物气资源,目前已探明加控制天然气储量接近3×1011m3。更新世时期,柴达木盆地的湖相沉积主要分布在三湖(吉乃尔湖、涩聂湖和达布逊湖)地区,自山前至盆地中心依次发育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湖相沉积,其中湖相沉积分布最为广泛。早更新世湖相沉积开始形成,中更新世湖相沉积扩张并且达到鼎盛,晚更新世湖相沉积开始萎缩并形成盐湖沉积。中、早更新世冰川的出现和青藏高原的崛起使柴达木盆地的古气候变得干旱寒冷,沉积水体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本区第四纪独特的沉积环境是形成大型生物气藏最重要的地质条件。高盐度的水体环境减缓了有机质的降解速度,长期的低温条件抑制了甲烷菌的活动,避免了沉积有机质在沉积浅埋阶段的过量消耗,推迟了生物产气的高峰期。而三湖地区巨厚的第四系暗色泥岩和频繁发育的砂岩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条件和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78.
杨军  陈书清 《地震学刊》2000,20(4):1-11
对江苏近70年的地震观测历程和技术进步作了简要回顾,总结了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展望了在江苏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即在第四系覆盖厚,海域地震多而布网均困难的情冲下,现代地震观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9.
80.
利用近年来在山东半岛南部近海采集的浅地层剖面、单道地震等资料,进行精细处理与解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揭示了研究区内自新近系以来沉积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处在千里岩隆起背景上,第四系和新近系直接覆盖于印支期变质岩系上,由于新近系底界面为向东南缓倾的构造形态,故新近纪以来的海侵层不断向西北超覆,各期地层在厚度图上均表现为北西薄、南东厚的楔形体;全新统地层全区均有分布,最大厚度为15.5 m,整体呈现出楔形体的形态,是最近一次海侵形成的海相地层;上更新统地层的分布受下部构造形态影响较大,在乳山以东海域缺失,整体上在研究区东南部较厚,近岸处减薄,平均厚度约60 m;中更新世沉积仍受到区域构造背景的控制,越靠近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其沉积越厚,反之越薄,直至尖灭消失;下更新世的沉积格局类似于中更新统,也受控于区域构造背景,其分布范围较中更新统更小更局限;上新世时期,黄海海域继续稳定沉降,构造稳定,期间沉积了一层厚度均匀、平坦的地层,厚度大体呈向西北减薄的楔形,等值线变化相对比较平缓;中新统地层作为裂后坳陷沉积的首套地层,其厚度分布特征与新近系底界面埋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