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Multi-year SST and NCEP/NCAR reanalyzed wind data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El Nino on the South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SEASM),It was found that the impacts of El Nino on the SEASM differed distinctly from those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and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ISM).Composi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gear point“of coupling between the Indo-mosoon circulation and the Pacific-Walker circulation wa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margins of Southeast Asia when the developing stage of El Nino events covered the boreal summer.The anomalous circulations in the lower and upper troposphere and divergent circulation are all favorable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EASM during this period.Following the evolution of El Nino,the “gear point“ of the two cells shifted eastward to the central Pacific when the mature or decaying period of El Nino events covered the boreal summer.The anomalous circulations are favorable for the weakening of the SEASM ,The anomalous indexes of intenstity of SEASM accord well with the above resultsl.Additionally,the difference of SSTA patterns in the tropical In-do-Pacific OCean between the two stages of the El Nino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相似文献   
42.
吴恒强 《广西气象》2000,21(3):11-15
对高原热状况,赤道东西太平洋海温,赤道东印度洋海温,南极海等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广西夏季风变异的某些前期因子的物理意义与影响机理,提出一个简单的预测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43.
江泓 《海洋世界》2021,(3):56-59
海风阵阵,摇曳的树影在沙滩上晃动着,空气中能够闻到海水特有的淡淡咸味。这片海滩位于今天的云南省,但是在距今2.4亿年前却是热带海洋的边缘。在沙滩上,几只张氏幻龙正在晒太阳,由于自身无法产生热量。  相似文献   
44.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profiles derived from two China-mad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radiosondes(GPS-TK and CF-06-A) during the east tropical Indian Ocean(ETIO) experiment were compared with Vaisala RS92-SGP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s of China-made radiosondes over the tropical ocea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have relative large biases in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between the GPSTK and the RS92-SGP in the low troposphere,with a warm bias of greater than 2 K in the day and a cooling bias of 0.6 K at night.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of the CF-06-A were small in the troposphere both in daytime and nighttime,and became large peak-to-peak fluctuations in the stratosphere.The intercomparison of the relative humidity showed that the CF-06-A had large random error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sensors and the lack of correction scheme,and the GPS-TK had large systematic biases in the low troposphere 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temperature impact.GPS height measurements are clearly suitable for China-made radiosonde systems operation.At night,the CF-06-A and the GPS-TK could provide virtual 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height measurements of suitable quality for both weather and climate research.As a result of the intercomparison experiment,major errors in the Chinamade radiosonde systems were well indentified and subsequently rectified to ensure improving accuracy for historical and future radiosondes.  相似文献   
45.
近50年中国华南雨涝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流层大气环流和气象气候要素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被称为Tropospheric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TBO)。综述了各种TBO现象及其机理研究。目前发现对流层中温度、气压、风场、降水以及季风、副高等系统都存在TBO变化;其机理研究表明,热带海洋(主要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和平流层QBO在TBO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欧亚雪盖和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可能也会影响TBO。  相似文献   
46.
利用1979—2007年的NECP资料、GISST月平均资料和中国160个降水测站资料,用SVD方法分析了热带海洋性大陆区域OLR与夏季中国降水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孟加拉湾、南海季风槽、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印尼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对流活动与我国夏季长江中上游降水场存在密切联系。若孟加拉湾、南海季风槽、南太平洋辐合带区的OLR偏高(偏低),及东印度洋、印尼群岛附近的OLR偏低(偏高),则夏季长江中上游及以北地区的降水偏多(偏少)。定义了与长江中上游降水相关的海洋性大陆区域OLR指数IMCOLR,并由IMCOLR指数确定高低值年再进行合成分析,发现印尼群岛及其海域气柱内净的辐射和海表热通量的异常增加,有利于该地区对流活动增强和OLR负异常的产生和维持;而孟加拉湾、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存在海表热通量的减弱和辐射冷却的加强,有利于对流活动减弱,导致潜热释放异常减少和维持OLR正异常。热带海洋性大陆区域对流活动IMCOLR与海表温度异常间的相关关系表明,热带海洋性大陆地区对流活动的年际变动可受到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和太平洋区域“三级型”海温异常的共同影响。这些热力强迫异常可导致对流层低层大气异常响应,产生P-J类遥相关,影响中国长江流域中上游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47.
台风及命名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9):83-83
台风是指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的强烈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也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的,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气象学上将大气中的涡旋称为气旋.因为台.风这种大气中的涡旋产生在热带洋面,所以称为热带气旋。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差异很大。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时称为热带低压,8级和9级风力的称为热带风暴,10级和11级风力的称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  相似文献   
48.
热带气旋     
《贵州气象》2005,29(5):5-5
简单地说就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这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系统,除大西洋南部以外,全世界热带海洋的西面都会发生,尤以北太平洋西部的洋面发生的次数最多,平均每年出现20次左右。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是最强烈的灾害性天气系统。热带气旋在全球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分类和名称。我国自1989年起,采用了国际分类标准,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风力小于8级)、热带风暴(风力为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为10~11级)和台风(风力达到12级)。  相似文献   
49.
国外有关海气系统气代际变率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期国外有关年代际变率机制的诊断和模拟研究作了综合评述,着重介绍形成年代陆变的5种主要机制,即热带海洋的强迫作用,中纬度的海气相互作用,温盐环流的作用,热带一中纬度的相互作用,海气之间的随机强迫作用机制,并简单阐述了作用的有关看法。  相似文献   
50.
利用云南省126个站1961~2000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基于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省雨季降水异常2~6年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准30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这种准周期振荡与热带海洋上层热含量的异常分布相关,在云南雨季降水偏多(少)的年份,整个印度洋异常偏冷(暖),西太暖池区异常偏暖(冷)而东太异常偏冷(暖)。而云南雨季前期冬季的印度洋上层热含量的异常,特别是南印度洋东西向偶极子型的热异常变化,以及中国南海深水海盆区上层海洋热状况的异常,都与未来云南雨季的降水异常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因此冬季南印度洋和南海海域的热状况对于未来云南雨季的旱涝有着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