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测绘学   188篇
大气科学   221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362篇
海洋学   69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36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春季格陵兰海冰变化及与北大西洋涛动和北极涛动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序列(1903—1994年)GISST海冰面积和海表温度(SST)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春季格陵兰海冰面积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同北大西洋海气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格陵兰海冰面积变化的主要特征可由海冰变化的EOF第一主分量表示。春季海冰变化与前冬NAO/AO以及冬春1—4月份北大西洋墨西哥湾流区SST具有明显的反相变化趋势,且均具有准60a的周期变化特征。海洋向大气的热量输送(感热、潜热)受到海冰变化的显著影响(冰多输送少)。海冰作为大气的冷源,也明显影响地表净辐射的变化。进而,春季海冰变化可影响后期的大气环流变化:海冰面积偏大(偏小),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偏弱(偏强),夏季北非和亚洲大陆的SLP明显偏低(偏高),两大陆夏季热低压加强(减弱)。  相似文献   
992.
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1951—1999年6—8月华北地区17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利用Z指数作为旱涝指标,确定出该区域的严重涝年为1954、1956、1963、1964、1971、1973和1996年;严重旱年为1968、1972、1983、1986、1989、1992、1997和1999年。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然后对该地区49a的z指数场进行EOF分析,讨论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分析了华北夏季降水与春季北极海冰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夏季降水与春季北极海冰呈正相关关系。春季北极海冰面积偏大(小),当年夏季华北大部分地区偏涝(旱)。  相似文献   
993.
藏北地区色林错、班戈错湖盆扩张及现代裂陷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藏北进行1∶25万多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色林错、班戈错两个湖盆水域面积自1969年以来增加了19 34%,水位相对升高了5 0m左右;在班戈错北岸岗龙哈木那地区,中晚更新世地层相对隆升,高差为120m左右;色林错南西则国加勒山体北侧现代滑陷构造呈EW走向,色林错南岸曲勒地区地漏斗呈串珠状、网格状,正以惊人的速度在生成;平行两个湖盆南缘发育众多的泉华台地、热泉、冷泉等。说明两个湖盆区裂陷活动正在发生,即在青藏高原总体隆升的背景下,这一地区处于相对沉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94.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58-1997),月平均海表面温度资料(1950-1992)以及月的海冰密集度资料(1953-1995),研究了冬季北极涛动与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以及巴伦支海海冰范围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北极涛动不仅影响北极和北大西洋区域气候变化,并且可能影响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进而影响东亚冬季风。当冬季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都偏弱,在西伯利亚南部和东亚沿岸,包括中国东部、韩国和日本,从地表面到对流层中部气温偏高0.5-2℃。当冬季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结果正相反。研究结果还表明,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对北极以及北大西洋区域气候变化没有显的影响,与北极涛动的影响相比,西伯利亚的影响强度和范围明显偏弱。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冬季北极涛动可能影响西伯利亚高压的可能机理。冬季西伯利亚高压与动力过程以及从地表面到对流层中部的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西伯利亚高压的西部变化主要依赖于动力过程,而其东部与气温变化更为密切。冬季西伯利亚高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对流层中的下沉气流,这种下沉气流源于北大西洋区域,其变化受到北极涛动的影响。当冬季北极涛动处于正(负)位相时,气流的下沉运动明显减弱(增强),进而影响冬季西伯利亚高压。此处,冬季北极涛动对同时期的巴伦支海海冰范围有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996.
北极楚科奇海海冰特征研究——以1999年夏季为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北冰洋楚科奇海海冰分布、厚度、气/冰/海界面温度场观测,钻取海冰冰芯,观测冰结构的变化,发现3种海冰组合结构: 1)表面融化型; 2)表面和底部融化型; 3)整体融化型. 海冰结构形成的热力学过程为:在气/冰界面上,海冰上表面吸收辐射能使冰体升温,出现表面融化; 在冰/海水界面上,海冰盘与开阔水域的相间分布、相对运动,将周围温度较高的水体输送到海冰的底部,加热、融化海冰底部; 冰体升温,冰晶间盐水膜首先融化,分离冰晶,破坏海冰整体结构. 冰的相变吸热,使其温度维持在融点, 这些过程均衡了夏季北冰洋的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全球板块运动模型分析大西洋扩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代空间测量技术SLR、VLBI和GPS实测资料,解算出大西洋中脊海底扩张速率,其中北大西洋的东西向扩张速率平均为35mm/a,赤道大西洋东西向扩张速度分别为20-25mm/a,南大西洋东西向扩张速率为22-28mm/a,证实全球板块运动的存在及大西洋扩张学说,并基于全球几百万年地质模型NNR-NUVEL1A,北大西洋的东西向扩张速率平均为24.3mm/a,基于最新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0VEL,北大西洋的东西向扩张速率平均为20.8mm/a,总体上大西洋实测东西扩张速度与根据地学资料推出的地球板块运动模型和最新ITRF2000VEL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8.
利用一个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对北半球高纬海冰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模拟结果中海冰的季节变化特征合理 ,冬季海冰的主要地理分布特征都模拟得很好 ,但夏季北冰洋内部靠近欧亚大陆部分边缘海区海冰密集度模拟得偏大。模拟结果中 ,北半球高纬地区冬季海冰密集度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 ,变化最显著区域位于格陵兰海 ,其次是巴伦支海 ,这些特征均与观测结果一致。对这个海冰气耦合模式在北半球海冰平均气候状况、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方面模拟能力的检验结果表明 ,当前的研究工作为下一步进行长期变化趋势的模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近30年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卞林根  林学椿 《极地研究》2005,17(4):233-244
采用NCEP的1973-2002年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对近30年南极海冰冰密集度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及其与南极海冰涛动指数的长期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极海冰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海冰融化速度远大于凝结速度,而北极海冰融化速度与凝结速度基本相同。南极海冰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海冰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年平均倾向率为28/10a。而北极海冰年际变化则相反,呈减少趋势,年平均面积指数的倾向率-3.5/10a。南极海冰涛动指数能代表南极地区近1/3的海水变化,是南极海冰变化的重要指数,具有10年、3-5年和2年左右的准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000.
《地理教学》2005,(8):46-4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市镇行政设置的改革,即“乡改镇”、“县改市”、“县和县级市改区”、“县级市升地级市”、“地区改地级市”等,都朝着扩大市镇管辖空间的方向发展,使市镇行政辖区空前扩张,大而无当。即使这样还有很多市镇说发展的空间不够,要求兼并周围的行政单元。很多情况下美其名曰为了“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