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广东省深圳市22个气象站2013-2017年共5年的逐时气象观测数据, 计算了舒适度指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 结合天空开阔度和社会人口、经济数据对深圳各区分类, 对比分析不同发展进程的3种典型区域的舒适度指数以及舒适、不舒适日数和日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深圳舒适度指数分布具有较明显空间差异, 舒适日数最多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东部。深圳的天空开阔度(Sky View Factor, SVF)空间分布与夏季舒适度指数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关联, 夏季SVF数值较小的地区通常更趋向热不舒适。发达地区的舒适度指数明显大于新兴发展地区和未发展地区, 5年的舒适度指数时间序列表明, 新兴发展地区的夏季舒适度指数变化幅度最大, 这与近5年新兴发展地区发展迅速有关。3种典型区域的舒适度指数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这与全球变暖和珠三角区域的快速发展进程关系密切。此外, 发达地区和新兴发展地区的舒适度指数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未发展地区。   相似文献   
102.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数据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18年8月28日至31日由季风低压造成的深圳连续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暴雨期间,南亚高压稳定少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双脊型并缓慢西伸,北脊阻挡西南季风北上,使得季风低压在双脊之间缓慢西移并发展加强,为持续暴雨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大尺度环流条件。强盛时期的季风低压垂直伸展范围约8~9 km,直至对流层中层,与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加大,导致低空急流加强并向下传播,深厚的急流区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低空急流的向下传播时间早于短时强降水发生0.5~1 h。925 hPa及其以下的对流层底层风场呈气旋式辐合,是重要的抬升触发条件。而1 km以下风场由西南风转为偏南风,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加速上升运动,最大垂直上升速度达0.5 Pa/s,地形对降水具有显著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基于深圳发展模式转变的背景下,根据全市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以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深圳质量"为出发点,从社会经济发展效率、社会发展质量、生态功能、环境负荷4个方面构建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应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其指标体系构建包括4个二级子系统,24个三级指标。通过计算得出深圳市生态城市发展水平为良好,并根据对各子系统的比较,其中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经济发展效率最低,而单位河流水体受纳污水量指标、生态控制线内建设用地占生态控制线用地面积比重及单位GDP水耗等指标成为制约深圳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地名》2011,(10):21-21
根据《采圳市部分区域路桥名称规戈吩,深圳今年对471条无名道路、240座未命名桥隧进行命名,覆盖将近600平方公里的土地。据介绍,这次主要侧重于已批图则的无名路桥部分,以法定图则为框架,从地名成果完整性、一致性入手,把握地名规划层次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目标,对已批未编图则和已批已编图则进行地名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未命名的路桥进行命名。  相似文献   
105.
目前,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推进自然学校建设。研究了深圳自然学校环境教育体系,明确了自然学校的定义,分析了自然学校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体系构成和保障措施,提出环境教育统一名称、完善立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6.
风暴潮可能给沿海城市造成巨大破坏, 而深圳位于易受台风影响的南海北部沿岸, 经济和人口总量巨大, 但有关深圳近海风暴潮的研究工作却十分匮乏。本文基于区域海洋模式系统(regional ocean model system, ROMS)建立了一个以深圳近海为中心的三层嵌套模型, 用于研究深圳近海台风所致风暴潮的影响因素。首先对2018年台风“山竹”过境深圳导致的风暴潮进行模拟, 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在此基础上, 进行一系列参数调整试验, 研究台风登陆地点、登陆角度、台风尺度、台风强度以及移动速度的改变对风暴潮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深圳西边登陆的台风, 比在深圳东边登陆的台风产生的最大增水高1.5m左右。由东往西移动并登陆深圳的台风, 比由南向北移动的台风产生的最大增水高1.0m左右。台风最大风速半径增加15%, 最大增水上升0.2m左右。台风强度增强15%, 最大增水上升0.4m左右。台风移动速度总体上对风暴潮影响不大, 但不同登陆地点存在明显差异。当台风在深圳西边或者东边登陆时, 台风移动速度增加30%, 深圳沿海各海湾的最大增水反而上升0.2~0.6m。当台风从深圳中部登陆时, 台风移动速度增加30%, 珠江口的最大增水降低0.1m左右, 大鹏湾和大亚湾的最大增水却相反地上升0.2m左右, 不同海湾对台风移动速度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 与各海湾水体重新分布到稳定状态时间和台风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07.
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信息扩散技术等方法,统计分析了1961—2018年影响深圳市的台风特征。结果显示,进入深圳市300 km缓冲区(以下简称缓冲区)的台风频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概率分析表明深圳市易受强热带风暴及以上等级的台风的影响;深圳市年台风降水量及其占年总降水的比例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极大风速呈现出弱的下降趋势;三类登陆台风分析表明,在深圳西侧一带登陆的台风往往会给深圳带来较强的风雨影响,在深圳东侧一带登陆的台风可产生较持续的影响,从深圳以南登陆的台风对深圳市的影响总体上偏小。  相似文献   
108.
张丽  张立杰  力梅 《广东气象》2014,36(6):50-52
利用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数据和竹子林大气成分站颗粒物、污染气体的浓度资料,对典型灰霾过程粒子浓度的日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变性高压脊控制下,污染物浓度在晚上交通高峰期达到最大值,人为排放和稳定的层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时,污染物浓度日变化有3个峰值,并且中午的峰值高于早、晚交通高峰期的峰值,光化学污染明显;在低槽或切变线影响下,早、晚交通高峰期的峰值高于中午的峰值,人为源排放成为主要的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109.
二十世纪深圳气温变化特征及严重冷暖冬事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利用香港、澳门平均气温长序列资料,采用回归订正法将深圳平均气温序列延长到100多年,分析显示,深圳100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线性倾向达到0.6℃/100年,年平均气温、夏秋冬气温在1980’s后期至1990’s显著升高,夏秋气温升幅最大,春季气温升幅较小,且100多年发生的严重/异常的冷/暖冬事件中,严重/异常冷冬有2/3发生在上半世纪以前,严重/异常暖冬则有2/3发生在下半世纪,1990’s共出现4次。  相似文献   
110.
李宏伟 《中国地名》2013,(12):50-51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珠江口东岸,与国际大都会香港一水之隔。全市面积1991.64平方千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温润,阳光充沛,盛产水果。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1054.74万。“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