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3篇
  免费   877篇
  国内免费   1666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330篇
地质学   4769篇
海洋学   175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38篇
自然地理   637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6年   7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赤潮生物种类特征光谱获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赤潮生物水体反射率曲线获取方法。通过对 2类反射率反演方法得出的反射率曲线与实际反射率曲线进行比较 ,得出在不具备大气环境参数的情况下 ,经验线性法的反演结果与实际反射率曲线最接近的结论 ,并进一步对正常海水和赤潮生物水体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 ,提取出赤潮生物水体的特征光谱。这是进行赤潮监测和识别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2.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斌 《海洋通报》2002,21(6):52-59
在概括当前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系统研究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生态因子、生物因子以及理化因子的主要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同时还研究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指标体系和数据处理问题,最后,提出今后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基本条件、布局分工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3.
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率不断加强,高额掠捕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环境污染直接威胁鱼类生态栖息地、人工增养殖培苗系统对天然鱼种遗传多样性的破坏等,已在相当程度上导致物种绝灭、传统鱼种资源衰退和种质资源的退化。因此,尽快查明我国鱼类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持续利用重要鱼类资源和开展濒危鱼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已成为当今鱼类学研究的优先主题,更需委我国鱼类学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着这一热衷愿望,中国鱼类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1993年学术年会,于1993年10月25日-30日在青岛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了全国鱼类学界的积极响应,应…  相似文献   
44.
根据近十年来南沙考察资料,从维护领域主权、海洋权益与划界的需要出发,着重分析和讨论南沙群岛海区,包括岛礁区、深海区和边海区的生物环境与生物资源特点;提出重点划界海区和维护我国南沙海洋权益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5.
使用一个十分简单而相对完整,包括浮游生物和无生命氮的食物网以描述发生在海洋上层的生物过程。将该生物模式用在一个从佛罗里达海峡流至挪威海的水块中,模拟浮游生物和营养盐随时间的演化。模拟结果给出了浮游生物在营养盐驱动下的生命循环,并得到水华季,比用最简单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营养盐得到的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46.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湾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诸多海湾富营养化严重,海湾赤潮和大规模的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海湾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海带、裙带菜、紫菜、龙须菜等大型经济海藻,生物量大、生产力高,在生长过程中能大量吸收C、N、P等营养物质,栽培大型海藻是吸收、利用营养物质,防治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规模化栽培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湾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7.
本文利用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期间1986年5—6月和1989年7—8月航次水文与生物的同步取样资料,分析了东海测区内水系组成与浮游甲藻类及浮游桡足类等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不同生态类型的生物需要不同的物理海洋环境条件。同时,某些指示生物的分布又为区分水系、了解流系情况提供了良好的示性指标,并且从某些生物数量的变化还可以判断出水系混合与变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48.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小型生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20 0 1年 10月对浙江省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进行小型生物采样调查。大沙岙沙滩小型生物丰度较低 ,中潮带为 2 91.9ind· 10 cm-2 ,低潮带为 5 16.8ind· 10 cm-2 。线虫是最优势类群 ,线虫 /桡足类比分别为 3.2 7和 1.0 6,表明沙滩环境质量良好 ,未受到有机质污染。岩相潮间带有 4种大型底栖海藻。附植小型生物平均丰度为 36.1ind· g-1dw algae,桡足类为最优势类群。附植大型底栖动物丰度 4 4 .6ind· g-1dwt algae,大于小型生物丰度。  相似文献   
49.
拟小孔苔虫属Microporella和斑孔苔虫属Fenestrulina均隶于唇口目Cheilostomida有囊亚目Ascophorina皮壳次目 Lepraliomorpha裂孔超科Schizoporelloidea拟小孔苔虫科Microporellidae。这两个属的主要区别在于:拟小孔苔虫属具有鸟头体,而斑孔苔虫属无鸟头体。我们在研究中国沿岸水域养殖贝类及其养殖笼网的污损苔虫时发现,中国一些学者以前所报道的“纤毛拟小孔苔虫”并非 Pallas(1766)所鉴定的种,而是包括不同于纤毛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ciliata Pallas,1766的5个不同的独立种,即本文所描述的拟小孔苔虫属的5个新种:空穴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vacuatus sp.nov.、小筛网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cribellata sp.nov.、无齿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inermis sp.nov.、异北方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antiborealis sp.nov.和项链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monilifera sp.nov.。这5个新种与纤毛拟小孔苔虫的主要区别是:5新种的口刺为2~6根,除无齿拟小孔苔虫的口上卵胞仅具一列边缘孔外,其他4新种卵胞前表面还有分散的穿孔;而纤毛拟小孔苔虫的口刺为6根,口上卵胞细颗粒状,无穿孔。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前人所定名为“马氏斑孔苔虫”的种并非 Audouin(1826)所描述的种,而是4种不同于马氏斑孔苔虫 Fenestrulina mallusii Audouin,1826的独立种,其中两种不属于污损苔虫的范畴,另外的两种即本文所描述的斑孔苔虫属的两新种,即中华斑孔苔虫Fenestrulina Sinica sp.nov.和东方斑孔苔虫Fenestrulina orientalis sp.nov.。这两个新种与马氏斑孔苔虫的主要区别在于:两新种口刺均为4~6根,受孕个虫有2根裸露的口刺;而马氏斑孔苔虫的口刺为2~3根,受孕个虫无裸露的口刺。  相似文献   
50.
珠江口东南近海海区污损生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研究珠江口东南近海海区污损生物状况,于1986年5月至1987年6月,在香港东南约114和160km,水深为95和113m处布设了两个生物浮标站,并对距香港约172km,水深为115m处的Marex水文气象浮标上的污损生物群落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采集和鉴定出污损生物78种,其中在浸海只有3个月的试板上,主要有柄蔓足类、水螅和藻类,优势种是细板条茗荷、茗荷和直杯螅.至于浸海时间达6~12个月的浮标(包括沉标)及锚链系统,其上还有相当数量的多种双壳类软体动物、无柄蔓足类和苔藓动物等硬性污损生物附着.在种类垂直分布方面,污损生物群落组成随深度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