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42篇
海洋学   6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4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为了解决泥页岩井段井壁不稳定问题造成井下事故和地层损害等问题,研究出甲酸盐钻井液配方。该体系主要由增黏型降失水剂、降滤失剂、润滑剂、抑制剂、甲酸盐等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甲酸盐钻井液具有滤失量小、固相含量低、体系摩阻小、抑制性好和抗污染能力强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防止地层损害与稳定井壁。同时体系的剪切稀释性强,有利于降低循环压耗,充分发挥水力,提高钻井速度。  相似文献   
242.
养殖远海梭子蟹的形态学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29.5±1℃和盐度30条件下,将远海梭子蟹1期龄幼蟹人工养殖成15期龄蟹.结果表明:198.1d蟹蜕壳14次,成活率为10.8%;蟹平均蜕壳时间间隔从2.6d逐渐延长至32d;平均体重从0.003g增至67.324g,平均体重增长率为61.8%~170%,蜕壳增长率随着幼蟹发育而下降,但蜕壳体重绝对增长量随着幼蟹发育而增加.平均甲长从1.75mm增至45.87mm;平均甲宽从2.28mm增至81.79mm.各发育期甲宽、甲长比为1.30~1.86.甲宽和甲长与体重呈指数关系,甲宽(y)与体重(x)关系式为y=2.244 6e0.252 7x;甲长(y)与体重(x)关系式为y=1.603 8e0.231 5x;甲长(y)与甲宽(x)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1.805x.  相似文献   
243.
从天津滨海潮间带被石油烃严重污染的沉积物(千样含油量0.2g/g)中, 筛选分离出能够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 对其中生物量大、单株菌降解效率较高的两株细菌T1和T2进行16S rDNA克隆, 通过测定和比较16S rDNA的部分序列对这两株细菌进行分子鉴定, 以期用于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中。结果表明,T1与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的同源性为89%,T2与施氏甲单抱杆菌  相似文献   
244.
马对平 《江苏地质》2019,43(4):589-594
通过对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和山西大同博物馆收藏的4具杨氏天镇龙(甲龙类)骨架化石的研究,主要根据其头颅和尾锤的形态特征,认为杨氏天镇龙存在明显的性双形现象。雄性个体的鳞骨角粗大,向后上方两侧突伸;尾锤呈亚圆形,大而扁平。雌性个体的鳞骨角细小、低矮,向后侧方向突伸;尾锤呈亚圆形,小而扁平,表面具核桃纹纹饰。对甲龙类性双形现象的探讨为恐龙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可避免分类时出现同物异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45.
甲勿沟泥石流距九寨沟“8·8”地震震中距离较近,地震致使流域内新增了大量松散物源,通过甲勿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新增物源增强了泥石流的易发性,降低了泥石流的激发雨强。在甲勿沟“8·17”泥石流的启动条件以及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沟域内现有物源分布情况,提出了“拦挡+固源+导流+防护”的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拦挡坝的拦挡削峰减流、谷坊坝的固源压脚、导流堤的引流、防护堤的护坡等作用来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46.
对四川丹巴县甲居滑坡开展的GPS监测表明,甲居滑坡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其中北部区域滑动较为明显;滑坡体北部水平位移速度53mm/a~200mm/a,垂直位移速度-3 mm/a~-21mm/a;滑坡体南部水平位移速度12mm/a~36mm/a,垂直位移速度-1mm/a~-5mm/a。GPS提供的水平位移量趋势性较好,而垂向位移量结果异常较多,反映出GPS的水平监测优势。GPS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完全满足滑坡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