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阿尔金山东段恰什坎萨依沟的地层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露于阿尔金山北坡的这套厚度巨大、基本不变质的海相沉积地层,岩性以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在恰什坎萨依沟的实测剖面中发现该套地层不整合于一套中深变质的长城系之上,不整合以上的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海绵骨针等化石,放射虫化石经鉴定,年代为奥陶纪中晚期,根据以上新发现对本地区的该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厘定。  相似文献   
42.
方爱民  李继亮 《地质科学》2000,35(2):212-218,T001
依沙克群是80年代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由于缺乏可信的古生物学证据,因此关于该套地层的时代一直颇有争议。近期,笔者首次在该套地层上部4 复理石中发现了早古生代和晚泥盆-早石炭世2个放射虫组合。两套含有化石的地层间为冲断接触。结合前人对依沙克群下 下部岩笥段基性熔岩形成年龄的研究,笔者认为依沙克群已不能以为一个统一的岩石地层单元存在,而应予解体。  相似文献   
43.
A new species, Clathrocorys gracilis nov. spec., of Tripocyrtidae (Radiolarians: Nassellaria) from surface water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new species has four radial beams arising from the cephalic base centre, each foot with cup-shaped structure and ramified bar in the proximal section (near cephalic base), and each wing with a large mesh in the middle, a medium mesh and a small mesh on each sid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44.
南京湖山大隆组放射虫和牙形石及其指相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克信  吴顺宝 《地球科学》1992,17(3):295-300,T001
  相似文献   
45.
放射虫是具有轴伪足(axopodium)的海生单细胞浮游动物,几乎遍及全球所有海域,在自寒武纪以来各时期的海相地层中均有发观,并出现多个繁盛期。但迄今报道三叠纪放射虫的资料较少。70年代以来,在我国川东奥陶纪黔南、滇西、湘南泥盆系和黔、桂、湘、鄂、皖等地二叠系硅质岩中以及西藏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均已发现放射虫化石。我国三叠系的放射虫也仅见于西藏阿里地区兰成曲群的硅质岩中。  相似文献   
46.
沿着日本东海岸外南北方向,横切纬度28°-44°N,布置了4个活塞式岩芯钻孔,对其沉积物中孢粉和放射虫分析,获得了这个区域最近14万年以来陆地和海洋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日本南半部末次间冰期气候特征为:其温度和降水量(至少包括日本中部)与今天相比都是增高的。日本南部附近海洋表面温度,夏季比现今凉;日本中部附近,夏季和冬季海面温度均比今天凉。日本南部和中部冰期(11.5-7.1万年BP)气候是温暖湿润与温暖干燥气候交替变化,其夏季和冬季海面水温都比倒数第二个间冰期时温暖。日本的温度和降水量在盛冰期阶段的初期已达到低点,大部分盛冰期(7.1-1.7万年BP)仍然保持相当低的温度。我们所有地点的寒冷海面温度都与陆地寒冷条件相一致。在冰退期,日本许多地方温度开始稳定地上升,而近海的水面温度仍然保持或接近冰期时的低温度。全新世植物谱继续反映了温度的增高,在早一中全新世达到最高温度。然而,在早全新世时期近海的水面湿度依然相当凉,太平洋西部一些地点最高温度是发生在中一晚全新世。我们建议用大气压槽随季节位置的具体变化来解释其气候变化,即整个东北亚与西北太平洋区最近的间冰期循环发生的变化。实践结果显示出,根据孢粉推断恢复的日本大陆气候和据放射虫分析得到的太平洋西部气候之间没有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47.
在1∶25万霍尔巴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在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穷果群上部及修康群中发现了较多的硅质板岩,其内含有较丰富的放射虫化石,共有48属35种,可识别为Cenosphaera-Phormocyrtis,Capnuchosphaera-Angulobracchia和Parahsuum-Citriduma 3个组合,时代为中—晚三叠世。厘定修康群的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穷果群的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这一发现为确定蛇绿岩的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据,表明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应早于中三叠世。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修康群应形成于大陆斜坡-深海沉积环境,位于南带特提斯洋盆区的边部地带。  相似文献   
48.
由于人们很难对早古生代深海沉积岩进行测年 ,所以对寒武纪—奥陶纪海洋中外骨骼浮游生物在深海沉积物中的作用知之甚少。这些外骨骼生物大都保存在造山带的主缝合带 ,如哈萨克斯坦地区。放射虫是已知的能够保存内骨骼的最古老的浮游生物。它们在早古生代首次出现 ,那时还没有出现原始的外骨骼浮游生物和大范围的生物成因碳酸盐。目前还不清楚放射虫在早古生代的什么时候成为了深海生物沉积物的生产者以及这些软泥是在什么环境堆积形成的。尽管很早就有关于寒武纪放射虫的报道 ,但对其出现的证据争议很大。只是最近才有人撰稿恰当地报道了澳…  相似文献   
49.
南海沉积物中放射虫1新属12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