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杂志     
《湖南地质》2011,(4):6-6
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事故,将核电安全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福岛核危机会不会演化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核能究竟是不是一只被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核能开发过程中的“零风险”是否存在?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如何收场?  相似文献   
12.
陈静 《地球》2011,(4):152-154
3月11日发生的9级强烈地震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并产生了大面积的核泄漏,人员和财产损失惊人,再次给人类敲响了抵御重大地质灾难的警钟。天灾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作为全球地质灾害最严重国家之一的中国,多年来十分重视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预防,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和相关措施,构建了一条抵御地质灾害的立体防线。  相似文献   
13.
闫玉奎 《地球》2011,(4):131-132
近期日本福岛的核泄漏事故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核能的开发利用瞬间变成危及全球的一场大灾难,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那么,作为中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的深圳大亚湾核电站能否经受住类似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呢?  相似文献   
14.
刘丹 《地球》2011,(6):79-81
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已延续2个多月,仍然余波未了。受此影响,日本政府正重新定位推进新能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应用Models 3/CMAQ对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新旺  王益柏  孙守勋  赵伟  张利军  程小平 《气象》2012,38(10):1182-1188
2011年3月12日,受日本以东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核电站发生核物质泄漏。本文采用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CMAQ),在理想假设条件下,对此次核泄漏事故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期间,核泄漏物质主要影响福岛附近地区和西北太平洋海区;核泄漏物质能扩散至较高的高度,源区核辐射量随高度呈指数减小;核泄漏物质主要通过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影响我国,但核辐射影响极其轻微;Models-3/CMAQ具有对核泄漏事故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6.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后放射性物质运动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岑况  陈媛  刘舒波  于扬 《地学前缘》2012,19(2):234-238
日本北部近海于2011年3月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一连串事故并引发了核泄漏。日前此次核事故级别由事发后定的5级提至7级(核事故最高级别),核泄漏后放射性物质的扩散与迁移是目前关于核事故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核爆炸后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运动轨迹发现核大气颗粒物主要运移方向为东和东北方向,进入太平洋上空,甚至美国境内,亦有朝南转西南运移的轨迹与趋势,使得放射性物质进入中国上空。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对接下来的5—8月份大气颗粒物的运动轨迹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性物质随后可能往北,东北和西部运移,由于风向,降雨和洋流等的影响,将会继续影响中国,运移到中国的携带放射性物质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来自高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天然放射性的变化,放射性安全标准体系知识介绍,以及日本3.11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对环境影响范围的分析,说明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对中国领域没有任何影响;以WHO安全标准衡量,在本洲岛的影响范围小于1万km2.同时通过实例讨论,强调了加强对核电站周边环境的日常监测,重视核电站周边放射性环境微小变化,是保障核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最后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周边水库水质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并评价了核电站环境的安全性,指出具有好的安全保障体系的核能利用是清洁、环保的能源.  相似文献   
18.
张佑一 《地球》2011,(7):6-9
各位看官,我们先来说说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最新进展。日本大阪府知事桥下彻有点无厘头,在刚刚发生核泄漏那会儿,他主张,日本应当“无核电站”,政府需要有放弃新建核电站的勇气。可6月13日,他的态度实现了180度大转弯,不仅主张要修继续修建核电站,而且主张修在他所在的大阪,他的理由看上去也很充分,“我们是电力消费大户,耗电高的城市有责任承担相应风险。”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11,(3):15-17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在随后的3天时间里,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强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次生灾害更使日本民众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福岛核泄漏污染物漂移轨迹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东北部海域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大量受污染海水排人太平洋.基于北太平洋多年Argos漂流浮标海流资料在去除涡旋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分段计算了污染海水前锋到达北太平洋不同区域的路径及时间,并与日本公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