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类型及其生态脆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皇岛地区滨海湿地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沙质海岸湿地分布区,主要湿地类型为沙质海岸湿地、岩石性海岸湿地、河口湿地、泻湖湿地、浅海水域和人工湿地.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滨海湿地生态束皖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湿地植被自然演变缓慢、淡水供蛤量严重不足、海岸侵蚀日趋严重、人工围垦导致大面积自然湿地消失以及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合理调控人类干扰活动是促使湿地脆弱生态束皖向良性和狍定方向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华北秦皇岛地区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以广泛发育海相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为特征。在石门寨奥陶系亮甲山剖面,马家沟组自下而上识别出四类碳酸盐岩:含白云石泥晶灰岩(类型I)、细-粉晶白云岩(类型II)、“麦粒状”细-粉晶白云岩(类型III)和钙质泥晶白云岩(类型IV)。类型I主要由泥晶方解石构成,含三叶虫和介形类生物碎片,少量自形的粉晶白云石呈“漂浮状”分布于压溶缝合线内,基质中少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此类白云石形成于埋藏成岩期压溶作用之后,压溶缝为云化流体提供通道,压溶缝内泥质组分的成岩转化可能为白云化作用提供了部分镁离子来源;类型II白云岩主要由自形、半自形不等粒粉晶-细晶白云石构成,白云石普遍具有“雾心亮边”,在背散射和阴极发光照片中白云石可见清晰的多圈亮、暗相间环带。环带和带间主量元素的差异表明白云石经历了埋藏成岩期多期成岩流体的改造;类型III白云岩中白云石呈单向延伸的“米粒”或“麦粒”状,粉晶为主,晶体长轴方向具有垂直结晶轴c的特点,白云石具富铁、贫锰、锶的特点,长、短对角线上钙、镁离子的微小差异以及阴极发光特征表明此类白云石也经历了埋藏成岩期的改造,成岩流体使白云石发生微溶作用可能是导致白云石晶体单向延伸且光学性质固定取向的主要原因;类型IV为钙质泥晶球粒白云岩,含石膏假晶,白云石多为微晶和微亮晶,球粒也多由微晶白云石构成,溶孔发育,但全被亮晶贫铁方解石充填,此类岩石的白云化作用发生得很早,可能形成于潮上带澙湖或潮坪环境。综上所述,研究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具有经历了不同类型及多期白云化作用的特点。自剖面底部向顶部,白云石的有序度由0.8降至0.47,而去云化作用则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根据秦皇岛石门寨亮甲山奥陶系剖面的化学地层和岩石地层特征,将亮甲山组(O1l)细分为下、中、上段。选取Fe/Ca、Ti/Ca作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开展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多窗谱法(MTM)和傅里叶变换法(FT),从Fe/Ca、Ti/Ca比值中共提取出两个明显的米兰科维奇旋回:长偏心率405 ka和短偏心率90 ka。基于长偏心率周期建立的天文年代标尺表明,亮甲山组沉积时长为6.2 Ma,平均沉积速率为14.68 m/Ma,其中亮甲山组下段(0.00~48.00 m)和中上段(48.00~91.00 m)的沉积速率分别为12.00 m/Ma和19.55 m/Ma;马家沟组下部的沉积速率为18.00 m/Ma。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可能直接导致碳酸盐生产模式由以灰泥生产为主转变为以生物碎屑生产为主,并使亮甲山组下段与中上段之交碳酸盐沉积速率大幅增加。旋回地层分析显示,早、中奥陶世之交天文轨道周期变化引起的地球气候改变可能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渤海夏季低氧现象频发,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该海域低氧形成的机制还未得到充分认识。研究基于在秦皇岛外海的现场观测, 分析了海水中颗粒物吸收光谱特征及其与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叶绿素a (chl a)组成、环境因子的关系, 评估了夏季底层水体脱氧过程中有机物来源与特征。结果显示,夏季秦皇岛外海微型浮游植物chl a占总量的80%。表层水体中, 总颗粒物吸收光谱[ap(l)]特征由浮游植物色素吸收光谱[aph(l)]主导, 在中、底层水体中则由碎屑颗粒物吸收光谱[ad(l)]主导。垂向上, ap(440)和ad(440)均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结果还表明, 浮游植物粒径主导秦皇岛外海chl a的光吸收效率, 即a*ph(440)。基于三粒级chl a含量, 可利用多元回归预测aph(440)。碎屑颗粒物的吸收光谱同样受浮游植物群落、有机质相对含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级生产产生的微型颗粒有机物是底层水体脱氧的主要底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发现该地区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并有恶化的趋势.该地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水环境污染、海水入侵和海岸蚀退,多数为人为因素引发,自然灾害是次要灾害.最后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综合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 S)分析方法,对北吴庄5件天然磁铁矿矿物进行激光剥蚀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铁元素、铜元素的含量高;而稀土元素却表现出异常,并且克拉克值较大,Y/Ho比值较高。经太古界后平均澳大利亚页岩(PAAS)标准化呈现重稀土相对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的分馏模式,所有样品都有明显的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表明了磁铁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还原的海水环境;其中Eu和Y也出现正异常,其中富铁含铁带Eu正异常较高,表明了富铁矿具有明显的热液,是在贫铁矿的基础上受热液活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入海河口是秦皇岛市海洋污染物输入的主要通道,污染物进入海洋后优先富积至沉积物中并发生二次释放,因此开展沉积物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工作及其重要。本文旨在查明沉积物污染特征,评价污染程度,为城市海洋治理和环保工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为硫化物和总氮,污染浓度空间上由深到浅呈增大趋势; 河口表层沉积物综合质量处于清洁-较清洁等级,剖面沉积物综合质量处于较清洁-轻度污染等级; 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危害处于轻度偏高-中等偏低等级,剖面沉积物潜在危害处于轻度-中等危害等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09,(10):74-75
一、历史风貌 老人们常说“先有海阳后有秦皇岛”,据历史考证,秦皇岛市区在1898年开埠建口岸前只是临海的一个小渔村,而海阳镇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辽宋时期,据《抚宁悬志》记载,当时海阳地区属中京道润州海阳县,其州治,县治均设有海阳,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9.
曹云松  ;于杯图 《地球》2009,(6):68-71
河北省境内的长城,绵延曲折地修经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4市,有山海关、冷口、喜峰口、黄崖关(天津开发),司马台(北京密云开发)、金山岭、张家口等重要关口。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密度分离原理,利用饱和NaCl溶液对秦皇岛近岸海域潮间带砂质沉积物中的微塑料进行了浮选和分离提取,采用显微红外光谱方法分析附着在滤膜上的微塑料颗粒形貌和材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SEM-EDS)对微塑料样品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及微区成分的分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Geo Accumulation Indexes,Igeo)和富集系数(Enrichment Factors,EF)分析砂质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和Pb污染水平和富集特点。分析砂质沉积物中烧失量(Loss on Ignition,LOI)、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总氮(Total Nitrogen,TN)以及碳氮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探讨有机质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潮间带砂质沉积物中有纤维类、发泡类、薄膜类3种微塑料,以纤维类的微塑料为主。微塑料表层富集有Si、Al、Mg、Fe和Ca等元素。沉积物中Hg和Cd富集水平较高,Pb富集水平较低。沉积物TOC和TN含量较低,LOI为TOC的1.6倍,δ13C、δ15N和TOC/TN的数值范围均显示有机质以海洋浮游植物藻类等海源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