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7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581篇
地球物理   259篇
地质学   1620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54篇
自然地理   2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治平 《岩土力学》1997,18(A08):253-256
论述了软岩巷道底臌的防治措施:新奥法施工,选择合理断面形状,提高巷道围岩强度,利用支架预防底臌等。  相似文献   
92.
汞污染,中毒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3.
黄跃进 《江苏地质》1997,21(1):47-51
论述了钻孔灌注桩常见现场事故的预防,分析和治理等方面的几个问题,叙述了钢筋笼上浮,导管堵塞,钢筋笼掉入孔内,导管提出混凝土面,掉钻头,串孔等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4.
安徽省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590亿m3;总水资源量约700亿m3。入境水量8586亿m3,主要来自长江,是全省水资源的长远和根本保证。省内水资源可利用量约为460亿m3,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点是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北缘的江淮分水岭地区。淮北主要用地下水可以保证农灌;城市工业用水要增加地表水供水量和开发浅层地下水;中长期需调引江水。淮南主要用地表水,农灌需引江水作保证;地下水可用作乡镇分散工业供水和集中生活供水。长江和新安江流域地表水源充沛;地下水可用作辅助水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科学、合理规划;要调整淮北供水结构和淮河流域的农业结构;根治淮河和巢湖污染。引江济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5.
本文阐述了安徽省水资源和水资源的特点。从水资源管理的函义、内容阐述水资源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水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同时也对安徽省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
97.
雅砻江畔雅江县城区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雅江县城座落于雅砻江河畔。在城区0.84km^2范围内发育有城南滑坡,城区斜 地面变形、城东危岩和城北滑坡四大地质灾害单元,构成了较为罕见的雅江县城独特的地质灾害特征。论述了雅江县城稆种地质这为害的特征及危害性,并对各咱地质灾害单元按其轻重缓解提出相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8.
讨论了渭北矿区地表裂陷的成因、危害、防治的方法和意义。指出地震、活动性断裂、人类采矿活动、地下水活动等地质作用和煤层埋藏地质条件是矿区地表裂陷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矿山有关部门在减灾、防灾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
对石家庄市西山花园别墅小区18.67 hm~2范围岩土工程勘察,发现此区不均匀分布着膨胀土。通过现场调查钻探与室内试验,对该区膨胀土进行了详细分区评价,不但解决了特殊土不均匀地基的处理问题、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也为类似地区地基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0.
巨厚火成岩在煤系中的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凯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4):37-38,41
通过对海孜煤矿7煤各工作面突水的特征和水质对比等方法,结合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得出了导致7煤各工作面突水的水源是来自巨厚火成岩侵入时对围岩产生的破坏裂隙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侵入裂隙的概念,突水通道为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并针对突水成因,提出了控制采高和提前疏放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