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及晚更新世牡蛎滩遗迹介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起浩  冯炎基 《地震地质》1994,16(4):344-345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及晚更新世牡蛎滩遗迹介绍徐起浩,冯炎基(广东省地震局,广州 51007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及晚更新世牡蛎滩遗迹位于福建中部晋江半岛南东端深沪湾潮间带,是笔者等于1986年在执行国家  相似文献   
22.
23.
福建晋江市深沪湾位于石狮市东南约12km,是一个基岩被侵蚀后退而形成的小海湾,湾口朝东,指向台湾海峡,向西北弯曲顶端位于永宁镇西侧,在靠近湾顶的潮间带上发现了18株古油杉树树桩,直径从几十厘米至1m。除树皮稍有腐烂。  相似文献   
24.
深沪湾溶解氧的分布及其与浮游植物悬浮物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冬莲 《海洋通报》2002,21(1):31-36
根据1998年5月、9月福建省深沪湾浅海养殖开发前期环境的综合调查资料,对深沪湾表层海水溶解氧含量的分布及其与浮植物、悬浮物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溶解氧与浮游植物数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与悬浮物呈线性负相关,拟合度显著。该湾溶解氧含量主要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悬浮物和风浪等因素对溶解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福建深沪湾海滩SSZ1孔粒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福建深沪湾海滩SSZ1孔 1 2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处理。分析时采用了频率直方图、频率累积曲线和正态概率积曲线等。结果表明 ,该孔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有三种 :即从上往下分别为滨海相沉积、河流沉积和基岩风化沉积  相似文献   
26.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座落在北纬24°37′~40′,东经118°38′~40′,,福建省晋江市深沪湾潮间带中下部.在1986年该古森林被发现时仅有树桩7棵,其中4棵样品被鉴定为松科(Pinaceae)植物,与现代油杉属(Keteleeria carr.)的木材结构相似. 为进一步研究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我们于1998年10月上旬特大低潮时,对古森林遗迹进行了测量及编号,共发现65棵古树桩,分布在中、南、北3个不同区域.因大部分古树的木材保存尚好,我们拟对所有古树桩的木材进行鉴别,以确定其森林群落的基本类型、组分及优势种,为恢复其生长时期的古植被、古气候与古生态提供依据.第一批共取6个木材样品进行比较观察,其中1号样品因木材较为坚硬,制片前曾经软化处理,2~6号样品的木材已炭化、腐朽,采取炭蜡包埋.上述样品经切片、脱蜡、染色、脱水后制成永久光学切片.现将观察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资料,探讨了福建晋江金井--深沪湾断陷的地貌、第四纪沉积特征,晚第四纪的断裂- 断块构造活动、地壳变形及区域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指出了海底古森林与古地震的关系,给出了深沪湾全新世强古地震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深沪湾沿岸地层、构造、海底古森林及晚更新世古牡蛎滩遗迹,深沪湾的地壳运动与古环境变迁;研究了海底古森林和晚更新世古牡蛎滩的成因。  相似文献   
30.
福建深沪湾牡蛎礁的测量与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深沪湾发现7000多年前的古油杉林遗迹的同一海滩的稍南部, 保存着与其生境截然不同的牡蛎礁。这种陆上古油杉林与海上古牡蛎礁出现于同一海滩部位的现象, 乃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对于研究该区的海岸演化、海面变化和地壳运动, 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我们于1998年10月上旬对上述遗迹进行了12000的地形测量、采样和研究, 从而对该牡蛎礁取得了如下的新认识: (1) 不但海底林有3片, 牡蛎礁也有两片, 二者呈北东向相间排列。新发现的北片牡蛎礁面积小, 仅约100m2左右, 礁体已被侵蚀破坏, 支离破碎地出露在中-低潮带附近, 南片为牡蛎礁主要分布区, 礁体保存较好, 由三大块礁体组成, 也沿海岩岸露在中-代潮带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