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221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本项目属于海洋工程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海洋勘察领域,主要创新技术包括:多波束宽覆盖地形地貌联测技术、多子阵波束域高分辨地形地貌探测方法、海底隧道效应测深技术、  相似文献   
102.
分布式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高系统提供了多个通道的观测数据,给定位和测高带来冗余信息,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无需控制点支持的干涉测高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推导了定位与测高方程组,采用一阶近似进行了误差敏感度分析,并通过Monte-Carlo仿真加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1)可以直接采用误差理论分析结果为系统分析和设计提供支撑;(2)测高精度对系统干涉相位差的误差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03.
张景新 《水科学进展》2017,28(3):438-444
波浪破碎是海岸工程所关注的关键水动力学问题之一,而波浪破碎的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高效的浅水方程基于静压假定,而通过引入动压项建立的完全非静压模型,可成功应用于色散水波的模拟。自由表面的捕捉采用的垂向坐标变换技术,较之VOF(Volume of Fluid)模型,计算效率较高。但垂向坐标变换不能模拟大曲率自由表面变形,即波浪破碎过程。对于破碎波的模拟,一种高效的模式分裂法应用至非静压模型,即在波浪破碎局部水域将模型分裂为静压模型和非静压模型,破碎波波峰附近退化至静压模型,并持续至波浪破碎结束再恢复为动压模型。通过典型算例,验证了模式分裂法的适用性及对于波浪破碎过程的模拟精度,鉴于模式分裂法对于波浪破碎过程的模拟未引入新的概化模型,计算效率较高,可应用于大尺度的海岸带波浪的变形、破碎及越浪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04.
以探井、岩心及储层物性资料为基础,采用重矿物分析及砂地比分析方法,确定松辽盆地尚家—太平川地区泉三段物源方向;结合双物源控制分析砂体沉积相及沉积砂体类型,通过砂体精细解释及沉积背景分析,揭示不同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分析其演化规律并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尚家—太平川地区泉三段主要由南、北方向物源控制;研究区可识别曲流河相、三角洲相两种沉积相,其中三角洲相沉积最为发育;沉积砂体类型可细分为曲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垂向分布受双物源控制,顺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好,多期河道相互叠置,逆物源方向砂体呈透镜状发育,砂体横向分布存在"分段"特征。研究区泉三段由浅水三角洲平原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转换,反映水体由深变浅的一次湖退沉积过程,为该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海啸波近岸共振响应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凤 《地震学刊》2010,(2):147-151
应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非线性浅水长波方程,建立了海啸波产生和传播的二维数值模型;对太平洋地震引起的夏威夷群岛海啸波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和测站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谱分析,得到整个计算区域的能量谱分布,并给出了发生能量聚集的位置及相应的谱峰周期。讨论了海啸波传播到近岸时可能产生的共振响应现象,发现海啸波和近岸的共振响应不仅与近岸复杂地形有关,还与海啸波传播到近岸时的波浪入射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32nd IAS Meeting of Sedimentology)于2016年5月23—2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 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综述研究表明, 会议研究热点为陆相沉积环境、浅水沉积与滨岸潮汐、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碳酸盐与化学岩沉积、沉积过程与盆地分析、成岩作用与油气储集层等研究领域。会议主要研究进展表现为: 波浪再悬浮作用(wave resuspension)与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s)是陆架边缘斜坡快速进积的主要因素;海啸发生周期为14~35, ka, 后积层理(backset-bedding)为海啸沉积识别标志;海底滑坡多由海底地震、天然气水合物泄露等触发, 其块状搬运沉积物(MTD)包括滑塌头部、滑动底面、滑塌主体以及滑塌后期浊流沉积;玄武岩等基岩的风化作用提供硅与富镁碱性水, 有利于菱沸石与白云石的形成;受构造作用影响, 隆起剥蚀区与沉积区可互为转化;物源性质、供给量及搬运或分散过程控制了沉积面貌(源汇系统);构造活动直接控制可容纳空间变化、地貌变化、源区剥蚀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等。最后, 本文对比了中外沉积学发展差异, 讨论了中国沉积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7.
从求解严重病态线性代数方程组的实际出发,通过分离复共线矩阵列来将未知参数分组交替地作最小二乘估计,得到了一种新的迭代解法——分块迭代算法,并给出了迭代格式的收敛性证明。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08.
引言求解地震学反演问题是一般数学物理反演问题的分析方法在地震学研究中的应用。一般反演问题的提出可表述如下。当人们研究一个物理对象时,首先要选  相似文献   
109.
对重庆北碚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段地层特征、岩性特征、沉积相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须一段以灰色、褐灰色细砂岩及深灰色、灰黑色页岩、粉砂质泥(页)岩夹薄煤层为主,见炭化植物碎片及菱铁矿结核,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及沙纹层理发育。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须一段属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种亚相,可进一步划分出水上(水下)分支河道、沼泽、支流间湾、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其垂向序列反映了沉积环境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角洲平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0.
庙西南凸起蓬莱A构造区馆陶组有良好油气发现,但储层厚度多小于5 m,难以被精确识别刻画。以薄层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地震、测井、钻井岩心、古生物等基础资料,明确研究区馆陶组沉积时期受北东向物源供给沉积,发育河流-浅水三角洲相。基于90°相位化处理确定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分频解释处理判断相对等时地震同相轴,构建馆陶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三级层序SQ1-3),优选60Hz地震数据体进行地层切片划分;地层切片高精度沉积学解释揭示研究区馆陶组SQ1层序至SQ3层序依次发育河流-席状化浅水三角洲-朵叶状浅水三角洲-水下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其中SQ1层序中河道砂体以及SQ2-3层序中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皆为有利储层。此次研究丰富发展了渤海海域河流-浅水三角洲相中地震沉积学在砂体预测中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